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8月,深职院人文学院赵目珍博士的诗集《外物》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诗集是赵目珍博士所著的第一部诗集,为“星星诗文库”丛书之一,由著名诗评家、诗人赵思运作序,著名批评家谢有顺、霍俊明、张德明、吴投文、格式、卢辉,著名诗人安琪、樊子、阿翔、于贵锋、庞清明、温经天等撰写评荐语,诗人、诗评家宫白云以及南京大学文学博士陈进武撰写长篇评论。诗集根据内容分为“大音希”“外物”“小人物”“故乡在北”四辑,主要收录了诗人2006-2013年间创作的140余首诗作。赵目珍的诗歌沉稳、深潜,无躁气,体现了诗人对现实感和历史性的有效对接,展示了诗人在新诗创作上的主要实绩。  相似文献   

2.
早在30年代,莫洛就出版过诗集《叛乱的法西斯》,40年代出版出诗集《渡运河》和散文诗集《生命树》。莫洛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一个圣洁的诗人。在40年代国统区的黑暗里,诗人用热情的歌喉抒唱了对革命的赞颂,对爱情、友谊的追寻和内心的忧郁苦闷,并对黑暗社会发出严厉的诅咒。40年代初,在盐城新四军驻地参加革命的经历,则使他的作品显出亮色和乐观。诗人那份经过光照的高贵的罗曼谛克风度和矜持的信心,塑造他成为善的诗人。  相似文献   

3.
谢默斯·希尼是继叶芝之后最重要的爱尔兰诗人,199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个自然主义者的死亡》是希尼于1966年发表的第一部诗集,诗人以该诗集一举成名。笔者通过对这部诗集的解读,分析了希尼早期诗歌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这就是新边塞诗的崛起。一大批生活在大西北的中青年诗人,立足于现实的土壤,感应着时代的脉膊,发扬了古代边塞诗的雄风和当代前辈诗人的优良传统,共同张揭出“新边塞诗”的猎猎大旗,创建了具有独特诗美的“新边塞诗派”。数十位诗人,数十本诗集,散见于全国报刊上的数以千计的诗篇,显示了这个诗派雄厚的实力;其代表诗人杨牧、周涛的诗《我是青年》和诗集《复活的  相似文献   

5.
《天堂所有的威士忌》是查尔斯·伯恩斯坦于2010年出版的诗集,收录了诗人不同时期创作的76首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诗集中个别作品的深入解读,结合诗人的诗学观点,认为该诗集呈现了一个集"实用的诗学"和"多样的形式"为一体的诗学语境,而读者的积极建构使之成为诗学的天堂。  相似文献   

6.
<正>印度近代蜚声世界文坛的文学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在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等方面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但他首先是一位诗人。他在诗歌创作领域的造诣最为突出,他的诗歌享有盛誉。印度和世界各国的泰戈尔研究者对于他的小说、戏剧和散文的看法常有分歧,评价有高有低;可是对于他的诗歌的评价都很高。他在印度被称为诗圣,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伟大诗人之一。他一生写下了60多部诗集(包括孟加拉文诗集和英文诗集在内),还发表了一些关于诗歌理论的见解,本文拟对他的诗歌创作加以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7.
《七里香》是台湾女诗人席慕容第一部诗集的题名。文章主要论述了诗人在诗集中所展示的爱情与生命的空灵、真挚与柔美。让读者感受着爱的温馨,生命的柔和,体会着诗人的真情与真意。  相似文献   

