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同时我国当前的国内形势也较为严峻,尤其是利益失衡、贫富失衡、城乡失衡、地区失衡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比较严重.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务之急.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的问题,继而阐明了我国现阶段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现实困境及原因,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和谐社会公共政策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能力的新要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加强政府能力建设的基本途径等方面入手对加强政府能力建设做了一些探讨和思索.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化,公共政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和谐社会的追求要求公共政策自身的和谐,进而要求加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沟通协调。5.30印花税政策从反面提供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沟通协调重要性的佐证。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关于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形成了许多共识。值得注意的是,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是立足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基本现实国情,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历史文化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为此,我们组织这组笔谈,从不同角度阐述从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姚莉 《西北师大学报》2005,42(6):133-136
政府经济职能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新时期我国政府又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这对我国政府经济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政府应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方法,借助各种非政府组织,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提出的重要的发展任务和目标,开发我国女性人力资源的巨大潜能,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文章从开发女性人力资源潜能的意义、潜能分析和如何开发等三个方面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民责任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公民责任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目前,公民责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不容乐观.从公共政策角度研究分析,认为重建责任主体,树立现代公民责任意识;转变公民教育内容和方式,形成三位一体的公民教育机制;增强政府的指导性,为公民责任建设创建和谐大环境等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提升政府行政能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我国政府行政能力建设存在决策机制不健全,公共服务意识较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理顺政府体制,优化职能等途径及方法来提升政府行政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强政府的内涵,阐述了强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关键作用,并就如何提升我国政府能力、建设一个强政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责任。政府能否维护社会稳定、能否构建起和谐社会,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其是否具有很强的危机管理能力。当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危机管理理论研究,加强立法保障,改进危机管理体制,全面整合社会力量,以确保危机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创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着眼点,探讨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创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性,并从公共行政的角度分析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创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指出公共服务的含义与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应采取的举措,以期为我国现阶段的政府改革与创立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创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审视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探讨了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并从创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角度来审视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政治民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当前的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然成为全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作为实现党在新时期执政理念的手段,公共政策的制定理应体现这一趋向,遂相应地被赋予某些价值的特征和取向。本文主要是讨论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政策的应然价值取向,旨在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政策的发展提供一个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4.
侧重于从理论上进行认识探讨国家级贫困县社会不和谐现状、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并使人们共同努力来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作为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社区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建设和谐社区也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上海在社区网格化管理方面的探索无疑为全国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一定的路径思考;同时,其中凸显的问题,也将是今后社区建设所要努力克服和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从构建和谐社会看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有利于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体现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应由贫困性社会救助、灾害性社会救助、疾病性社会救助和互助性社会救助四个方面构成。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就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如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单项救助工作;加快农村社会救助的立法;建立资源供给系统等。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追求教育资源公平有效地配置已是当前的焦点。通过对和谐社会内涵的阐述及对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建设和谐社会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针对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对教育资源的分配使用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政策法制、方式手段及一些具体的操作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实现了从单干到互助组、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发展,使5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农民实现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广大农民逐步摆脱了贫困;十六大后党把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把“三农”问题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指引农村走向富强。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完善过程之中,社会组织发育还不成熟,社会不公现象还比较严重,还有相当多的弱势群体需要保护和扶持,还有大量的不和谐因素存在,政府的某些作用必须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挥政府管理的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进行利益的调整,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从根本上化解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诸多的不和谐因素中,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尤为突出,而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公共品供给制度上的不平等,因此,需要尽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统一城乡公共品供给体制,不断增加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