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时期王蒙小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1990年为界评述了王蒙小说研究发展的两个阶段:80年代对其意识流小说、幽默风格等研究多是追踪式的评论;90年代对王蒙小说的综合研究在质量和深度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通过考察王蒙小说研究的构架和形态,有助于总结王蒙小说研究的得与失,并可籍此拓展王蒙小说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王蒙同时创作出两组小说:一组以抒发理想逝去的感伤惶惑为主,一组以语言的幽默恣意为主。它们看似毫无关联,但实质上却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在前一组小说中,王蒙抒发了新时期理想主义失落后的感伤与惶惑,直至《活动变人形》为盛。在后一组中,众多“后现代”小说手法的借用使得王蒙回避了精神苦痛,达到了语言的狂欢。两组小说中理想主义的痛苦反思与回避痛苦的幽默恣意并存,揭示了王蒙小说中一贯的二元性主题对话。它们相互补充,但却减弱了小说理性反思的力度,削弱了小说文本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王蒙小说中有一批以描摹人生世态的为主的作品,我称其为"讽谕性寓言体"小说.智性视角、幽默、调侃、荒诞化、政治寓言是这些小说的突出特征.这种文体特征的形成与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讽谕诗以及民间的笑文化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当然,王蒙本身的幽默天性和生活体验也使他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而形成属于他的独特文体--"讽谕性寓言体".  相似文献   

4.
王蒙小说的语言经历了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五六十年代是王蒙创作的起步期,封闭性是其语言的主要特征;70年代末是王蒙语言变化的过渡期;80年代以后是他的小说语言的开放期。开放式语言是具有内在说服力的语言,它具有未完成性、多种可能性、不确定性、幽默戏谑性诸特点,杂语与并置是它的基本存在方式。但王蒙的小说还不是巴赫金意义上的“对话”性,而是潜在的对话,即“亚对话”。  相似文献   

5.
王蒙的小说是王蒙个体艺术创造的结晶,镌刻着王蒙个体的深刻烙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的小说就是他的自叙传.从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王记"的印痕和面影,窥见"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之旅.王蒙是一个特立独行者,在他的小说中,也有一个"独行者"的人物系列.这些独行者上下求索,把探索的矛头既指向现实,也指向历史.王蒙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他突破线形思维模式,洋洋洒洒地把文与野、雅与俗相交织,语言幽默,汪洋恣肆,杂语喧哗,尽情狂欢,形成亦庄亦谐、亦悲亦喜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6.
王蒙同志以艺术家的睿智和勇气,开拓了艺术的新天地。他的小说创作富有鲜明的时代感,洋溢着强烈而又独特的创新精神。研究他对创作的新的追求和新的探索,对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是有益的。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目。总结“意识流”手法方面的创新是必要的。但这种手法上的创新仅仅是王蒙小说创作成就的一个方面。如果以此作为研究王蒙小说的聚光点是未必妥当的。我以为,王蒙小说创作的创新主要不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蒙的文学成就比较突出,而且因其创作时间持续之长、作品之丰、创作手法之新,在当代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有关王蒙的研究长盛不衰,卷帙浩繁。同时,作为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王蒙小说写作一直没有间断,之前的王蒙小说研究综述已经不能代表研究对象的全貌。因而,对王蒙的小说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查阅了多方面研究材料的基础上,着眼于研究者对王蒙小说的论述,试图做一个相对全面的梳理和评论。  相似文献   

8.
王蒙因其不同时期对小说艺术的探索,而被誉为中国小说界的"创新狂"。小说的风格既关系着作者的人格,也关系着语言的风范。从"文体类型学"上讲,体现在它的三个方面,即文本的体裁、语体、风格等方面,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差异性。文章从小说风格"蜕变"的角度,深刻体味王蒙小说艺术风格的逐渐"成熟"及其深层内涵:突破狭隘的政治束缚,率真的写作风格突显生命意识,犀利的观察,尽显含蓄的警世之作,反讽、幽默的"季节"系列,反射出作者的清醒与冷峻。  相似文献   

9.
读着“我喜欢幽默”这个题,读者自然会想到什么叫幽默,为什么喜欢幽默和怎样学会幽默。大作家王蒙正是按照常人的这一思路进行写作的。然而,作者并不只是单纯地回答问题,而是回答问题的本身就在讲究幽默,讲究风趣,讲究语言艺术,来个“六多七少”:我希望“多一点幽默,少一点气急败坏,少一点偏执极端”;  相似文献   

