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用"美"来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语文美育教学倡导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课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注重情感的体验和熏陶,要把审美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审美情趣,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渗透,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审美意念,从而获得美的熏陶。在众多教学手段中,朗读教学所达到的效果不容小觑,本文将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及语文美育研究,就朗读教学在语文美育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的,语文教学除了要重视其工具性外,也要重视利用教材资源,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很多人以为,低年级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做到品自然清新的语言之美,悟曲径通幽的构思之美,绘含蓄隽永的意境之美,抒沉思遐想的升华之美。这样的语文课堂,何来美?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试结合中学语文文本实际,从发现自然之美、寻求生活之美、感受意境之美、挖掘意蕴之美、领悟情感之美、剖析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美、理出结构之美等八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陶冶美的情趣".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加强对学生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他们的情绪,努力在教学中寻找美的音符,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感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使其自觉地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语文教材中,最具美育功能的内容要教诗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诗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应从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思想美、意境美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古诗词中蕴含着韵律之美、哲理之美、意境之美,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挖掘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审美因素,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本文通过朗诵、挖掘内涵、创设情境几个途径来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创设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新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认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审美规律,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人格。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精选古今名家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元素,是培养学生探索美,发现美,创造美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要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追求真理的意向,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形势下,审美教育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审美资源,引导学生去想象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必须重视其审美价值。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课件的内涵美、节奏美、视觉美和听觉美上。首先必须精心选择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知识内涵的作品进行课件制作;其次要注意整体结构的布局;还要精心设计色彩、构图等影响视觉的要素,并配以动听的音乐和名家朗诵,充分发挥课件表达形式的"美的感召力"。具有审美价值的课件,既是精良的语文教学工具,更是精美的艺术品。它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语文教学的审美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严卫强 《学苑教育》2019,(11):30-31
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美的活动,而臻美课堂就基于教育美的本质,唤醒美的元素,引导学生体验美和创造美作为中心思想的一种课堂教育形式,其核心内容在于重视和强化审美教育,让小学语文与审美教育完美融合,促进学生日臻完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日臻完善。在臻美课堂的引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响应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改革语文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本性需要。下面将重点就臻美课堂视角下如何有效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即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审美品格的塑造。诗歌是文学中最"美"的表现形式,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大量的诗、词作品,这为塑造学生审美品格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美、品味美、创造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品格。一、走进诗歌,感受诗之美。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美的教育,要教育学生领会美的事物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领会美,不断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呢?笔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由于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就可以从"发现田园之美""体悟田园之趣""感受田园之乐"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美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学校只能够开一门课,你最想要保留哪一科目呢?朱永新先生的答案是语文,因为,离生命和生活最相近的学科是语文。他说:语文是芬芳的。潘知常先生也说语文老师对于他"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语文教学则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关于尊严、关于自由、关于审美的一门课程。他提道:"语文教我灵魂歌唱。"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审美意象进行解读,让其审美情感被激活,审美体验得以丰富,这需要日常的浸淫。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从而让学生品尝到语文的芬芳之美呢?  相似文献   

16.
现行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美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备课时,教师要走进文本,挖掘美、领悟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通过创设情境、诵读、想象、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发现文本的语言之美、情境之美、整体之美,使他们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语文审美化教学,就是以美育的观点审视和处理语文教学全过程,使语文教学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最佳状态,从而实现以美促教,以美育人。而情感熏陶是语文审美化教学的核心,教师一定要很好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生动的情感分析,使学生既能通晓文中的形象所蕴含之"情",又能明白文章所表达之"理"。进而从"以形感人"到"以情动人",最后达到"由情入理",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净化。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从服务于审美教学目标出发,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等各感官的参与,使他们自然地产生审美情感,进而激发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语文课程标准》也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都得到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展现了山水之美,有的体现了生命之美,还有的展现了四时之美。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唯美散文,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审美赏析活动,则能让其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19.
<正>"精致语文"就是让语文教学实践在语文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走向优化与完善的过程。这里的"优化与完善"是一种指向言语实践的审美表现,是教师和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审美追求。它借助教师和文本两种言语生命的审美力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言语生命的本能和潜能,激扬学生言语实践的表现力与审美力。精致语文教学的审美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探讨。一、夯实言语实践的感性之美言语实践的感性之美是言语向生活的一种还原,体现了言语实践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一种优美的文字。不光外形美而且内涵也深远!鲁迅先生曾这样形容:"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思是说教好了汉字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格。而语文教学提倡审美教育,要在课堂中渗透美育,从而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看来汉字与语文教学必有其契合点,因此通过汉字的教学绝对可以开辟出语文学习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