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方电视界曾总结归纳了关于电视新闻写作、播出风格的“4个C”标准,即:Clear(清楚)、Concise(简洁)、Correct(准确)和Conversational(口语)。长期以来,它已经成为国际广播电视新闻写作通用的标准衡量尺度。对于声音稍纵即逝的广播新闻来说,最后一个C(Conversational口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3.
陆玲 《新闻界》2000,(1):39-39
广播是凭借电波传播,以声音为表达手段的大众传播工具,它是以声音为传播符号,诉之于人耳的。广播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广播语言必须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顺耳,而且一听就能听的清楚,听的明白,这里就涉及了广播语言的口语化问题。 误区之一:将口语化等同于庸俗化 语言的口语化是指用多数人所熟悉的词汇,按照汉民族语言固有的语法规则,以及常用的句式表达内容。老舍曾说过,“世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①但是“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并不是对群众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4.
北京某报2006年4月25日头版标题要闻“电话印上小广告将被停机”.我第一眼看时感到莫名其妙,不明白说的是什么,翻到指示的A5版.对应的新闻标题“登上小广告电话将被强制停机”.仍然让人不能一跟看明白是什么意思.我担心自己知识浅薄.是造成看不懂的原因.正好有两位河北大学的学生来访.我把标题亮给他们.问他们知道说的是什么.他们一时也看不明白。非得看了具体的新闻稿,才明白:北京市通过的某一行政规章.其中包括这样一条,  相似文献   

5.
刘军 《河北广播》2005,(C00):60-61
1922年8月28日,纽约的一家房产公司向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设在纽约的一家电台购买了10分钟的主题广告时间,该广告于当天下午4:55分正式播出,这是人们迄今知道的最早的付费广播广告。半个多世纪以来,广播广告迅速兴起、发展,今天广播广告已成为最常见的一种广告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6.
自本刊今年第1期刊登“广播电视语言笔谈”邀请信以后,省内外的作者、读者热情应邀,寄来不少笔谈稿件。本期先发表四篇。希望作者和读者朋友们,针对目前广播电视语言存在的弊病以及面临的新问题继续发表意见;对已经刊登的笔谈稿件,有不同意见,也欢迎争鸣。对广播电视语言问题,许多同志有话要说,本刊拟多谈几期,盼各位赐稿。  相似文献   

7.
杨斌 《新闻传播》2013,(12):298
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广播新闻频率,传播时效越来越快,语言更加通俗化、口语化,这一转变对记者、播音员的语言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广播新闻语言的"口语化"。  相似文献   

8.
孙丽丽 《新闻窗》2010,(5):88-88
作为一个新闻人.在收听广播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在听广播的内容,同时也是在听其他电台的同行是怎样做节目的。比如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间广告节目,这种节目在有些地方简直俗得不能再俗了,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却做得娓娓动听,很有美学效果。再如看凤凰卫视的《商旅冲动》,专题文字简直堪比华丽的散文诗。  相似文献   

9.
广播语言谈     
广播稿与报刊文章虽然在布局谋篇上大同小异,但是在具体传播途径、表达形式上却有着较大区别。广播传送的是声音,见诸报端的是文字;前者靠听觉感知,后者通过视觉来接受。因此,广播新闻在采写编播过程中,必须围绕听众的听觉效果来展开。 一、广播语言必须响亮清晰 有声语言是广播的全部表现手段。广播的传播途径决定了广播新闻语言必须字句清晰,词语响亮,让听众听得清楚明白。 在汉字的四声字中,平声字清脆响亮,余音连绵。合理使用平声字,能使听众准确辨别词意,留下清晰、明了的印象。写稿时,在不因词害意的前提下,将那些琅琅…  相似文献   

10.
高旭 《记者摇篮》2012,(8):24-25
在报纸、广播、电视三个媒体中,报纸是白纸黑字,读者看一遍不懂,可以反复看,直到看懂为止。而广播电视新闻是靠声音传播的(电视虽然有画面,但观众也要靠耳朵去感知新闻的内容),而声音一听而过,转瞬即逝,容不得听众观众去琢磨,去思考,所以广播电视的记者要想让听众观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就必须用一听就懂的语言写新闻。可是,广播电视的记者常常忽视广播电视"听"的这个特点,不讲究口语化,不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新闻,有些话白纸黑字写出来也不见得看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2004,(5):94-94
在美国,广播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媒体之一。现在,全美有近6亿台收音机,平均每个美国人拥有两台多。根据美国广播收听率检测公司2004年的统计,美国现有13898家大大小小的广播电台,94%以上的人每周听广播,77%的人每天收听广播。  相似文献   

12.
连线报道亦叫电话连线采访报道,目前已经频频出现在广播、电视媒体中,它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的口述把新闻信息通过电话直接传输到直播间播报出去。连线报道体现了广播的快捷优势,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午时段的新闻直播节目“第一报告”就是大量运用连线报道的一个典型栏目,  相似文献   

13.
写文章是让人看的,能让人看明白才行,否则,写了又有什么用呢?!同样,缩略语也应让人看得明白才行。请看下面几例使用缩略语的例子:(1)迎接“入世”大行动。(2)石油、石化、海洋在这个时候内部重组改制,将会起到巨大的试验和示范工程之效。(3)某某油田兴科公司几年来拖欠某某机厂资金119万元。  相似文献   

14.
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广播电台是否依然受到群众欢迎?最近揭晓的首次全国广播电台听众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仍有7亿多人听广播,收音机的普及率达69%以上。本次调查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北京、辽宁、上海东方等广播电台联合委托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开展的。他们在全国30个省、市(区)、直辖市采用电话访问、入户访问和滞留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后发现,我国广播听众规模巨大,而且,尽管农村听众的绝对数量比城市人高出1倍,但城里人听广播的比例大大高于农村,分别是72%和56.4%。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15.
习主席指出,坚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怎么达到“三真”?本文作者结合新闻采写实践认为,要以深求真。只有深入才能发现真问题,只有深入才能听见真心话,只有深入才能触动真感情,只有深入才能找到真办法。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广播》2010,(10):I0001-I0003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与中国广播联盟成员台合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活动周首日在《直播中国》节目中开办《世博中国行》特别直播节目。通过记者具体见闻、细节描述让听众如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18.
张毅 《河北广播》2007,(6):81-83
广播,通过电波传播声音进行宣传,供广大听从收听。用声音宣传,是广播的主要特点。看报刊用眼,听广播用耳。看报的时候,可以停下来,把不懂的地方再看一遍,听广播却没有这种重要条件。所以,我们编写广播稿件,组织广播节目,就要特别注意发挥声音宣传的优势,扬其所长,多增加一些如实况广播、录音报道、配音配乐广播等等。这样会使宣传更富有真实感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广播语言问题的时候,有必要重温一下延安时期办广播的优良传统,重温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是在1940年12月30日诞生的。1941年5月25日,中共中央作了“关于电台广播工作的指示”,其中就指出:“广播材料应力求短小精彩,生动具体,切忌长篇大论、令人生厌的空谈。”这是党中央就人民广播事业发布的第一个文件,是根据革命事业的需要和广  相似文献   

20.
去年得知《河南日报》出版《新闻爱好者》的消息,一听刊名就觉得合心。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钱寄给新闻爱好者编辑室,想不到不仅刊物期期能按时收到,而且内容很合我的心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