10.
王蒙作为一个作家的主体性经验是在新旧社会转型这一背景下形成的。这一特殊的时间与空间机制决定了王蒙的经验特性与认知方式,从而形成了他的小说创作的主体范式和文体特征。论文以王蒙三个时段的创作具体论证了他的小说的主题的复调性质以及文体上的对话性。  相似文献   

11.
中篇小说《杂色》因其独特的叙述模式和深刻的哲学思想在王蒙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试从小说中透露出的相对主义哲学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精神自由对不自由的社会现实的审美超越层面,探讨庄子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对于王蒙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在研究界备受冷落的王蒙的“荒诞小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一历史批评、文化学和叙事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考察王蒙先生的“荒诞”观念出发,深入内在的文本情势阐释之中,通过对几个文本的细读,重点考察了王蒙荒诞小说的内在情势。作者认为,在这些荒诞小说中,始终交织着“真”-“幻”、“个体”——“群体”的对立结构,从而形成了文本的荒诞意味。  相似文献   

13.
他,半路出家。当了十几年的外语教师,忽然转向了幽默理论的探索,进而扩展到整个喜剧美学的研究。在短短的六、七年间,他已经撰写出有关喜剧美学的专著三部、译著两部、编著三部、以及各类论文百余篇。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美学界、文艺理论界的瞩目。长篇论文《论王蒙小说的幽默风格》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优秀论文奖,论文《试论幽默的情境和功能》、《浅谈马克思的喜剧观》、《“幽默”源流探微》和《幽默大师的幽默珍品》分别获陕西省两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更给他的喜剧美学研究增添了  相似文献   

14.
马克吐温所著的小说,可以说是充分贯彻美国幽默艺术的作品,经常作为美国幽默的代表作品推广到国外。马克吐温小说在给人们带来欢笑之余,也具有发人深省的独特魅力。对马克吐温小说叙事中幽默色彩进行解读,是了解马克吐温创作逻辑、创作优点的有效策略。文章以马克吐温经典小说作品作为研究素材,从幽默色彩的类别、幽默色彩的构成这两个构面,对马克吐温小说叙事中幽默色彩进行深度解读,以期对马克吐温的小说进行更深层次、更精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王蒙文学人生的转折点,长达16年的边陲生活使他的身心获得了一个新的飞跃。复出文坛后,他写下了大量以新疆为背景、为题材的西部小说。从这些小说入手,通过对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蕴的挖掘,可以发现与底层维吾尔人民共同生活的这段独特经历对王蒙思想的深刻影响。新疆这块博大而深厚的土地,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达观、幽默的维吾尔人民重新赋予了王蒙新的经验、新的乐趣、新的知识、新的更加朴素与更加健康的态度与观念,最终促成了他坚定、健康、执着的人生意识。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在研究界备受冷落的王蒙的"荒诞小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文化学和叙事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考察王蒙先生的"荒诞"观念出发,深入内在的文本情势阐释之中,通过对几个文本的细读.重点考察了王蒙荒诞小说里的政治话语和知识话语戏仿问题,尤其提出了荒诞小说话语戏仿的三种形态:时空错位.日常化(庸俗化)以及夸张,从而形成了文本的荒诞意味.  相似文献   

17.
自从八十年代初微型小说正式登上文学大雅之堂,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并在全国迅速得到发展。微型小说能在文坛上有立足之地,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有独特的表现艺术。十几年来,微型小说进行了不平凡的艺术探索,先后走过了欧·亨利式小说时期、幽默讽刺小说时期、哲理寓言小说时期、社会文化心态小说时期等4个艺术历程,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如王蒙的《雄辩症》,瞿琮的《佳佳的心事》,白小易的《客厅里的爆炸》,张抗抗的《海龟》,陈洁的《洋学者》,徐  相似文献   

18.
言谈怎样机智,对答怎样巧妙,诚如作家王蒙所言:说话要多一点幽默,多一份精明与理智,多一点雍容大度,多一点趣味轻松,多一点语言的丰富和美感。在现实生活中,“五多”的确是把话说好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9.
对王蒙小说中的詈语进行分类,并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阐释王蒙小说存在詈语的原因,从而透射汉语詈语存在的原因和语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王蒙在新时期写了许多在当时引发巨大风波的小说,大量的研究者从小说发表之际便展开研究,这种研究也一直持续到现在。梳理从1980年到现在关于这些小说的文学批评研究并分析其内在特点,重点揭示文学批评对王蒙小说经典化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