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逻辑延伸和创造性实践,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进步历史逻辑的必然,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渊源。当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性质和特征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和实践特征,不仅关系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判断,而且关系到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历史走向和前景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价值观多元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正在从一元化日益走向多元化。多元价值观之所以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依据,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内部原因,也有国际社会发展的外部原因。价值观的多元化是当代中国社会日益进步、日益现代化的集中反映。我们一方面应该充分肯定价值观多元化的历史进步意义,另一方面则应将其制约在主导价值观的基准之上。  相似文献   

3.
历史观是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和精神向导。近代中国的多灾多难,在某种程度上是国人乃至整个民族社会历史观被动而缓慢地变革的结果。从自有的朴素社会变易历史观到引进的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历史现,直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历史观,步步前移、渐趋深入,历史功利沉积为近代中国的曲折进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历史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张从曲折分析和质量分析两个维度客观而理智地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遭遇的各种困境,直面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困难事实。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困难事实与资本主义危机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的曲折是实践方式的曲折。在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不仅占据着世界文明的重要地位,而且成为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重要智慧资源。没有社会主义的存在,资本主义不会出现今日这般繁荣。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中,不仅过去和现在而且未来,都不同程度地吸收着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芒和社会主义的成果资源,社会主义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刻影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往所有进步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一切具有全人类价值的进步思想都得到最彻底和最科学的价值转换。在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主义精神质量还将继续转换出巨大的能量,并成为未来人类智慧的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6.
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的进步变化是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次会议,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此后,党带领人民进行了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贵在变革     
变革,历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纵观中国历史,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总是带来一次社会的巨大进步。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发轫于农村的大变革。这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变革,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  相似文献   

8.
历史观是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和精神向导。近代中国的多灾多难。在某种程度上是国人乃至整个民族社会历史观被动与缓慢地变革的结果。从自有的朴素社会变易历史观到引起的西方资产阶段的进化论历史观,直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历史观,步步前移,渐趋深入,历史功利沉积为近代中国的曲折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重大转变的历史境遇中,后现代主义颠覆了西方近代以来确立的历史进步观,并对历史客观性、历史总体性、历史决定论、历史目的论和历史意义的形而上建构进行了彻底的解构.马克思的历史进步理论,作为现代历史进步观念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后现代主义批评的对象.面对后现代主义历史观的挑战,我们应当从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通过与后现代主义历史观的对话来透视、分析当代西方社会的复杂社会状况,从而推进马克思历史进步思想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属性和实践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十七大对新时期的理论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进步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三个鲜明特色,这就决定了大众化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实践特征、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实现的,它是一个深刻的历史过程,有许多实践经验可以总结。  相似文献   

11.
婚外情题材是当代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探讨当代婚外情题材的文艺作品的演变历程,发现婚外情题材以道德为视点,与中国历史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其审美视点最终凸出的是人追求自由和社会进步的必然指向.  相似文献   

12.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就是以资产阶级为领导,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一种构想。这种构想曾是历史的进步,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探索中国出路的捷径,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了巨大的号召作用,具有进步性和斗争性。然而,它却是在曲折、坎坷中,经过剧烈阵痛之后才产生的。如果从其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讲,它的产生在中国经过了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践相融合,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建构和发展其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经历了早期传播、初步实践、曲折发展和当代进程四个发展阶段,由初期思想萌芽逐渐成长、发展、完善为成熟系统的理论体系。通过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当代发展进程,总结、反思、创新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命题,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深入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想解放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思想解放的历史.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思想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体现.正因为当代中国赋予了思想解放以特殊意义与当代价值,思想解放才真正推动了中国的解放与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实践历程是无止境的,因此,思想解放也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实践成果为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急需破解的理论难题.这就要求我们以追求真理的勇气,释放与构建思想解放的制度空间,培育理性、宽容的文化素养,转变僵化的思维范式,以实践作为检验的唯一标准,实现思想的解放,从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中国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争取社会进步,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是贯穿于中国革命中的一条爱国主义的主线。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热爱社会主义是当代爱国主义的最高表现,从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是一条必由之路,同样也是当代青年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的科学方法论初探胡涵锦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一伟大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曲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保持历史文明和文化传统薪传不息的国家,对人类历史的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中国也以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赏。对此,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感到骄傲和自豪。位于文明古国的腹心地带的邯郸,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系统、深入地研究邯郸地方史,探索其发展的规律性,考察它在整个中国历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邯郸劳动人民及其杰出的代表人物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发掘和弘扬燕赵文化,发扬和继承(晋冀鲁豫)边区文化,发展和创造适应改革开放的当代文化,编一部《邯郸历史大事编年》,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历史主体的演变王宪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历史进步向当代社会提出的重大课题,而历史主体的演变却是市场经济向当代社会提出的重大课题。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历史主体的演变已经作为现时代一个最重要的历史现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果说在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  相似文献   

19.
坚持当代设计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必须在转变观念树立信心的同时,注重从中国文化传统中求索个性化的设计形式和设计语言,并在合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中不断开拓不断创新.这是中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需要,也是具有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设计艺术家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0.
多元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问题在当代中国鲜明凸显,它既是长期社会变革的历史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碰撞的必然表现,彰显了社会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多元化给社会以进步与活力,也为核心价值和主流价值建设提出了挑战,造成文化认同的困惑,增加了文化选择的困难。应当加强对于文化建设中诸多前提性问题的哲学追问,提升文化自觉,加强文化认同,促进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