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爸爸,我可以永远活着吗?我不想死。""妈妈,我为什么一定要去上学?"很多时候,幼小孩童对世界的好奇与追问,远远超出成年人思考的范围。不知如何回答的父母往往支吾几句敷衍了事。但是有一个人没有这样做,北大哲学系何怀宏教授认真思考了这些看似幼稚却直抵生命本质的问题。《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也许是今年六一送给孩子和家长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2.
我们结婚吧     
孟慧丽 《出版参考》2004,(35):41-42
-1- "我们结婚吧."像是一句玩笑. 却,认真地准备起来. 细细长长的眉眼,闪烁在镜子里,真是有点怀疑,这就是自己吗?往后的日子,将有一个男人,和镜中人永永远远共用同一个水龙头了.连牙刷,也得委屈地跟另外一支装出一副相亲相爱的模样.只是生活罢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知识分子似乎都有追问的传统,自屈原的<天问>开始,问历史、问社会、问现实.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真实反映国内水资源整体状况的电视纪录片,<水问>问的不是水,而是问我们这群有智慧生灵的人:危机何时到来?饮水能否安全?生灵是否安宁?江河如何安澜?水究竟属于谁?大国水网有多远?节水难在何处?水的答案在哪里?……在这一系列的追问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人对于人类未来、民族前途的隐忧.而电视纪录片<水问>以"反求诸己"的理念追问现实,其本身也是对纪录片创作范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即便我们不考虑互联网记忆对于人脑记忆产生麻木效应的风险的话,我们也仍旧不能指望机器的记忆能够取代人的记忆。显然,人的记忆乃是一种生物记忆,而计算机网络记忆是机器的记忆,在人与机器之间存在永远的鸿沟。认知记忆活动事实上是人的生物活动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人作为一种生物的智力状况,决定了人脑的机能:它的质量、创造力、情感和判断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如何进行图书馆学教育改革,听一听用人单位的意见或许是很有益处的. 我是学理工的,在综合性工科院校图书馆做了多年管理工作.我们愿意进什么样的"兵"呢?抑或我们欢迎什么样的毕业生呢?谈谈我的一孔之见,可能对从事图书馆学教育的同志有所参考.高校图书馆仅是社会图书馆的一部分,就是高校图书馆也有各自的特征,差别总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2014年,新华社陆续10次播发追问向公民征收的各类行政性事业收费或政府基金。"收得爽快,用得糊涂,去向成谜",调查背后的发现令人触目惊心。渐入年尾,上述调查和追问有了哪些结果?哪些部门还欠公众一个交代?  相似文献   

7.
胜利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目标,但并不是事事都能如愿。成功永远与失败相伴,"完美"之中总是滋生着"遗憾"。事实上,欠缺也是一种美。断臂的希腊女神维纳斯,在人们眼中不就永远是一个圣洁美丽的化身吗?  相似文献   

8.
今年奥斯卡最成功的电影,莫过于《鸟人》。然而,你真正看懂了它么?一个讲述旧舞台剧演员再就业的故事,是如何打动奥斯卡那些挑剔的评委的呢?读懂《鸟人》你需要读懂哪些书?那句"当我们谈论XX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句子最初来自于哪里?  相似文献   

9.
当前,书店行业应该反思,为什么人们不会为了一本书来实体书店?人们来书店的目的是什么?进一步而言,书既然不再是第一吸引力,那么实体书店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还需要实体书店吗?文章从内容选择、场景营造、多元文化、鼓励社交几个层面提出实体书店的转型路径,以期为实体书店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做报业的都知道一句话:订户是我们的上帝.在报业面临转型的当下,在说这句话前,我们需要先厘清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1.报业的那些订户还在吗? 2.订户是否等同于用户? 3.订户还是不是报业的上帝? 我们这里来分析一下.从整个报业来看,我们即使没有确凿的数据,但仅仅从普遍现象来看,报纸的订户已经大量流失了.比如某张晚报,曾经在当地一报独大,公交车上乘客纷纷捧读该晚报曾是一道风景,一份报纸在高校宿舍要传阅七八个人,广告客户要排队等待上版面……而今这差不多已经成为一种回忆.其他发行量小的生活类报纸境遇就更惨淡.  相似文献   

