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家报纸近载《从十倍的差距看减人增效》一文说,香港某报每个记者每月采发稿件100多篇;而内地有的新闻机构的记者,一个月的任务定额才3至5篇,多的也不过10来篇,作者由此认为内地传媒应大幅度减人增效。读罢此文,我觉得该作者主张“增效”的想法无疑是好的,委实说,一个记者一个月采发稿件三五篇,从数量上看的确是少了些,适当地提高发稿定额,也实有必要。但记者发稿的数量多是不是就说明增了效?是不是非要把人搞得成天惶惶然而疲于奔命,才算是“真正解放了新闻生产力”?我看,这些问题都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耐人思考的依据提出县市报在面向群众报道上值得思考,并非“乱放炮”,意在于促进县市报的新闻改革。笔者由于主编《县报信息》的关系,常与一些县市报的老总们交换看法,也经常拜读兄弟县市报。总的说来,在面向群众宣传报道方面,许多县市报是重视的。但是,也确有部分县市报对此有所忽视。笔者在翻阅华中、华东、华北三家办得较早的周二刊县市报发稿情况时,作了粗略统计。今年五月,这三家报纸一二版共发稿273篇,其中县里各种会议报道34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周报记者如何同其他传媒的记者进行较量?我的体会是,只要在采写新闻时打破常规思维方式的束缚,周报记者依然可以在新闻竞争中一争高低。仅以91和912两年为例,我累计发表在《青年报》、《生活周刊》上的新闻稿为176篇,其中有42篇刊出后,被中央及省市级报纸电台转摘(播),另有11篇稿件在《青年报》和《生活周刊》上发表后,引起新闻界普遍关注。如去年12月11日,我发表在《青年报》上的《数十项专利成果被外商买走》一文,新华通讯社一位高级记者看后,即找上门来找我细谈。很快这篇新闻被新华社看好,作为新华社发稿,于今年2月7日同时出现在《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经济参考》等多家中央级报纸头版上。这天,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将新华社发出的《外商争购上海专利技术》一稿,列为头条新闻播出。  相似文献   

4.
湖南洞庭湖流域的三家党报《常德日报》、《益阳日报》、《岳阳晚报772011年10月到12月进行了一次环行洞庭湖大型生态采访活动,活动历时近100天。三家报社共出动记者43人,发稿175篇,记者实地踏访了洞庭湖流域17县39个报道点,此举创造了中国地市报多个第一,它既是地市媒体首次关注中国的母亲湖洞庭湖,也是湖南地市媒体...  相似文献   

5.
本刊编辑部和全国县市报研究会筹委会联合举办的“怎样办好县市报”有奖征文活动,到6月10日止,已收到全国22个省、区寄来的稿件300多篇。湖北省最多,达90多篇;江苏省次之,达40篇。多数来稿为县市报的同志们所写,其中副总编辑以上写的有76篇。一些县市报通讯员,如辽宁省东沟县于重恩和河北省滦平县袁顺亭等同志所写的来稿中,除对怎样办好县市报提出了许多建议之外,还呼吁:  相似文献   

6.
新华社新闻大厦的发稿系统中,有一个专门为全国地市报提供新闻稿件服务的部门——国内部地方新闻编辑室。这里编发的稿件供全国230多家地市报刊用。今年春天,作为新华社与地市报双向交流的一项内容,安阳日报社派我到新华社国内部地方新闻编辑室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和工作。在这期间,我与地方室的同志一道编稿,还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易地采访,耳闻目睹之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我到地方室后编辑的第一篇稿件是《安阳市劳动局妥善解决特困户子女就业问题》,当时我对这种纯地方新闻能不能在新华社播发心里吃不准。但地方室一位负责人看过后说,别看这只是地方新闻,站  相似文献   

7.
本刊编辑部和全国县市报研究会筹委会联合举办的“怎样办好县市报”有奖征文活动,到6月10日止,已收到全国22个省,区寄来的稿件300多篇。湖北省最多,达90多篇,江苏省次之,达40篇。多数来稿为县市报的同志们所写,其中副总编辑以上写的有76篇。一些县市报通讯员,如辽宁省东沟县于重恩和河  相似文献   

