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自然美欣赏与实地欣赏自然风光不同,它是以课文为中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审美想象性质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帮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审美联想,获得自然美的审美愉悦,进而体味课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审美情趣单薄的问题,从观察、联想、思考、实践等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联想题目,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发现美感,展开仿写,体会意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买丽娜 《考试周刊》2009,(27):32-33
针对如何充分发挥宋词的教学审美功能这一问题,本文作者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引起审美学习兴趣;营造情境,创设课堂活动,在想象和联想中展开鉴赏;知人论世,提高文学素养,获得真挚感动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古典诗词的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兴趣和审美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联想和想象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方式,在诗歌教学中加强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从“联”“系”“解”“构”四个方面阐释了诗歌课内外拓展阅读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掌握从联想到想象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法,获得高阶思维的锻炼与提升,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涵养诗意审美志趣,厚实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表象、联想和想象。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正确、丰富的表象,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是提高小学数  相似文献   

7.
在诗歌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构思技巧,不仅可以培养其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其朗读能力。笔者认为,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精练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塑造形象、创造意境的。下面,  相似文献   

8.
聂金莲 《成才之路》2011,(24):27-27
诗歌一般通过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这些意象的深层内涵只有通过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获得。在新课改的今天,初中人教版语文更重视诗歌的教学。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在这些方面进行联想想象:联想想象传神的词语;对作品语句的联想与想象,包括再现事物生动的形象、浮现事物丰富的色彩、想象声音、想象过程、想象心情、想象感受等;对作品段落的联想想象;对整篇文章的联想想象。  相似文献   

9.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表象、联想和想象。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正确、丰富的表象,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发展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联想和想象能力。联想重点强调的是多个信息之间的横向联系,可以说是想象的初级形态;想象则重点强调的是多个信息之间抑或是一个信息的纵向深入,因而可谓是联想的高级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应对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训练高度重视,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及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用想象和联想去丰富意象思维中的"留白",可以丰富并释放诗人未尽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更清晰地呈现诗词中的形象,令人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2.
“阅读的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初中学生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充分挖掘文学作品的审美内涵和因素,引导初中学生进行体味、联想、想象和创新,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和理性的启迪,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富有创新性的审美能力。”所以,初中语文阅读活动中的审美教育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曹爱民 《学语文》2005,(6):52-52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唤起学生主动探求、钻研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启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既学得懂学得快又能感受到美,进入崇高纯净的审美世界?在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和不断地总结中。我构建了审美式阅读教学模式。所谓审美式阅读教学,即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目标。是教师高度融合教学规律和审美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涵咏、体味、联想和想象等。从而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理性的启迪,培养起富有个性的审美素养和富有创造性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林光云 《广西教育》2014,(5):100-100
正诗歌赏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生应该学会赏析诗歌作品,体会诗歌蕴含的美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许多学生觉得诗歌赏析高深莫测,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借助联想和想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赏析诗歌时披文入情,尽赏其妙,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内涵。那么,在诗歌赏析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呢?一、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的画面  相似文献   

15.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审美经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联想和想象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扩散性思维活动,同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有很大关系,是创造的预备姿态,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因此,我们要在读、写、听、说训练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判断、推理进行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欣赏要从培养学生具备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能力,指导学生善于在文学作品中发现美、理解美、感悟美,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作品美的真谛,进一步提高个人的文学修养和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7.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的佳作。通过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品析语言,开拓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利用课件,配乐朗读,提升审美情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审美想象发展的一般规律,不断探寻古诗词教学的艺术,并通过整合想象、有效联想、再现想象和创造想象等途径,激活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移情”是客观现象作用于人的大脑而引起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能动反映的过程。它主要通过审美主体在审美欣赏与创作中的联想和想象而产生。联想的形式有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等;想象有创造性想象与再造性想象。移情作为形象思维的一种方式,是形成艺术构思的必要条件;从艺术传达(表现)来看,以移情心理为基础的一些表现手法与技巧对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欣赏要从培养学生具备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能力,指导学生善于在文学作品中发现美、理解美、感悟美,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作品美的真谛,进一步提高个人的文学修养和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