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俄罗斯联邦的婚姻缔结制度是各自特殊国情、风俗习惯和民风背景下的产物,因此,在法定的结婚年龄、婚姻缔结的程序、婚前医学检查、生育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虽各不相同,但各具优势。了解和分析两国婚姻缔结制度的区别,借鉴俄罗斯联邦婚姻缔结制度中的优点,对于完善我国婚姻缔结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婚姻缔结不仅是一种社会民俗事象,具有文化人类学的意义,更是一种实现社会资源流动的通道,具有实用的价值。借助于婚姻缔结的媒介,各种有形与无形的社会资源实现了流动与互换,有利于社会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其中,知识、信息、资讯、经验等作为一类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资源,也能够借助于婚姻缔结的搭载而实现共享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唐律》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楷模,作为其内容之一的婚姻法律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的典范,无论从内容上、结构上还是立法技巧上都是空前的,尤其是在妇女地位的提高、家庭稳定的维护方面有独到之处,有力地推动了唐朝经济的稳定发展,因而对以后的朝代及东亚邻国影响深刻,有些法律规定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与内地相比,在结婚概念、婚约制度、婚姻形式、结婚要件、婚姻登记等方面港澳的规定都各具特色。澳门规定了婚约制度,认可事实婚姻;港澳均规定已满16周岁又不足成年年龄的人可在一定条件下缔结婚姻,并在结婚登记中设立了相应的司法救济程序;香港建立了拟结婚制度、临终婚姻制度;澳门则具有从临时批示到最终批示的婚姻登记程序以及紧急结婚制度。这些规定对内地婚姻法的完善均有较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黄佤一生需经过三个婚礼仪式才能完成婚姻的缔结,整个缔结仪式跨度时间长,仪式繁琐,但这种缔结习俗传承至今。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黄佤婚姻缔结仪式是其传统文化的原传介质,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调控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7.
明代以降,国家礼仪下移,但如何使其与民众日常生活有所契合,并内发地开展礼仪建构与实践,能够在形成稳定体系后被地方民众持续执行与坚守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探讨文献、读书人以及宗族等在徽州地区婚姻缔结礼仪建构与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与作用,更好地理解“礼制下行”至地方之后,民间为实现与国家礼制的“恰当对接”而进行的自我调节以及国家礼仪与民间社会之间的抵牾、调适与融合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8.
明代婚姻的确立要经过纳征与亲迎两个环节。纳征是婚姻的定立环节。明代品官与庶民的纳征礼仪基本相同,纳征的仪物体现出等级差别,纳征的聘礼体现出地区差异。婚书是纳征的书面凭证,是婚约的纸面化,对婚姻双方起约束作用,对婚姻过程起保障作用。纳征使男女双方的夫妻关系得以明确,夫妇之名得到初步确认,它是婚姻成立的前奏和准备,是对婚姻关系的明确与巩固。亲迎是婚姻的成立环节。明代亲迎的习俗丰富多彩,反映出亲迎在婚姻活动中的重要性。明代亲迎的习俗存在着变通性,新妇如何迎娶,并不固定,婚礼怎样用乐,也各随其便,反映出明代婚礼不拘传统的一面。亲迎使夫妇之名得到最终确认。经过纳征与亲迎,婚姻得以确立,新的家庭关系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9.
唐代婚姻重门第尚阀阅,所以士族女子不愁出嫁问题,但是她们仍然没有自主权,只是在离婚扣再嫁方面相对自由。又因为其早年在本家大都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和清流家风的化育,所以在为人媳时能帮助舅姑管理家政,能得到舅姑的宽容;在为人妻时能更好地劝勉丈夫建功立业;在为人母时能更好地教育子女,垂范后代。  相似文献   

10.
唐代婚姻重门第尚阀闲,所以士族女子不愁出嫁问题,但是她们仍然没有自主权,只是在离婚和再嫁方面相对自由.又因为其早年在本家大都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和清流家风的化育,所以在为人媳时能帮助舅姑管理家政,能得到舅姑的宽客;在为人妻时能更好地劝勉丈夫建功立业;在为人母时能更好地教育子女,垂范后代.  相似文献   

11.
宗法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对蒙古族的婚姻形态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当今学术界尚无从宗法角度对此进行研究的文章。论文从蒙古族宗法性的婚姻形态、缔结原则和成因三方面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般而言,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是实现家庭所采取的形态。文明社会里,婚姻是人类维系社会关系和繁衍族群的重要一环。《古兰经》(1)作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对穆斯林男女两性婚姻家庭作了详细的规定,至今仍影响和制约着教众的婚配嫁娶。对《古兰经》中的婚姻理念加以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误区,更好地理解伊斯兰地区人们的婚配习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婚姻法和美国婚姻法既有共同点,也存在诸多差异。笔者通过对两国法律关于结婚、离婚方面规定的比较,提出缔结涉美婚姻要注意程序、心理、风险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婚恋诗所占的篇幅颇丰,它们充分展现了先民们的婚约缔结过程:在《诗经》的时代,周礼所规定的婚姻“六礼”就已通行于贵族及平民阶层,但婚姻仪式又因社会阶级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周代主要的婚姻形式除以一夫一妻为标志的聘娶婚外,还有一夫多妻的媵妾婚、亡夫亲属收娶寡妇的收继婚和野合而婚;与此同时,《诗经》中又不乏弃妇诗,从这些诗篇出发可以分析先民婚姻的事实终结的部分原因,从而窥测整个周代婚姻形态的大端。  相似文献   

15.
唐代上层社会妇女婚姻地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上层社会妇女的婚姻生活仍然局限在择偶不自主、生育无节制的传统樊篱内,且忍受着一夫一妻多妾制给女性心灵带来的深刻痛苦,并未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开放、自由,而且由于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道德对心灵的禁锢,虽然政府对离婚和再嫁有了宽松规定,也并未有多少人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6.
姜曦 《林区教学》2011,(10):71-73
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的婚礼模式,持续两千年之久,它是由官方规定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一直广泛流行。它的产生有一定的原因,是社会历史作用的结果,六礼的内容和特点也都反映了封建社会时期的经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同时体现了它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18.
运用历史文献和调查资料,分别从婚姻的表现形态和体现的特点三个方面,论述和分析了维吾尔族婚姻形态的宗法性特征,有益于维吾尔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9.
唐代公主嬖幸男宠的自由行为,及其“不相禁忌”的夫妻关系,反映了公主婚姻的可悲本质。文章从男女两性及女性自身两个角度,分析并揭示了唐代公主可悲婚姻的历史缘由。封建男权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以及身为公主的政治使命,使唐代公主的婚姻呈现了难以改变的悲剧性色彩。  相似文献   

20.
浅论唐代后期婚姻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后期,国势衰微,皇权削弱,统治者为了摆脱政治危机,积极倡导儒学。婚姻受各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较唐前期婚姻迥然不同的特点:1.贞节观念增重,婚姻自由减少;2.礼教规范对妇女塑控加强,女性向传统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