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那些不住校的学生,我们称为走读生。面对那些白天下乡工作,晚上回城休息的乡镇干部,老百姓则称之为“走读官”。 现在把家安在县城的乡镇干部越来越多,他们忙于两头兼顾,在城乡之间奔波,确实很辛苦。但老百姓对此并不谅解,因为到乡里镇里办事,经常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一位老村干部说,过去他经常利用一早一晚的农闲时间上乡里反映问题讨个主意,如今就是在规定的上班时间里去找人也往往难以如愿。某乡政  相似文献   

2.
记者手中的笔可以褒扬正气,挞伐邪恶,令先进人物美名远扬,叫社会渣滓无地自容,大众对记者因其神圣职责很是尊敬。但记者们切不可由此就兀自摆起“官”架子来。  相似文献   

3.
“两会”年年开,如何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想方设法推陈出新做好“自选动作”,以读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报道“两会”,深圳商报作了积极的探索。在今年的深圳“两会”报道中,深圳商报继续按照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和党组书记、社长黄扬略对政务报道的改革要求,除按“规定动作”对“两会”进程作全面、及时、准确地跟踪报道之外,还花大力气做好“自选动作”,千方百计寻找符合商报特色的新闻角度、新闻线索、新闻素材,以独特的视角对“两会”新闻进行采掘、加工,把“两会”报道做精做深,使“自选动作”展现了新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4.
第9期《新闻爱好者》揭露,7月7日《河南日报》二版的张文郁的“专访”文章:《黄河的问题大意不得》,竟是抄袭《世界经济导报》记者阮江宁两年前发表的文章,实属罕见。何谓“文抄公”?简单地说:古时指从事抄抄写写工作的人;现在指不费力气,不下功夫,抄袭他人现成文章作为已有的人.尽管各类报刊多方努力,严格把关,但不时还有“文抄公”的“作品”出现。其中原因很多,但从“文抄公”身上可以找出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5.
一篇好新闻,常常就是伴之有能拨动社会和读者心弦的新问题。在前不久揭晓的第20届(2002年度)湖北新闻奖评选中,获一等奖的消息《5万公斤鲜牛奶倒进农田》便属此类新闻精品。 提起倒奶,人们马上会联想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现象,但  相似文献   

6.
一篇好新闻,常常就足伴之有能拨动社会和读心弦的新问题。在前不久揭晓的第20届(2002年度)湖北新闻奖评选中,获一等奖的消息《5万公斤鲜牛奶倒进农田》便属此类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7.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源,也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物”是新闻具有说服力的最重要因素。任何新闻都是对客观存在即“物”的报道。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  相似文献   

8.
黄祖松 《新闻三昧》2001,(10):46-47
何谓“反面文章正面做?”即基本事实是负面的该用批评报道的方式去反映事实而采用了表扬报道的方式。例如,某地社会治安不好,民怨很大。“反面文章正面做”的报道策略常常是选取个别社会治安好的例子进行报道,企图用好的例子把这一地方的治安导向好的方面,或以此证明该地区社会冶安是好的。“反面文章正面做”的背后往往有个“负而背景”。如一则报道说:某地某领导调动工作时不带走公物。其背景是什么呢?原来这个地方许多领导调动工作时都带走公物!于是,只要  相似文献   

9.
10.
《北京日报》4月20日的《京华周末》版里,刊登了一篇揭露“治癌仙姑”王淑华行骗始末的长文,其中第五部分的小标题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新闻界”,我以为,这篇文章特别是文中第五部分,可以作为生动的教材,促使新闻界的同仁作一些反思。只当过几年护士、连处方权都没有的王淑华,摇身一变成为赫赫有名的“治癌仙姑”,明目张胆蔑视法纪、非法行医骗取钱财,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新闻界某些人的推波助澜,某大报记者先是出内参,后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文艺界、学术界抄袭风波不断,经常诉诸舆论、对簿公堂,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不仅如此,在对这一现象进行报道的新闻界,也屡有“抄袭事件”发生。一些记者把“复制加扒网”作为自己的为文之道,甚至一些媒体也把这种“拿来主义”视为一种“潜规则”。笔者把“抄级记者”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一是抄文件。一些记者脚懒手懒,热衷于“跑会”或参加各种新闻发布会,拿现成的新闻通稿或把会议文件稍微改动一下,署上本报记者的名字便发表,而不去挖掘里面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当然,这还主要属于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二是抄同行。都知道…  相似文献   

