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iltiadis Proios Joannis Athanailidis Vasiliki Arvanitidou 《Teachers and Teaching》2013,19(2):187-200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teachers' cognitive structures through moral judgment schemas, as well as whether the above‐mentioned structures diversify among teachers, depending on education level, specialty, ag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gender. Moreover, another aim is to examine whether these cognitive structures can predict students' behaviors. Two hundred and fifty eight in‐service teachers (men, n = 83; women, n = 175; M age = 41.24, SD = 8.06; M experiences = 14.91, SD = 9.46), in elementary (n = 96), and intermediate education level (n = 158),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rimary education teachers' moral judgment is based on the moral concepts of the maintaining norms schema, while the one of thos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is rather based on the postconventional schema.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ed that age, experience, and gender do not constitute causes of diversification of moral concepts and that the personal interest schema can forecast any irresponsible behaviors on the part of the students. 相似文献
2.
摘 要:人类社会生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道德判断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无处不在。从古至今,许多学者对道德判断的研究着迷,特别是关于道德判断是受情绪控制还是受认知控制这一问题。近年来,关于这一争论的研究成果很丰富,本文梳理了这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阐述各种理论的观点及其研究,分析各理论的局限,以期对深化道德判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4.
白淑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3):60-61
把培养学生道德能力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符合道德品质生成发展规律,符合学校德育环境的变化,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首先要从真理性的道德知识入手,同时又要重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盛霞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11,(3):6-9
陈亮以社会结果和现实功效为标准来判断历史发展成功与否,朱熹则用道德动机来判断功过是非。一个是典型的以成败论英雄,一个是放弃历史发展观而纯粹以是否践行了道德理性为判断标准;一个只看到原始生命的价值,一个没有把德性本体客观化。把两者的观点加以比较和分析之后,更为客观合理的第三条思路就自然显现出来,即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6.
“进步”与“正义”反映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其关系有四种可能,正义的、进步的、非正义的、非进步的,正义的,非进步的、进步的、非正义的,不能机械地强求一致。 相似文献
7.
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经历了哲学假设、经典心理学实验研究和当代心理学的深入研究。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体现在莱斯特的确定问题测验、林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发展的双面理论、布莱希的道德自我认同模式、沃克的道德人格等研究当中,这些研究克服了在道德判断过程中仅仅关注道德推理重要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9.
分析了高等学校新生阶段思想的特点,探讨了高等学校新生德育教育的构建模式,阐述了高等学校新生德育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郭丽君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43-44
从高中到大学,是一次人生的转折,也是一个跨越。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新生们在生活或学习中可能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怎样通过德育工作来有效、快捷地帮助新生度过适应期呢?活动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它将德育寓于活动之中,具有隐蔽性、生动性和多样性。较之直接的说服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通过活动德育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方式。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Elevation is the emotion elicited by witnessing acts of moral beauty and may be framed as the opposite of disgust. Two studies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elevation in moral judgment and its relation to disgust. In Study 1 it was investigated whether elevation can attenuate the effects of disgust on moral transgression judgments. Participants were either induced to experience disgust (by giving them a bitter beverage), or to experience disgust and elevation simultaneously (by video induction). No effects of either emotion on moral transgression judgments were found. In Study 2 the nature of causal connectedness between elevation and moral virtue judgments was investigated by testing whether elevation amplifies moral virtue judgments. It was found that participants judged morally good acts as being more morally good when being elevated, 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a bidirectional causal link between elevation and judgments of moral virtue. 相似文献
13.
杨飞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10-10
皮亚杰是首位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在继承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判断的相关理论。他们的研究重点都集中在认知这一因素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近年来有研究者通过多项实验证明情绪在道德判断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验:道德教育之本真所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美萍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23(1):100-102
传统的知性论道德教育遗忘了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今的德育应该进行转型.体验具有诸多方面的德育价值,应在回归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的前提下,诱发和唤醒学生的道德体验,并对其进行道德体验教育. 相似文献
15.
赵祥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2):1-5
道德判断的基础是实践理性的基本问题.目的论主要有两派:一派是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主义,另一派是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它们都主张道德判断的基础在于某种功利或幸福;义务论主要指以康德为代表的道德理论,康德认为道德判断的基础不在于功利或幸福,而在于道德规则的普遍形式.罗尔斯与哈贝马斯继承了康德的传统,提出道德规范的正当性在于取得人们的普遍赞同;而麦金太尔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传统,主张正当的问题应当依据共同体的善来确定.在后形而上学的条件下,道德判断的基础在于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16.
卢福毅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90-92
针对\"组织\"的网络道德评判,与针对个人的道德评判有相同之处,也有自身的特点。两者都是对网络事件的评判,但是两者聚焦点不同,影响力也不同。对以郭美美事件为代表的针对组织的网络道德评判,应肯定其在提高民主监督意识、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冯丽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4):50-53
通过对1 000余名高职一年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及道德水平测试,发现新生在强迫症状和人际交往两个维度上普遍偏高,道德意识处于中等水平,其他道德维度均令人满意。分析认为,高职新生由于缺乏对陌生环境的适应以及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危机等问题,并处于自我同一性探索阶段,故而产生上述心理症状。因此,学校方面应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加以预防,将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联系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道德选择的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广荣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19(4):12-14
价值判断在于区分和把握善与恶、美与丑,逻辑判断在于辩明真与假、是与非。道德选择中的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时常会发生矛盾,没有逻辑判断为前提和基础的道德选择会导致道德价值本身的否定,正确 的道德选择,应是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的一致,而要如此,就须是德性和智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此研究考察了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对习俗事件和道德事件的判断情况。要求维族和汉族大学生对50个可能违反道德或习俗的事件进行判断。发现两个民族大学生对道德和习俗事件的判断都有差异,对习俗事件的判断差异更大,其中维族大学生对两类事件的判断都更严格。还发现,两组被试对道德事件的判断有正相关,但对习俗事件的判断无相关。结果表明,两民族的差异主要在于对待习俗的差异,而对道德意义有较为一致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鲜活的生活资源,创设丰富可感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积极体验中进行道德判断,并转化为行为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对比辨析,深化道德体验;搜寻反思,明晰道德是非;角色置换,激发道德情感;突破两难,把握道德内涵;拓展思维,落实具体言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