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独是人类生活中独特的精神现象。鲁迅再现了浅层次的孤独,揭示出旧中国麻木、冷漠的国民性;展示与解剖了高层次的思想和人格孤独,表现了救赎自我与拯救社会的孤独与苦闷。鲁迅作品中的孤独意识所具有的人道主义关怀和知识分子情结对当代学创作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人的生命体验的艺术再现,而孤独则是生命体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孤独孕育了艺术家的创伤动力,造就了艺术家的独创性,孤独的归依诗化了自然,孤独的体验拓深了艺术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和情爱一样,孤独也是文学表现的一个永恒主题。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孤独这一主题的作品俯拾即是。同样是“孤独”,却传达出不一样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成长是一个严肃的命题,孩子将解决生命程式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走出与社会的隔阂,最终完成成长使命,这期间伴随着阵痛,伴随着孤独,夹杂着好奇心理。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真实再现了童年的生命体验:当儿童慢慢接近甚至经历其中种种,量的积累将引起成长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文章试图从鲁迅的生活经历、心理状态和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阐释他的寂寞。生活经历的切肤之痛,对鲁迅的影响不可小视;在心理上,孤独已成为鲁迅生命意识的一部分,对鲁迅来说,寂寞不仅是一种心理感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个先觉者对黑暗现实的忧心仲仲。鲁迅是孤独的巨人,巨人是他的本质,孤独是他的气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陈染小说文本,从纵(创作时序)、横(文本剖析)两方面论述了作品所展示的孤独特别是女性孤独的普遍性与深刻性;并通过分析孤独的两个层次、孤独与自由的辨证关系,探讨其小说对孤独的表现与意义,以及作家创作的孤独心态带来的艺术独创性与缺失  相似文献   

7.
袁群  卢怡 《考试周刊》2009,(25):25-26
卡森·麦卡勒斯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个性,一生都处在生死边缘和孤独纠缠之中。一方面,孤独的意念挥之不去,另一方面,她又与这种意念不懈地抗争。其成名作《心是孤独的猎手》通过透视心灵来反映社会是作品最大的亮色。对精神隔绝心理和孤独心理的思考成为该作品的重要主题。同时作者也力图通过创作探寻到其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百年孤独》中鸟苏拉这一人物形象的解析,再现了乌苏拉的人格魅力和走出孤独的艰难历程,进而阐释其未能走出孤独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作家对此给读者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的小书柜     
◆本期推荐一:《孤独散步者的遐思》(卢梭著,熊希伟译,华龄出版社出版)(卢梭著,熊希◆收藏指数:★★★★★内容简介《狐独散步者的遐思》是十九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的杰作。这本书是卢梭跟自己的心灵亲切交谈的产物,是对自己心灵的分析和解剖。它最真实地再现了处于最纯真状态中的卢梭形象———真诚,淳朴,爱自然。《孤独散步者的遐思》与《忏悔录》、《新爱洛绮斯》等作品一道构成了卢梭的作品风格: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在这部书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被人生的灾难和孤独所压倒的卢梭,而是在自然里重新…  相似文献   

10.
作为西方现代派的重要作家,卡夫卡的作品被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所笼罩。本想要阐明的是,卡夫卡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只是他摆脱现实孤独的一种策略。通过作品,他在精神领域与各种思想展开对话,并把自己从现实的孤独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1.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童话故事。作者通过对两只田鼠娃娃矛盾冲突的戏剧性描写,形象地再现了幼儿爱吵爱闹而又害怕孤独的心理特征,揭示了同伴之间应该友好相处的道理。本文以小田鼠的形象反映幼儿的现实生活。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张益荣 《文教资料》2008,(16):34-36
<伤心咖啡馆之歌>(1943)是美国南方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镇上的三角畸恋的故事,表现了作家在作品当中一贯的孤独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孤独在小说中的表现方式及影响,探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的生存是为了创作,他的创作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与创作是一个整体,他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他的孤独、漂泊、恐惧、焦虑在作品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由于卡夫卡的心态代表了当代西方人的生存境遇,所以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现代文论家艾布拉姆斯在他的名作《镜与灯》中,提出了一个在学界影响甚广的文学解读图式: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从这四个维度,我们可以得出对作品不同的解读,对《菜园小记》的解读也可以如此,本文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种方法论上的启示。从作品与世界的维度来说,我们可以着重解读作品是如何反映一个时代、一种社会形态的风貌以及应该对其作如何的评判。《菜园小记》作于60年代初期,写的是40年代延安大生产运动时的情形。《菜园小记》作为再现大生产运动的具有典型性的剪影、片段,无疑使作品具有了再现那一特殊时代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评论界对陈染作品中呈现的“孤独”情感多有论及,并形成共识。通读陈染本,可以发现“孤独”是贯穿其作品的核心因素之一。观察她生活中的表现,可知“孤独”也是其个性上的特点。陈染的“孤独”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外显的物化为本的个人心路与身路历程。二是内隐的深层化心理结构。这二一表一里,相互影响,而后绝对的主导作用,必然导致陈染的“孤独”旅程“越走越远”。陈染的“孤独”对我们审视存在、质询自我,具有形上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6.
张玲  张碚 《文教资料》2007,(4):89-91
雷斯比吉的这首夜曲是一首单三段曲式结构的作品,中段之后加入了一个华彩性的部分,再现部分运用了紧缩再现的手法。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使用了双调性、复合和弦等大量的现代和声作曲技法。这首作品旋律安静悠扬,其节奏、和声、织体等方面体现出了夜曲这种特定题材作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作品集中地描写了市场生活,成功地塑造了市场形象,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再现了市民的性格特征,表现了老舍先生对市民刻画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上个世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以女性孤独无力的生命为存在状态,由于受到生活坏境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她的作品也慢慢形成了孤独悲剧式的风格,奠定了其悲凉作品的主基调。本篇文章主要探讨我国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孤独悲剧式风格的形成原因,分别从个人经历,社会坏境以及作品特点来分析其作品风格的形成,全面解析张爱玲孤独苍凉式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多反映了战争中和战后老人们的孤寂而富于自尊的灵魂.<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就是这样的一篇作品.作者利用象征在短篇中刻画了一个孤独的老人,我们在发现老人的孤独的同时也能从中发现老人内心的自尊和优雅.  相似文献   

20.
屈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以其异常奇特的浪漫主义手法,为世人留下了一大批色彩斑斓的作品。在封建时代,作为一个有抱负,想对地主阶级政治做一番改革而又遭到失败的贵族,屈原在其作品中充分表现了自己的遭遇、理想、忧愤、苦闷以及对“美”的追求。他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民主色彩,对当时楚国的统治集团,投出了批判的匕首。屈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而艺术家往往是孤独的,孤独似乎与艺术创造存在不解之缘。有些艺术家是主动寻求孤独,而有些艺术家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处于孤独的境遇,而这种境遇正好成为他从事艺术创造的契机。屈原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