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契是中国哲学界第一位将“统觉”纳入认识论范畴的哲学家,他界定了统觉的涵义,考察了统觉的来源;阐明了统觉的功能;探讨了统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冯契先生的“智慧说”对“人能否获得智慧”这一20世纪的重大哲学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在这一学说中,“理性直觉”是主体能够获得智慧的核心环节。何为理性直觉?理性直觉能否得,如何得?其所得如何达,又如何证?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智慧说”能否证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转识成智"与哲学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识成智”的现代意义在于化知识为能力和德性。哲学与人的能力和德性内在地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哲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要坚持哲学教学中“转识成智”,就要在拓展理论视野中激发受教育者反思的兴趣、提升受教育者人文精神的境界。这就对哲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哲学教材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康德通过对统觉的“先验性”规定,为知识找到了确定的根据;通过论证统觉的稳定性和统一性,使统觉与经验自我区分开来,自我的统一性保证了经验对象的统一性;通过对统觉的联结、综合、建立对象等功能的规定,使其成为对知识起主动构建作用的自建主体。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的康德主义学派中,以斯特劳森为代表的众多学者通过表象的自我归属来阐发康德的统觉同一性理论,是当代康德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创见。斯特劳森认为只有身体才真正提供了主体同一性的经验性标准。然而,与此相反,身体在康德的统觉学说中根本不扮演任何角色,统觉的同一性应当理解为逻辑的同一性,而不是经验实在的同一性,而且只有从这种逻辑的同一性才能推演出范畴化先天综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转识成智”: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走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问题的缘起 人类社会已经跨越“贵族权力”时代,即将度过“资本权力”时代,正在迎接“知识权力”时代!在一个社会愈来愈知识化,知识愈来愈现代化、中心化和权力化的时代里,“知识生存”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主宰的、普遍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存在方式,自然也包含着教育中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7.
知识与智慧属于意识活动的两个不同层次。知识告诉人们对象"是什么"、"怎么样";智慧能够把人引向好的生活。智慧来自于知识,知识可以转化为智慧。现代大学以培养人为目标,它的使命中必然包含着"转识成智"的内容。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哲学教育在"转识成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大学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哲学教育,这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冯契认为,作为具体人的认识活动起源于疑问;疑问是由于人们意识到主、客观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疑问既有心理状态方面的特点,也有认识方面的特点;疑问和问题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疑问是有客观根据的;疑问在认识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综合探究”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学科大概念的知识增效是“综”字的基本意蕴,基于学科逻辑的情境使用是“合”字的内在要求,基于生活关切的活动开展是“探”字的行动方略,基于课程目标的素养培育是“究”字的实践旨归。思政课教师需要在“综”“合”“探”“究”四个方面着力,更好发挥《逻辑与思维》教材“综合探究”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转识成智。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转识成智"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自身知识进行转化生成教学智慧的过程。教师的"转识成智"有其内在、理论和现实上的必要性。"转识成智"理论为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即理论之识转为选择之智,实践之识转为化雨之智,借鉴之识转为创造之智。  相似文献   

11.
冯契对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贡献是建构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智慧"说的建构是为了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智慧"说由《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三部著作构成,是具有原创的理论、缜密的逻辑结构的哲学体系;"智慧"说是沿着实践唯物主义路子前进的产物,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智慧"说是专业哲学家建构的第一部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著作。  相似文献   

12.
对"斗争哲学"要作具体分析。矛盾是对立统一,基本属性是对立性和统一性,不是斗争性和同一性,不能孤立讲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毛泽东一贯主张和实践"斗争哲学",但"斗争哲学"不是毛泽东整个思想的实质和核心。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共产党的哲学是"实事求是"哲学,不是"斗争哲学",也不是"和谐哲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知识旨趣、哲学形态的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品格。通过对阳明心学体系形成过程的个案分析,可以把握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立言宗旨的实践性内涵,可以认识到王阳明心学体系是一种由工夫以见本体的实践性哲学。他的工夫论不是从“心即理”的本体论导出。实践工夫论是阳明心学的思想原点和“第一原理”。  相似文献   

14.
哲学人类学告诉人们,人的本质是不确定的,人永远都是一种开放性的存在。作为矛盾化的混合体,"人"通过哲学来揭示自身的奥秘,哲学也以此为己任取得合法性地位。但历史的进程表明,哲学作为"思想中的时代"已经背离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现实对哲学的质疑已经到了终结哲学的边缘,哲学被逐出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当哲学变得"无家可归"的时候,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哲学本不需要自己的疆界,哲学的本命就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无规定的"思",当哲学变得离家出走的时候,也就真正踏上了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15.
Joseph Wagner 《Interchange》1998,29(3):351-357
Discord in the academy currently manifests in divisions over political correctness, the content of the canon and the defects of modernity. As scholarly and intellectual matters these concerns arise exclusively from the domain of the liberal arts. At their core, these controversies arguably develop from deep epistemic roots reflecting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concerning the nature, purpose and value of the liberal arts. At issue is the integrity of the liberal arts and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purpose and value of these fields depends upon appreciat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and moral studies. One can begin to understand these distinctions by considering the contrast in ordinary language between knowledge and wisdom. For it is arguable that while the notion of wisdom is presumably irrelevant to produc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in all other disciplines, it is demonstrably central to the purpose and value of both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each and every liberal art. If this can be shown then it is possible to understand why emphasis on expertise and professionalism, on knowledge for its own sake undermines commitment to common purposes and concerns. By institutionalizing new patterns of behavior, stress on professionalism changes the nature and conception of liberal arts scholarship in ways that produce deep confusions about meaning and value in these fields. The object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ow that unlike other disciplines the liberal arts depend upon shared purposes and concerns such that participation of in a common moral discourse is essential to the integrity and worth of each field.  相似文献   

16.
毋庸质疑,对每一个学习者而言,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个人经由知识的掌握而达到自身智慧的养成,即"转识成智"。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手脑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凸显了主体本位、能力本位、实践本位的教学思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蕴涵了实现个人"转识成智"的一种必要路径。研究和借鉴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我国当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包括知识超越和价值超越。这种哲学观有多方面的意义:即统摄各种典型的哲学类型而避免其他哲学观的局限;对许多哲学问题进行合理定位;重新审定发展哲学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人的自觉性存在和主体性存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人所固有的开放性、创造性和超越性为生命的完善奠定了现实基础。终身教育正是基于有限生命的无限发展,关注生命超越性的存在,体现生命全面性的发展,实现生命的可持续性,从而回归教育的本真,实现人的生命意义,凸显生命的主体性,促进人的生命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