8.
<正>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形成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的诗风。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倒立》是非亚的第二本公开出版的诗集。在这部诗集里,诗人对日常生活有其独特的认识姿态,他以日常具象的书写和独特的形式创新来反思现实生活,形成特定的主题阐释。诗人解构了日常生活"无聊""无意义"等刻板印象,构建了日常生活的诗性,使诗集《倒立》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徐陵的《玉台新咏序》揭示了这部诗集的编撰和风格与宫廷女性的特殊心理及女性美的密切关系,以及女性在宫体诗人文学审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她们形成了宫体诗人生活的柔美氛围;是宫体诗人赏鉴吟咏的对象;同时又是宫体诗作品的阅读欣赏者。宫体诗人的创作倾向和文学旨趣主要缘于这种女性特殊地位及女性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勃莱是美国当今诗坛的著名诗人,他非常喜欢中国古代诗人,在他的诗集当中也出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影子。勃莱笔下的中国诗人包括杜甫、陶渊明以及王维。他之所以选取他们,一方面是由于这些诗人都有过隐居生活,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另一方面则是与这些诗人身上的道家思想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研究者执着于对《恢复》诗集艺术性的探讨,反而遮蔽了该诗集解读的多种可能性。作为一部诗集,《恢复》艺术价值并不高,但文本的混杂性甚至艺术上的种种缺陷却恰恰可能是探究国民革命失败以后郭沫若心理变化的切入口。"革命后"的种种挫败感是探索郭沫若心理状态时不能忽视的情感要素。一方面,几首与女性、故乡、童年相关的诗歌乃是种种挫败之后诗人自我治疗和自我重建的象征;另一方面,离开革命中心的郭沫若丧失了在现实中行动的可能性,诗歌就变成了诗人达成愿望的一种间接途径,诗人通过语言的暴动来代替行动的欲望,由此也带来了《恢复》的诸多特点及艺术缺陷。  相似文献   

13.
<正> 安娜·安德列耶·阿赫玛托娃(1898—1966)是前苏联俄罗斯杰出的抒情诗人。她的创作在苏联文学史和世界近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一) 阿赫玛托娃的第一部诗集是《黄昏》(1912),1914年又出版了第二部诗集《念珠》。这两部诗集的出版使她名声大振,获得出乎意料的轰动,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14.
<正>提起陕西诗人远村,相信多数读者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远村在一年之内接连出版了三部诗集——《独守边地》、《回望之鸟》和《方位》,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女友》百万读者评为全国十佳诗人。同  相似文献   

15.
斯宾塞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他被后人称为“诗人的诗人”。《爱情小唱》是他的一部十四行诗集,在这部诗集中,诗人赞美爱情,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在格律上,诗人运用独创的“斯宾塞式”十四行诗,运用比喻,对照和头韵等修辞手法,使整部诗集显得结构巧妙,工整洗练。本文试就以其中的第三十首为例,来分析斯宾塞爱情诗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诗集《秋天要我面对她》既继承了传统诗歌凝练的语言、写诗技巧,在继承中又开拓了自己的天地,意象与意象间跳跃式的串连,并承载了诗人沉甸甸的思索。本文从对诗人的“孤独感”与“时间观”两大方面的分析,探寻诗集的思想内蕴。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三十年代,孙望等一群文学青年初涉诗坛,以“洪荒文艺社“名义出了新诗集《残渣》.《残渣》所选新诗均显出对光明、自由、美的艺术追求.选诗者不带任何偏见;诗集中的诗人群体也不隶属同一派别.本诗集对研究三十年代新诗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和克纯作为丽江本土的作家,其诗集《放飞》涵盖了家乡的山山水水、亲情、友情、爱情以及生活的点点滴滴,诗中所透露出的那种诗人的灵气,字里行间渗入的诗人的灵魂与情感片段好像伸手可及,诗中字字句句都饱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感,柔柔地诉说着他那诗一样的人生.本文通过对和克纯诗集《放飞》的简单分析,试图寻找和克纯作品中所渗透出的独特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1 郭沫若(1892—1978)的《女神》是诗人的第一本新诗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的浪漫主义诗集。诗集突出地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的激情,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女神》的思想正是“五四”时代,在无产阶级思想指导下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高度体现,深刻地集中地反映了“五四”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年们火热的革命激情和希望,它火炬般地燃烧着人们的心胸,照亮了前进的征程。诗人主张在诗的形式上应服从诗人主观的  相似文献   

20.
读马迪     
伊利亚·艾布·马迪(1889-1957),黎巴嫩诗人。诗歌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想象奇特、感情丰富、哲理深刻。作品充满了对祖国的思念与眷恋、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事物的探索和思考。第一部诗集是《忆往昔》。在美国出版的诗集有《伊利亚·艾布·马迪诗集》《溪流》和《绿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