8.
1995年1月份,随着承德人民广播电台的改版,我被安排到“热点话题”节目组,从事编、采工作。一年中,我除了完成本工作以外,还在省以上新闻单位发稿21篇,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发稿4篇、《新闻纵横》节目发稿1篇,《法制园地》节目发稿1篇;另外,《工人日报》发稿1篇。这些稿件的发表,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一些同行问我:“你  相似文献   

9.
笔者由于主编《县报信息》的关系,常与一些县市报的总编们交换意见,大家都有同感:办好县市报一定要面向群众,贴近基层。最近,笔者在翻阅华中、华东、华北三家办得较早的周二刊县市报用稿情况时,作了粗略统计。今年5月,这三家报纸一、二版共发稿273篇,其中有关村级以下基层单位以及群众个人的报道只有29篇,占10.6%。相比而言,会议报道和领导机关活动的报道,则显得多了些。当然,作为机关  相似文献   

10.
陈恒俊 《视听界》2012,(5):116-117
作为《直播江苏》栏目的责任编辑,每天审核稿件,总能遇到一些不懂取舍的记者稿件。年轻记者采访时容易犯"大而全、小而全"的毛病。南京市关工委组织郊区近千名小学生参观南京科技馆,我们一组记者前去采访,发回一篇以科技夏令营为主题的稿件《南京千名小学生参观南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2月9日,我按照社里的统一部署,参加了总政组织的“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当时,我被分到驻辽西比较偏僻、艰苦的某集团军炮兵团指挥连蹲点。在蹲点的10天里,我了解到很多在编辑部了解不到的真实情况,采写了《“我们不愿这样投弹!”》、《商连长拒礼》、《阵阵清风扑面来》3篇题材鲜活的稿件。我是我们前进报社第一个蹲点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发稿的记者。稿件见报后,基层反响较好,总政宣传部在《宣传情况》中还表扬了我写的两篇稿件。结合这次采写活动,我有三点体会和感受——只有真诚地融入官兵才能看到真实的基层这次下基层连队蹲…  相似文献   

12.
一组反映农村变革的“中原农村新事”,经新华社国内部精心编辑,并配发编者按于5月中旬、下旬播发后,受到媒体广泛欢迎。《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中央电台、河南电台等都纷纷采用。特别是《新华每日电讯》开辟“中原农村新事”专栏连载这组稿件。人民日报采用三篇稿件,还为《抢财神新篇》加了《重视农民财神》的言论。《硕士村长和学士村民》等在报纸刊登后,《文摘报》在显要位置予以转载。这组稿件特别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一些领导同志打电话向记者索要整组稿件。有的基层干部将这组稿子剪辑下来,用作工作参谋。这组短小精悍、小中见大、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稿件,是怎么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3.
在面向群众宣传报道方面,许多县市报总的说来是重视的。但是,也确有部分县市报对此有所忽视,值得引起注意。笔者在翻阅东北、华北、华东、华中5家办得较早的周二刊县市报发稿情况时,作了比较详实的统计。去年10月,这5家报纸一、二版共发稿465篇,其中县里各种会议报道76篇,占16.3%多;县机关各部门的报道和公告、剪彩、奠基、上级来人检查方面的138篇,占29.7%;县属工厂的综合报道34篇,占7.3%;乡镇会议和综合报道及乡镇“七所八站”的报道131篇,占29.7%;言论和其它方面的报道29  相似文献   

14.
在面向群众宣传报道方面,许多县市报总的说来是重视的。但是,也确有部分县市报对此有所忽视,值得引起注意。笔者在翻阅东北、华北、华东、华中5家办得较早的周二刊县市报发稿情况时,作了比较详实的统计。去年10月,这5家报纸一、二版共发稿465篇,其中县里各种会议报道76篇,占16.3%多;县机关各部门的报道和公告、剪彩、奠基、上级来人检查方面的138篇,占29.7%;县属工厂的综合报道34篇,占7.3%;乡镇会议和综合报道及乡镇“七所八站”的报道131篇,占29.7%;言论和其它方面的报道29  相似文献   

