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喻和隐喻是各种修辞格的基础。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是我们通过一类事物来认识另一类事物的方式。明喻在广义上是隐喻的一种。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明喻和隐喻在概念层面上的相同点以及语言表达上的不同点,并指出了它们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论述明喻和隐喻在教学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文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明喻与隐喻的归属之争古已有之。从形象映射、语词作用方式、诗学效果只能说明隐喻与明喻二者所具有的相同地方,并不能说明二者之间的归属问题,但是却可以看作明喻归属于隐喻这一事实的一般表征和补充,而从隐喻的发展角度出发则可以说明喻归属于隐喻。  相似文献   

3.
明喻向来被看作一种修辞手段。最近明喻被认知语言学看作是隐喻的一种。明喻的价值尤其是语用价值,以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明显被忽视了。明喻喻底的出现明显是说话人为了有意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常,隐喻是作为一种修辞格而存在的。我国的《修辞通鉴》对隐喻的定义是:“比喻之一。即以是、成、为、成为、变成、化成、等于等为常用的名词构成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其本体与喻体比类似更贴近,可以成为一体、等同或附加的关系。它是比明喻更进一层的比喻。”现代认知科学的研究表明,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5.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辞格,是雄辩术的一个分支,一种与明喻、借喻平列的比喻类型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个认知的工具,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运用这一工具进行认知客观世界的结果。隐喻通过扩展我们的语言来影响我们的思维认知,借助隐喻人们创造新概念,创制新词语命名新事物。隐喻造词是汉语造词的要法之一,其编码过程生成机理,蕴含了汉民族丰富的人文信息。  相似文献   

6.
修辞是一种在书面表达中广为使用的手法,对其巧妙地运用能使文章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隐喻和明喻作为最为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激活英文语句这一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隐喻和明喻的使用为着眼点,重点鉴赏激活英文语句的实例以及探讨激活英文语句的方法,旨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借鉴运用隐喻和明喻激活英文语句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辞格,是雄辩术的一个分支,一种与明喻、借喻平列的比喻类型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个认知的工具,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运用这一工具进行认知客观世界的结果.隐喻通过扩展我们的语言来影响我们的思维认知,借助隐喻人们创造新概念,创制新词语命名新事物.隐喻造词是汉语造词的要法之一,其编码过程生成机理,蕴含了汉民族丰富的人文信息.  相似文献   

8.
明喻和隐喻这两种修辞方式,在人类的认知历程上,其产生究竟孰先孰后?对《诗经》的研究发现,其中部分隐喻可能是经由明喻发展来的,但绝大部分隐喻可能直接来源于它们的一致式(非隐喻);在修辞上,有些隐喻和明喻连成一体,分别仅在“如”字的有无上,但大量隐喻则不宜、甚至无法用明喻的方式加以置换。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人类思维的隐喻特点,也表明人类的隐喻思维虽在有些情况下需借助明确的类比意识,但很多时候则是隐性的和潜意识的。  相似文献   

9.
若干教育隐喻探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若干教育隐喻探源郑金洲隐喻也称为“暗喻”,是不明显的比喻。它与明喻一起构成比喻的三种基本形式。与明喻相比,隐喻不容易马上被指认出来。隐喻在教育陈述中运用较为普遍,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用来说明教育中的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相类关系,有的用来说明相同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隐喻“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最初指把某物“运走”或者“转移”。在交流中,它是指把一个形象或概念转换成另一种形象或概念。亚里斯多德将它定位为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与明喻有所不同,在字面意思的背后隐含着丰富的情感活动和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11.
《语文知识》1998年5期张国义《明喻、隐喻和借代》中说,中等师范学校《阅读和写作》第三册《教学参考书》关于明喻和隐喻的界说不对。其实该教参是采用比喻的另一分类方法。传统的比喻分类沿用的是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的分类方法,根据正文(本体)、譬喻(喻体)和譬喻词语(比喻词)的异同及隐现分成三类:明喻、隐喻和借喻。《发凡》上说:明喻的形式是“甲如同乙”,隐喻的  相似文献   

12.
英汉动物隐喻的对比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宁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2):128-129
英语中的“Metaphor”和汉语的隐喻在所指的范围上是有差别的。可以说,“Metaphor基本上包括了除了明喻之外所有的比喻,而汉语隐喻的范围比较窄。本文中所指的隐喻就是指除了明喻之外所有的比喻。一、喻体选择及表达意义的对比动物是人类自然界中最亲近最熟知的朋友,以其与人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32对隐/明喻对作为刺激语料,采用隐喻和明喻A is/are (like) B的最基本形式,分别探讨了恰当性、规约度以及熟悉度对隐/明喻选择倾向的影响。实验采用问卷调查法,请受试对隐/明喻的选择偏好进行等级评定。通过对所收集数据展开相关性分析,笔者发现恰当性和熟悉度对其施加决定性影响而规约度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恰当性越高,越偏好隐喻表达;恰当性越低,越偏好明喻表达。同样,熟悉度越高,越偏好隐喻表达;熟悉度越低,越偏好明喻表达。随后的回归和共性分析表明:尽管恰当性和熟悉度均为隐/明喻选择的关键性因素,但熟悉度的预测力更强。由此推论,是熟悉度而不是恰当性成为决定隐/明喻选择的最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手法探讨了"移情"在英语诗歌中的运用。"移情"在诗歌中有更突出的作用,借助拟人、隐喻、明喻等修辞手法,使自然景物"灵性化"拟人化",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大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中有景,情寓于景,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作为“隐喻式语言”的诗歌自然离不开隐喻,隐喻翻译是诗歌翻译的关键。结合认知的观点,认为诗歌中的隐喻既有同质性的一面,又有异质性的一面,提出了中国诗歌隐喻的英译实践可归结为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分析一些古诗名句的译文表明,归化翻译策略中的意译法、换喻法与异化翻译策略中的明喻法、直译加解释的方法,是英译中国诗歌隐喻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简析没有喻词的比喻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大量实例 ,认为把没有喻词的比喻句式简单地归入明喻或隐喻都是片面的 ;而应该根据题旨情境 ,联系上下文 ,从语义、语气和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考察 ,让它们分属明喻或者隐喻 ,如果语义较重 ,语气又较肯定 ,意在强调相合联系 ,那就可以加上判断词“是”归入隐喻 ;反之 ,则应归入明喻  相似文献   

17.
英语修辞格Simile和汉语修辞格明喻的特点基本相同。这是一种简明常用的修辞手法。本文从形状外表、性质精神、心情性格、状态气质、动作方式及程度效果等六个方面,英汉对照,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例句均选自古今中外名人名作。同时还就明喻的特点作了说明,并与隐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在诗歌翻译中,隐喻的翻译尤为重要。但由于不同的文化和心理等因素,两种语言中隐喻的使用会有一定的差异,这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本文从本体、喻体关系角度和中英意象对应角度对隐喻进行分类,并提出对应的四种翻译方法:保留原隐喻、转隐喻为明喻、替换原隐喻和阐释隐喻。  相似文献   

19.
明喻和隐喻作为最常用的修辞手段,是语言系统的一部分,体现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人们对明喻和隐喻的理解来自人类共同的体验和感知,并依据相关语境和文化模式。鉴于明喻和隐喻在交际表达和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将对两者的差别和联系作初步分析,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珊珊 《文教资料》2008,(26):53-56
隐喻是英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式,是语言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运用隐喻,能形象而概括地说明问题,使文字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英语隐喻可分为陈腐、标准和独创三类.在翻译成汉语时,可采用直译、形象转换、明喻、意译及加注等处理方法,以求得在功能、形式、文化上的等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