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是当前我国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下,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一轮改革中,如何认识和协调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正日益成为全社会的焦点问题.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导航器,是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正确道路的唯一保证;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割裂.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在新形势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论述了社会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提出了进行当前社会改革必须采取的几项措施和政策,为社会改革指明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权力需要制约。邓小平不主张照搬西方那套权力制约体制,但他十分赞成对权力进行制约,猛烈抨击滥用权力造成的种种弊端。制约权力不能靠人治,道德自律和纵向权力制约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关键要靠制度。要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制约权力的获得、权力的行使、权力运行后果的制度,在党内外自下而上逐步推行选举制,建立群众不信任票达一定比例必须引咎辞职的制度,建立弹劾罢免制度以及严格的任期制,切实执行重大过错责任追究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  相似文献   

4.
当前解决我国政治、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的措施之一是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为类似于股票一样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并在沪深股市竞价发行后上市流通交易,将上市公司控制权由国家转给股民,制定《国有股被动表决权法》,政府依法管理国有股与行使上市公司政治控制权,实现政企、政经合理分开,扩大国民的经济决策参与权,使国有经济决策实现民主化与法制化,推动经济民主进程,以经济民主为先导推动政治民主的发展与民主意识、民主行为的产生。因此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秩序的联结点。是实现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晚清时期,中国由一个主权完全独立的封建国家成为一个主权不完全独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伴随着这一社会性质发生重大转变,政治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晚清时期,在社会危机和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清政府不得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以自救。  相似文献   

6.
傅小林 《华章》2007,(11):93
90年代以后,以苏力为代表的法学家对此前的法治改革产生了质疑,提出了"法治本土资源论",由此,法学界对法治改革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因此,在中国政治体制背景下,我们的法治改革道路到底怎么走?是模仿还是自己创新?我仅仅就近十年的法治改革做一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改革与继续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继续教育的发展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方式这一全新课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提出的;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走自己的路,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从1982年至今的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经济体制改革对法制建设提出很高的要求,有力地提进着立法,司法和法制其他环节的发展,法制建设的发展,对确认改革大政方针,巩固改革成果,指导改革深入,保障改革进行,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改革背景的复杂化与改革聚合的矛盾,使得我们日益深化的体制创新过程充满着风险与挑战性。深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不仅是企业、市场,而且更重要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意识形态的调整。体制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实现改革的合理预期,必须构筑改革链,进行整体制度创新,即在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还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并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意识形态为核心内容的非正式制度规则。  相似文献   

11.
近代时期,英国资产阶级的改革活动大致有两种情况:1.通过改革消除封建残余和改造旧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完善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体制,实现国家的近代化。这主要体现为19世纪上半期的3次议会改革,工业革命的迅猛开展,在议会立法的保护下进行的公开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以及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2、适应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调整和改革政治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环节。这主要体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议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文官制度和中央、地方行政改革,以及教育和社会改革。这一系列改革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完善、自我调节和应变能力的体现,是大工业发展后的上层建筑积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及时作出的调整。它带来了深刻的社会改造,并推动着英国历史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制改革对法制建设提出很高的要求,有力地促进着立法、司法和法制其他环节的 发展。法制建设的发展,对确认改革大政方针,巩固改革成果,指导改革深入,保障改 革进行,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高校经济体制也由中央集权型体制、行政分权型体制转向自主型体制。但是,我国高校事业单位的属性没有行到根本改变,资栓投入不足、运行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等弊端严重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办学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缺少适应改革需要的积极性和能力。改革的方向和出路就是向产业化体制、机制转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倡导的三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对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也提上日程,但是,在中央和地方分权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央权威下降,地方权力过大的现象,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因此,如何进行权力的优化配置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渐进主义主要是指那些在学术上坚持渐进改革趋向或者是在实际改革中坚持渐进改革趋向。渐进政治具有以下优点:①实验性的、小范围的和区域性的,好的可以推广,不好的再试验,直至能够产生一套较好的制度安排为止。②容易实施,给民众以希望,容易获得百姓对基本价值和信念的支持,不会给社会带来混乱和冲击。③适合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缓慢地推进政治民主化和政治体制改革。④通过一连串快速的小步伐变迁也能够达到明显的政治变迁效果。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性是由经济转型的渐进性决定的。本人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大致可分“三步走”:第一阶段渐进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该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迈得不宜太大,但不能滞后干经济体制改革。第二阶段稳健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该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可迈得稍大。第三阶段全面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该阶段政治体制改革是从根本上全面地铺展开来,步伐迈的较大也较快。涉度也比较深。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改革系统中,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性,无法替代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体制外改革时期的经验,不能适用于体制内改革。中国改革的成就及前苏联改革的挫折,也不能成为轻视政治体制改革的理由,当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特别是国企改革全面展开的时候,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必须摆到比过去更加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19.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涉及到基本理论、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这与中国改革事业的缘起,推进,深化阶段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中国改革缘起的源泉,也是中国改革深化阶段的航标.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即要正确处理集权和分权的关系;理顺所有制关系,坚持多种所有制并存,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加强经济理论研究,防止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片面化、教条化;注意清除小生产思想的影响,代之以崭新的现代化思想、观念和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