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  相似文献   

2.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  相似文献   

4.
我那时大约二十五岁,在巴黎研究写作。许多人都称赞我已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相似文献   

6.
我那时大约二十五岁,在巴黎研究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有一晚,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着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强烈地反对他的意见。“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基罗媲美的雕刻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当我倾吐完了的时候,魏尔哈仑高兴地…  相似文献   

7.
<正>我那时大约二十五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称赞我发表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非常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有一晚,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着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热炽地反对他  相似文献   

8.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你最喜欢甚么事?”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你晓得逃难就是甚么?”“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一个月以前,上海还属孙传芳的时代,国民革命军将到上海的消息日紧一日,素不看报的我,这…  相似文献   

9.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相似文献   

10.
我那时大约二十五岁,在巴黎研究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过我发表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有一晚,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  相似文献   

11.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你最喜欢甚么事?”  相似文献   

12.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你最喜欢甚么事?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你晓得逃难是甚么?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相似文献   

13.
《同学少年》2011,(6):53
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家果戈理,对自己的作品要求非常严格,有时甚至到了苛责的地步。一天,他邀请好友著名诗人茄科夫斯基来听他读一个刚写好的剧本,以便征求意见。时间正值中午,果戈理忘了年迈的诗人素有睡午觉的习惯,在他读剧本的过程中,茄科夫斯基打起瞌睡来。当茄科夫斯基醒来时,果戈理意味深长地说:"我本希望听到您的意见,而您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着,他就毫不惋惜地把手稿扔进了火炉。茄科夫斯基还没来得及解释,手稿已在炉火中化为灰烬。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作风,使果戈理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写出了《钦差大臣》、《死魂灵》等享誉世界的杰作。  相似文献   

14.
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多元化语境中,如何认识艺术的民族性,是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面临的历史使命.本文通过对蒙古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发掘出它与当代工笔人物画在色彩的装饰性及图案的平面性上的共通之处,并能达到相互借鉴吸收.怎样把蒙古族服饰中点线面的设计以及服饰色彩的装饰性,吸收到画面的构图布局中来,是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高考试卷中,作文分值60分,是最大的主观试题。作文成绩的好坏,对考生的命运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子都想使作文获得好成绩,实现心中的梦想。如何实现呢?阅读并研究了《考试与招生》杂志刊登的高分作文,考生会得到一些启发。按高分作文的成功经验去努力实践,肯定会在作文考试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惟有创新和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创新须从“问题”开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和训练,学校教育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使命,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创出一条“创新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儿童阅读在学校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意义无须多说,但明白意义并不等于一切问题都得到解决。在实际中,学校阅读往往并不能够顺利、持续地进行,原因也许很多,但不能形成习惯是众多原因中最常见的。要使阅读的行为自觉化,就必须使得儿童在阅读上掌握方法、形成习惯。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  相似文献   

18.
春天到了 ,大地苏醒过来。春风给予了花草爱的抚摸 ,让它们破土而出 ;阳光给予了沉睡的动物爱的滋润 ,让他们苏醒过来 ;蓝天给予了鸟儿快乐的旋律 ,让它们在白云蓝天下自由地翱翔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除式“120÷4”要求学生上台写出除式表示的三种意义。学生甲上台后,写出:①求120是4的几倍。②求120包含了多少个4。③求把1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结果有不少同学纷纷举手,表示异议,认为学生甲的解答是错误的。理由是,学生甲把三种意义的顺序搞错了,应该把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的童话创作中有着一条显著的思想发展轨迹:从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抽象的自然美和人性爱来间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到接触现实,逐渐加大对黑暗残暴的社会现实的暴露和批判力度,最后发展为对累暗现实的强烈反抗,吹响了推翻黑暗的旧世界,打倒野蛮侵略的帝国主义的响亮号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