15.
当记者也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似蜜蜂采花酿蜜辛勤劳作,期望引起轰动,然而稿子问世却引来一片失实、失真指责声。记得《中国记者》曾刊登过一篇心得《到底该听谁的?》,大意是,一年轻记者根据采访材料写了一篇稿件,刊发后群众告到报社,说稿件严重夸大事实,因而受到领导批评。然而记者满腹委屈,因为稿件上写的都是被采访单位领导人说的,不是凭空捏造,于是争辩:该听谁的?听谁的,当然要听被采访者的,这就引出一个如何交代消息来源,确保报道客观公正的问题。记者采写一则消息,无非是通过访问、观察、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和相关报  相似文献   

16.
我们每天收到的快讯稿件,少则十多篇、多则二三十篇,通常每天只能选用七至十篇,多数来稿不能被采用。这些稿件未被采用的原因有哪些呢?经过初步的分析,大致有三条。第一,发稿的盲目性较大,不注意稿件的新闻价值。有的通讯员常常将一些琐碎的、无多大新闻价值的事写成“快讯”发给报社,以为“乱箭齐发,必有一中”。其实,这种稿件很少被采用。有的通讯员则不然,他们懂得估量快讯的新闻价值,能选择有价值,有新意的内容写稿,稿件的采用率自然就高一些。  相似文献   

17.
罗开富徒步采访抵达陕北去年十月十六日,四十二岁的北京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从江西瑞金县出发,沿着红军长征路线进行徒步采访.他以平均每天行走七十华里的速度,经过了十省(区)的八十余县,越过老山界、夹金山、六盘山等十八条山脉,跨过乌江、金沙江、大渡河等二十四条大河,穿过六个兄弟民族居住地区,走过四川草地,历时一百零三天,终于在今年十月十九日中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的日子——抵达陕北吴旗县吴旗镇,行程二万五千里.期间他在经济日报上连续发表了三百篇稿件,成为我国一年内徒步里程最长、发稿最多的记者。他的这一创举将被载入我国新闻史册。  相似文献   

18.
我与晓帆同志相识大约是在1989年年底.那一年,湖北省县市报好新闻的评选活动在仙桃市举行.我作为县市报的顾问,被邀参加了这次评选工作,而负责接待我们的,正是仙桃市报的负责人吴晓帆.在预选优秀稿件的过程中,一篇署名晓筱的杂谈《挨骂·褒扬·考迹》吸引住了我.我为县市报能有这样的言论文章而欣喜,但又料想晓筱可能是笔名,于是便打听作者叫什么名字.有人告诉我,晓筱就是吴晓帆.这似乎让我略感意外,因为作为一个基层党报负责人的文章,竟没有板着面孔说话的架式.结果,这篇文章被评委们评为全省县市报一等奖.这篇文章以《浅层思维方式的隐忧》为题,发表在湖北日报的《大家谈》上,又被评为当年湖北优秀新闻作品二等奖和全国县市报一等奖.从这时起,晓帆同志在我心目中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11月6日《华商报》“都市新闻”刊发一条《员工灶上煮狗食副总不赔礼员工告上庭》的消息报道。两天之后,我报新闻中心给编辑中心发过来记者采写的这条消息,很显然这条新闻已滞后,尽管消息的内容比《华商报》刊发的消息还要详实些,编辑中心还是把稿件退还给了采写的记者。接过被“枪毙”的稿件,记者感到十分委屈,这是个典型“共源性”新闻,早报记者和《华商报》记者是同时得到新闻线索的。11月6日是周末,正赶上我们休息没有报,所以让《华商报》抢先发稿了。《华商报》抢先发稿,俗话说“抢先上市的果子未免有些酸涩”。对类似…  相似文献   

20.
胡弋 《新闻前哨》2007,(7):113-113
记者站被称为报社驻外“使馆”,是新闻媒体同各地党委政府和群众加强联系,建立健全新闻报道网络,实践“三贴近”,增强新闻报道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有效平台。笔者作为湖北日报驻随州记者站的记者,2006年在湖北日报发稿148篇,其中上层建筑领域31篇,经济类26篇,社会新闻24篇,文化报道30篇,其他类报道27篇。从发稿情况看,工作性的报道仅占少部分,大多数稿件将视角投向了社会经济生活,关注民生。这既体现了鲜明的党报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