11.
从"小悦悦事件"到"5·1"醉驾入刑第一案,近年来,此类事件不停出现在各大网络和微博的热词榜、热门话题中。我们不禁一再追问:如何能够还社会一个和偕的交通环境,还孩子一片安全的蓝天?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严格约束驾驶行为,成为孩子的保卫者;同时,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这不仅需要严格的法律条文约束,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社会的关注、以及企业的责任。从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交通标识的传播到交通安全行为的引导;从经济发达城市到相对落后的城镇、乡村,宝马集团一直致力  相似文献   

12.
怎么又说房子?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好就永远是问题。视之所见、听之所闻,我们自己、我们周围的朋友、我们朋友的朋友,连年以来是怎样地为房子的问题所困扰啊。无房而为买房愁,有房而为还款愁,自己这一代好歹有房了,又不得不给下一代考虑。祖宗传下来人生4件大烦事:吃穿住行,现  相似文献   

13.
卢梭说:“如果外表永远是心性的影子……。如果我们的格言真能成为我们的指南,如果真正的哲学和哲学家的称号是分不开的,那末生活在我们中间将是多么美好啊!”从事新闻事业的记者,是宣传、组织、动员、鼓舞广大劳动人民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是宣扬正义、歌颂光明、鞭笞丑恶,客观、公正、全面而忠实地向人民报告事实;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我们国家,记者是一种光荣而重要的职业,它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14.
《大观周刊》2006,(35):58-59
20年过去,我们还将面对未来很多个20年的发展.当我们建立起一个个坐标,又刷新一个个目标,永远都在“开始”。保持着起跑、冲刺的姿势。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房地产业界人士.听听他们对昆明房地产未来的畅想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参考咨询工作,是一切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的重要内容。但在基层工会图书馆如何开展这项工作?其存在的必要和基础是什么?以及它的特点和方法怎样?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图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发展脚步慢了吗?什么卡住了脖子?体制还有活力吗?开放还有魅力吗?与港澳合作前景如何?泛珠合作期待什么?产业还有优势吗?科技创新能力够不够强?环境变坏了吗?真的没文化吗?"一连串的叩问,问珠三角,问广东.作为党报,对脚下一片热土的关爱、理解、信任、责任,在2005、2006的岁末年初,仿佛是从追问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庄庸 《出版广角》2013,(18):50-51
《今年,我们小升初》,为我们推开的,正是这样一扇门——让我们可以去察看那种裂变、聚变和核变之源。一个名不经传的"00后"小女生,在11岁时写的第一部长篇校园小说,上市不到半年便成为出版市场不折不扣的一匹黑马,原因何在?当我们还停留在80后、90后"流行什么阅读"的思维模式时,却不经意地发现,"00后"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在我国新闻媒体行业深入开展"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并在全社会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然而"走基层"报道究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工作者应如何将这项工作坚持做到底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我们这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闻媒体工作者要时刻谨记"走基层"是我国媒体应实行的最基本的政策,为人民服务也永远是我国新闻媒体的行业灵魂。一、"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的定义  相似文献   

19.
老子真的和我们同在吗?老子真的和我们现代生活有关吗?老子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一次我到苏州玄妙观去,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非常可爱,都是小学生.  相似文献   

20.
我们永远怀念他─—悼念卢鸣谷同志清华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庞家驹7月8日在赴安徽开会的旅途中,得知卢鸣谷同志突然与世长辞,一时惊愕万分,难以置信。两个多月前,卢老还来参加过我们的一次会议,精神矍,声如洪钟,至今音容犹在,怎能溢然而逝呢。但这终究是事实。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