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分封制是先秦国家的基本统治形式,它起源于部落联盟组织转化为国家政权之际,联盟首领对各入盟部落首领地位的确认。因此,从黄帝到夏朝,部落分封是主要形式。但是,夏王朝对地方封国的控制力正在不断加强,诸侯国正在失去更多的自主权,这表明中国政治已向中央集权的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周灭商之战 ,使中原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权力真空 ,为周初大分封创造了条件 ;经过武王和周公的改造 ,中国政治步入了“宗法分封制”阶段 ,中央集权政治建设的最后一道奠基工作已经完成 ,郡县制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在齐国发生的管仲改革,直接目的不过是增强齐国在争霞斗争中的实力,但改革的结果却在客观上抽除了分封制的经济基础,瓦解了分封制的社会基础,创造出了日后郡县制的雏形。因此,管仲改革的成功,在事实上宣告了中国古典分封制的终结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的分封制是形式相似而本质不同的两种制度,本文从分封制的形成,分封制的内容,以及的分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简要地分析了两种分封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的考证,阐述了古代彭国的来历及其文化制度的演变发展过程,证明了彭国是夏代初年出现的古代方国和未来发现彭国历史遗址存在着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岳红琴 《天中学刊》2005,20(3):103-106
商代的"方"有多种涵义,除表示方位、该方向之土地或土地神、祭祀方法等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涵义,就是表示方国的泛称。有商一代,方国林立,但其社会性质却不能一概而论。商代方国在地理分布上主要位于商王朝势力范围的边缘或之外。当他们臣服于商时,即被纳入商之势力范围之内,反之,则不属于商之势力范围,这就造成了商王朝疆域的复杂与多变。  相似文献   

7.
胡晓涵 《新高考》2010,(1):33-34
【考点整合】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相似文献   

8.
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统一国家经历了夏商二代的邦联式统一、周代的分封制统一和秦汉以后的中央集权制统一这样三个阶段、三种模式;与西欧中世纪由外族入侵而形成的统一国家迥然不同。其中,周代君主分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政治学意义的行政体制,对于维护和促进周代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曾起过巨大作用。将周代分封制比附为西欧中世纪封建制从而否认周代国家的统一性而将秦王朝作为中国统一国家开端的传统见解是不妥当的;按照是否实行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来论定国家是否分裂与统一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分封制、中央集权制是国家行政体制问题,而统一与分裂则是国家领土主权问题,两者性质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9.
王洋洋 《文教资料》2011,(29):98-100
本文重新梳理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在古代中国的演进概况.总结了从秦汉到明清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之争的主要观点,并对这种争论的实质,以及导致这两种制度产生弊病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剖析,由此得出了对我国现代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志胜 《历史学习》2006,(11):37-37
课余之时,有同学问起,为什么在先秦的一些寓言中,描述的宋国人总是比较愚昧,甚至不可理喻呢?仔细查阅典籍,与宋国相关的成语记载还真不少,均是贬义。如:揠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相似文献   

11.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不但没有形成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和城邦民主制,反而支持和巩固了王权专制,向着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迈进了一大步,是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2.
刘森 《中学文科》2007,(8):31-35
例1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但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权夺利B.奴隶平民起义C.周王室的腐败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辩证唯物主义诞生之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有了更科学的解释。立足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形式,探讨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是一个新的立足点。其影响主要从三方面分析:周天子与封国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封制与周礼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国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相似文献   

14.
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周春秋时代存在着严密的分封制度,这种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分封制以宗法的“亲亲”关系为基础和原则,从而使“分封”与“分宗”相一致;二是分封的土地既是建国、立家的经济基础,也是宗子“立宗”的经济条件,这是西周春秋时代宗统与君统相结合的最深刻的经济原因;三是不仅宗族组织与统治组织、宗法等级与政治等级是相一致的,而且其管理方法也是相一致的,这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在组织系统和管理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卢氏县志》云卢氏县得名于汉代卢敖的说法不确,文献及考古资料证明卢氏之名早在先秦已经存在,并非到秦代之后才出现。综合各种文献线索,卢氏在先秦秦汉时期的发展轨迹应为:卢氏地名首先得之于远古时代的尊卢氏氏族之名,应为尊卢氏迁徙过程中留下的历史信息;尊卢氏西迁之后,卢氏地区形成卢氏方国并一直持续到商末;春秋战国之世,卢氏经历了由独立国—附庸国—属地—郡县这一系列的过程;秦伐韩,设卢氏县;汉因秦制,继续保留卢氏县。  相似文献   

16.
分封制正式形成于用代,但此前它经历了漫长的起源孳生过程.与此相关,出现早期分封现象,它开始于氏族部落时代的征服拓殖关系,大体相当于黄帝以来的姓氏分化、赐姓命氏、分土别国及别封等可称为早期分封的历史过程.根据中国古代记载及其特有的表述方式,在探讨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起源研究中,与其使用酋邦的概念,还不如使用分封或封建的概念,更为适宜,因为如此才符合中国固有的学术思想传统体系和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7.
两个荆楚方国,指的是殷商伯爵国荆楚和西周芈姓子爵国荆楚。殷商伯爵国荆楚,即西周初叶熊盈承袭的伯爵之国,西周芈姓子爵国荆楚,即鬻熊之后熊绎之国。两个荆楚方国除他们在若干年代前是同族源外,到了商周之际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关联。三个鄂国,指的是姞姓之鄂、噩姓之鄂、芈姓之鄂。三个鄂国具有不同的族源、不同的迁徙路线、不同居住地和不同的历史进程。只有认真研究史料,准确地把握其历史时空,才能纠正目前一些研究失误,真正厘清荆楚文化的源流。  相似文献   

18.
主题内容认知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 ,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 ,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制度。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同时极大地影响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社会最典型的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的分封制 ;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主题内容范围 :分封制、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演变 ;其他政治制度。主题复习目标 :把握重要的政治制度的特征、实质、形成原因和发展演变 ;分析评价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主题知识概要 :◎著名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 :由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  相似文献   

19.
辽朝初年,就确立了头下州军制度。头下州军制度是辽朝地方制度建设的重要特色,对于维护地方稳定、巩固中央政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考察辽代头下州军制度的建立与演变过程,就会发现它与中原王朝分封制度的发展演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既有共同特征,又有明显差异。通过分析,进一步揭示头下州军与分封制的传承关系以及头下州军的民族性特征,进而加深对辽朝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管理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问答题是高考历史试题的传统题型。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论水平、文字表达水平以及掌握历史知识的牢固程度;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基本观点的能力、自成独立见解的能力。任何一道题义完整、表达无误、设问准确的问答题,都有四项基本的构题成分,即提示项(框定解答的方式)、限定项(限定解答的时间、空间、史实、观点、材料引语等)、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求答项(指定解答“未知”的项目)。通过对问答题提示项进行综合概括,可以得出该题型主要包括四类:比较分析题、论证题、评述题、综合题。下面就中国古代史的几个问答题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