12.
某县人武部有位新闻干事,经常将通讯员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稿件,稍加整理(也有一字不动原文照抄的),署上自己的大名寄出发表。时间长了,人们都叫他“新闻捣爷”。某县广播站在年终评稿时,有个编辑把一位通讯员的来稿,签上自己的名字,打印后上送参评。这说明,在我们新闻战线,“新闻捣爷”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5,(11):38-38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燕赵日报最近推出了《“首善之区”走读报告》关注民生的系列报道。他们派出6名记者走街窜巷,将“地毯式”走遍市区的每一个角落,以“走读”形式展现石家庄市的发展现状。同时,该报还公布了热线和邮箱地址,欢迎市民为活动提供报道线索,为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14.
15.
经本刊核实,《体坛周报》负责人瞿优远已于2个星期前被湖南有关部门“双规”。在此之前,他刚刚在北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新闻宣传领域“四个一批人才”的集训。据权威消息,瞿优远是受湖南省体育局原局长的牵连而被调查。主要问题是在《体坛周报》对南非MIH集团融资并改制过程中,向原局长贿送股份并代持,  相似文献   

16.
先进的理念《体坛周报》创刊于1988年7月,它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988-1991年是创业期。1992—1997年是高速成长期。1998至今是稳定成熟期。1998年开始,《体坛周报》真正成了全国体育报业的“老大”。1999年3月5日,由周刊改为一周双刊,增加了一个周五刊。周五刊的出现可谓是“一箭双雕”,既解决了时效问题,又加快了《体坛周报》的扩大再生产。更重要的是主动参与了与同类报纸的竞争。事实证明,周五刊的策划一举成功.3月5日一宣布,4月2日两刊便双双过百万。目前两刊每周稳定在260万份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一"文不逮意"是我国文论中一个古老的命题。晋人陆机在《文赋》中提出"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这一概括似乎道出了许多人心中之块垒,私者众事,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云;"常自叹为文不逮意也。"刘禹锡在《视刀环歌》中说:"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苏东坡也常叹了然于心,不能了然于口与乎。清人汪中在《述学·别录·与巡抚毕侍郎书》中也不厌其重复:"所为文恒患意不逮物,文不逮意。"其实,"文不逮意"说并非陆机首创。《周易·系辞》中就引过孔子语:"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老庄等人也有过类似的阐述,如"道可逆,非常道;名可…  相似文献   

18.
如果讲办刊物,那应该是一件很难得到好评的事。(千树:为人作嫁出力不出彩。不愧为资深的总编,上来便挑破窗户纸。)这就好像在一桌宴席上,难有人把拼盘这样的东西算做什么好菜一样。(千树:杂志的“杂”就是拼盘的“拼”,不“拼”不行,“拼”好不易。  相似文献   

19.
王佳 《声屏世界》2004,(11):26-27
新闻传播学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受众为本位.报道有人情味的、有亲和力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新闻。从媒介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各种媒介方式的不断涌现和各类媒体间竞争的白热化,能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回归大众传媒服务于人的本质,几乎成了各大媒介的共同理念。在这方面.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可称得上是一个范例。看过《晚间新闻》的观众都会说,“没想到新闻也能这么好看!”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四川法制报》“安岳官司”二审胜诉在新闻媒体中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多家媒体报道了这一事件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舆论监督再次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安岳官司”究竟带给我们什么?在现有条件下,媒体如何既正确履行舆论监督职责又有效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就是我们召开这次总编辑新闻舆论监督座谈会的主题。会议也引起了广东、深圳同行们的极大兴趣,广东法制报刊社负责同志、《深圳法制报》、《南方周末》记者参加了我们的研讨。主持人何光珽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舆论监督之难,已是公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