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费小杰 《考试周刊》2012,(56):193-193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起病6h内使用静脉溶栓疗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使坏死范围缩小。在临床上已得到印证,并已广泛地进行应用。所以掌握心梗的发病和进展规律,以及溶栓护理等,对提高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1.资料与方法2002年2月~2005年2月我科共收急性心梗患者36例,符合溶栓条件者给予国产尿激酶溶栓。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统计证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贫血发生率为20%左右,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40%,可见老年人贫血发生率之高。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内科常见病。心梗早期静脉溶栓恢复冠脉血流,可以有效缩小梗塞面积,降低急性心梗病死率,近来被各级医疗单位所广泛应用。现对我院1997年以来尿激酶(天普落欣)静脉溶栓53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就医:老年人持证到医院就医时,各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有条件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设置老年人家庭病床。对城镇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老年人和农村70岁以上的老年人,凭证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总数中老年人的比率逐年增高,多数国家中60岁以上人口数占8—10%。在我国一般以时间年龄划分老年人范围。60岁以上为老年,70岁以上为高龄。据老年研究所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1987年为8%,在我科住院病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52%,以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梗塞为多。为此,做好老年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治疗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70岁以上老年普胸病人的手术指征,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方法:1996.6~2005.6月我院共施行普胸手术578例,其中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18例,占20.4%(118/578).现对118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术后出现或加重的循环系统并发症34例占28.8%(34/118);呼吸系统并发症29例占24.6%(29/118);消化系统并发症19例占16.1%(19/118);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10例占8.5%(10/118);经综合治疗均治愈出院.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7.6%、42.8%.结论:对70岁以上老年普胸病人围术期处理十分关键,因老年人全身各系统器官的衰退及疾病本身的并发症相互叠加,风险较大;但只要手术指征选择合适,手术中间处理严密,围术期处理恰当,70岁以上老年患者施行普胸手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非洛地平缓释片是一种高度血管选择性的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国外研究证实非洛地平缓释片5~10mg每日一次对大多数病人可有效地控制血压,我们采用了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观察了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入选标准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在95~115mmHg(1mmHg=0.133kPa之间)年龄32~70平均52岁,男女不限,除去急性心梗、严重心绞痛、心功能Ⅲ级以上,  相似文献   

8.
溶栓疗法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重要进展。我院对近3年3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取得确切疗效,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AMI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7岁)。均为持续胸痛>30min,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心电图相邻两个或多个导联ST段拉高>0.2mV,无溶栓禁忌症,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为1~12h。 1.2 方法 入院立即嚼服阿司匹林0.000000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78例≥60岁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接受急诊PCI治疗.35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近期效果.结果: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为68.5%,直接PcI组IRA再通率为97.6%;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组为(40.5±5.8)%.直接PCI组为(51.6±6.5)%.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溶栓组明显高于直接PcI组.溶栓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5d,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1.5d.结论:对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治疗更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老年人肠梗阻发病情况及外科治疗的特点,收集我院1986~1993年60岁以上的肠梗阻病人52例(占同期住院肠梗阻病人3.5%)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 52例老年人肠梗阻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60~70岁44例,71~80岁8例。入院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1999年10月开始对急性脑血管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行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康复组32人,男10例,女22例,平均年龄57.62±11.62岁。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63±10.01岁。 1.2 病例选择 全部病人根据全国第2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年龄小于80岁;颈内动脉系统脑卒中;除外TIA,病呆,未经过溶栓;无严重心、肝、肾、肺部疾患;血糖<11mmol/L;GCS>8分,生命体征稳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由于呼吸道生理及某些病理特点 ,开胸术后更易出现呼吸道并发症。窒息、肺炎、肺不张是常见的呼吸道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往往会使术后恢复期延长 ,加重病情甚至死亡。因此呼吸道的护理对老年人开胸术后的机体恢复至关重要。自 1998.1~ 2 0 0 0 .12月我科共收治 6 5岁以上老年人行开胸术 6 0人 ,呼吸道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男 36人 ,女 2 4人 ;食管中段癌 2 3人 ,贲门胃底癌2人 ,贲门失驰症 4人 ,肺癌 2 9人 ,肺部性假瘤 2人 ;6 5岁~ 70岁 31人 ,70岁~ 75岁 2 5人 ,75以上 4人。6 0例患者开胸术后均未发生呼吸道并发症 ,术后 8~15…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生理状态有其特殊性 ,即年龄越大 ,慢性退化性病变越多。因个体体质不同及受经济条件的影响 ,病变的种类及程度的个体差异也相当大。因此 ,掌握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重视包括体液、营养、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机体的新陈代谢变化 ,对正确治疗老年病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老年患者的输液问题与一般成年人不同 ,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本文结合我院 1997~ 2 0 0 1年收治的、年龄大于 6 0岁的老年患者 12 6例 (其中男性 81例 ,女性 4 5例 ;合并并发症或其它疾病者 98例 ;6 0~ 70岁 6 2例 ,70~ 80岁 30例 ,80岁以上 6例 ;心血管功能不…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时机。方法:回顾分析86例6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急诊LC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完成LC83例,中转开腹3例,中转开腹率3.49%;无肝外胆管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发病48h内行LC42例,全部完成LC,无手术并发症;发病48-72h行LC24例,中转开腹1例,术后并发毛细胆管漏1例;发病72h以上行LC20例,中转开腹2例,术后并发毛细胆管漏2例,一过性黄疸2例,全身皮下气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经合理围手术期处理可安全完成LC,发病48h内行LC成功率高。LC较开腹手术更易治疗伴发病。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5年引进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病人以来,已为几百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均取得了明显效果。填补了我市的此项空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据统计50岁以上的约占50%,70岁以上约占75%,80岁以上约占95.5%,其中约30%的人表现为临床发病。  相似文献   

16.
对于20例老年人腓肠肌痉挛采用口服葡萄糖酸钙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男8例,女12例,年龄均在68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70岁。病程2年至10年,痉挛持续时间最短5min,最长达10h,痉挛间隔时间为12h至1周。以  相似文献   

17.
杨铁骊 《天中学刊》1998,13(5):121-122
1995年至1997年间,我们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一肺心病合并左右两侧心功能衰竭患者61例,其中用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和多巴肢静脉用药方法,为治疗组,30例病人采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的死亡率、无效率均高于治疗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痊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1~60岁7例,61~70岁16例,71岁以上7例.治疗组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45岁1例,51~60岁6例,61~70岁18例,71岁以上6例.两组性别、年龄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溶栓药物、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8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高剂量组: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两组均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4h内开始用药,观察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联合终点。结果:治疗30d两组比较,高剂量组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联合终点:所有原因死亡,心肌再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卒中(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剂量辛伐他汀在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方面的作用优于常规剂量辛伐他汀,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对北京市城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大多数老年人对现实生活比较满意;大多数老年人心情比较平静、心态好;良好的亲情关系可以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和交流还需加强;社区里的精神文明建设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提出针对性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我院1998.3~2004.4月住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资料,对90例65岁以上老年AMI患者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73例65岁以下AMI患者进行对比,旨在探讨老年人AMI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