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浅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的读者是大众,因而文章要写得明白顺畅,深入浅出.当然,把深入浅出仅仅理解为是通俗化工作,如用白话对<离骚>今译,这种看法也有误.清代学人俞樾说:"盖诗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而显出.入之不深,则有浅易之病;出之不显,则有艰涩之患."故,以浅显话语道出深刻道理,显而不浅,深而不涩,是其中要义.  相似文献   

2.
张洪 《编辑之友》2001,(5):54-55
呼吁编辑应当向专家化、学者化方向发展,是社会发展将学科专业越分越多,越分越细的要求,也是编辑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在催生精神食粮时,如果孤陋寡闻,马虎潦草,浅尝辄止,那么,奉送到接受者面前时,就难免出现不被社会接受,经不起实践检验的情形.不仅没能为人类增加精神财富,反而添了麻烦和负担.  相似文献   

3.
《新闻导刊》2007,(4):30-30
报纸的读者是大众,因而文章要写得明白顺畅,深入浅出。清代学人俞樾说:"盖诗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而显出。人之不深,则有浅易之病;出之不显,则有艰涩  相似文献   

4.
经济报道的繁荣得益于市场经济的推进,可以说市场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细致,关注经济报道的社会群体就会越庞大。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的繁荣得益于市场经济的推进,可以说市场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细致,关注经济报道的社会群体就会越庞大.  相似文献   

6.
我们报纸上的文章,一般有这样三种情况:一种是讲得很深,但深得叫人看不懂;一种讲得很浅,但又浅得淡而无味,它对读者犹如过眼云烟。第三种是,既能深入浅出,叫人一看就懂,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是河北省承德专区的报纸,对象是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为了使报纸上发表的东西容易为群众所理解、接受,就要力争做到第三点。现在来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彭辉  黄飞 《电子出版》2003,(2):46-50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及3D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已经不满足Web页上二维空间的交互特性,而希望将WWW变成一个立体空间。今后主页上将不再仅仅有图片文字,而是有类似于《古墓丽影》、《帝  相似文献   

8.
张洪 《编辑学刊》2002,(2):30-32
呼吁编辑应当向专家化、学者化方向发展,是社会发展将学科专业越分越多、越分越细的要求,也是编辑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在催生精神食粮时,如果孤陋寡闻,马虎潦草,浅尝辄止,那么,奉送到接受者面前的,就难免出现不被社会接受、经不起实践检验的情形.不仅没能为人类增添精神财富,反而带来了麻烦和负担.  相似文献   

9.
一则好看的新闻,要有“背后的故事”来支撑.这背后的故事说的就是背景材料,一般说来,它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与新闻主要事实有密切关系的历史情况、社会环境、自然风貌、人物简历、知识资料和相关数字,等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强化财经新闻与公众利益的关联性、借助专家解读使广播财经报道更加通俗易懂、注重财经报道细节、广播财经的专业学习等方面,论述了广播财经报道如何抓住听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5年8月,《深圳特区报》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改版,将原来的带副刊性质的B叠改头换面成社会新闻版块。当时正值民生新闻开始在各报走火走旺之时。也是党报受都市报冲击最厉害的时候,《深圳特区报洲匝势而为,将原来夹在A叠之中、淹没于时政新闻中的社会新闻提将出来,并做多做强,单独成叠。两年多来,在数次读者调查中,社会新闻版块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笔者从改版至今一直在社会新闻版块做编辑。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软、硬件已经深入到色彩管理领域内,色彩设备是目前接受先进技术最快、更新最频繁的计算机外部设备之一,作为管理色彩设备的色彩管理系统目前和今后都必将向更复杂、更高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日报8月14日发表《我们面临的网络伦理难题》文章说,互联网在发展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伦理难题: 1、对个人隐私的挑战。在网络交往活动中,人们如何保护合法的个人隐私?如何防止把个人隐私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这是网络时代首当其冲的伦理难题。 2、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在网络上人们非法复制、使用有知识产权的软件是一种不道德行为,网络的普及强烈地要求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网络资源的共享、合理利用两者相互矛盾的难题。 3、民族文化的发展。信息输出大国将本国的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传递给其他国家,进行文…  相似文献   

14.
杨葵 《中国编辑》2004,(4):43-45
编辑夹在作者、读者之间,有点像开茶馆的阿庆嫂,是个服务行业,“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你得张开每一个毛孔,吸纳书稿的气息;你得不停地微笑,与作者、读者联络感情;你得东游西逛,把握图书市场的脉搏……反正,永远别指望在办公室打打电话就能拿到好书稿。真有人有这本事,  相似文献   

15.
李兵 《新闻爱好者》2011,(17):67-68
经常写评论的人大都有一个感觉,就内容而言,相较于时事评论、文艺评论、思想评论等,经济评论要写得春风化雨、文采飞扬,确实不太容易。经济评论难写,难在专业性比较强,难在将枯燥的经济数据、生僻的经济术语,化为鲜活、通俗的通用语言;难在将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     
正~~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投资型消费者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财经新闻提出了新的需求,财经的深度报道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手迹     
<正>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国的创始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这件"博爱"题词是孙中山先生为表彰爱国华侨邓荫南先生资助革命,勋及国家而题写的横匾。孙中山先生一生为谋求强国富民,用"博爱"精神激励革命志士,同时也是他伟大人格的写照。因此,"博爱"在孙中山先生的墨迹文献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此件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相似文献   

19.
在南京孙中山纪念馆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孙中山铜像。该铜像按照孙中山生前作演讲的姿势雕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是孙中山生前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赠送的。梅屋庄吉是日本明治大正年间的实业家,日本电影界的元老。在孙中山亡命日本期间,梅屋热情地帮助他,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孙中山逝世后,梅屋请日本第一流的铜像制作商筱原金作工场铸造了这尊铜像。1928年铜像铸成,像高2.9米,重一吨多。次年3月,梅屋庄吉亲自护送铜像至南京。1929年6月1日,梅屋偕同夫人、女儿参加了孙中山的奉安大典。孙中山的铜像本应恭放在中山陵,供人们瞻仰。当时陵墓建筑主体布局已就绪,一时尚难确定立像的合适之处,便将铜像暂时立于黄埔路(今解放路)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内。  相似文献   

20.
连云港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在孙中山先生建国的雄韬伟略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绘就的百年大港蓝图为连云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孙中山与海州之缘1885年4月,孙中山经日本抵达上海,面对黄浦江上列强军舰横行,他愈感国家软弱,社会黑暗。在此情况下,他考察全国各地情势,掌握第一手的国情资料。据记载,孙中山北赴江苏海州(今连云港)考察,在这里盘桓七八天,查看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