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路二人台是原察哈尔省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它是集民歌演唱、舞蹈表演、曲艺说唱、牌子曲演奏、戏曲表演五位一体的独具风格的综合性艺术.它舞蹈幅度大,跳跃性强,给人以粗犷憨厚之感,表演动作粗犷活泼、节奏感强,唱腔婉转、细腻、悠扬,语言风趣幽默,文学表现手法多样.从东路二人台的表演特色、唱腔及语言特色以及文学表现手法这3方面进行探究,并提出了发展二人台特点的歌舞或音乐剧的改良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集宁师专学报》2015,(4):26-28
二人台广泛流传于黄河两岸晋、陕、蒙、冀的农村,是该地区蒙汉人民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它既是民歌、歌舞、说唱、戏曲等多种音乐体裁的融合体,又是蒙汉人民把黄河流域地区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出来的艺术产物。由于独特的地理、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二人台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区特色和艺术特色。"地方方言"的运用是二人台主要的艺术风格之一,也是区分东西路二人台的重要依据。察哈尔地区的"东路二人台"中,"晋北方言"与"蒙汉语言"成为其重要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3.
以泗州戏戏曲音乐的草创过程为出发点,对泗州戏戏曲音乐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酝酿时期(唱门子)、萌芽时期(唱地摊)、草成时期(唱庙会)及各自特点进行梳理。唱门子时期主要是自弹自唱,既没有音乐伴奏、服装行头,更谈不上戏曲表演,音乐唱腔也只是一些民歌小调;唱地摊时期,演唱和伴奏初步分离,出现了"压花场"的表演形式和早期的一些戏曲剧目,音乐唱腔初具雏形;唱庙会时期,班社初步形成规模,有了简单的衣箱行头,表演艺术更加成熟,各种板式和音乐唱腔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4.
民歌与二人台伴随我的成长、成熟直至成功。可以这样说,是民歌二人台成就了我的今天,也是民歌与二人台使我渐渐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而我又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艺术处理,重新演绎民歌与二人台经典。  相似文献   

5.
信阳民歌历史悠久,在唱腔风格、选材等方面更具独特性。信阳素来被称为"歌舞之乡",典型的江淮地域乡音乡情和土腔土调,造就了信阳民歌在唱腔艺术上的新民歌形式。本文将从信阳民歌唱腔的本体特征、演唱形式、以及美学价值进行探讨,并就信阳民歌这一文化遗产进行积极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南阳曲剧曾称"高台戏"、"曲子戏".加世纪50年代改称"曲剧",曲剧音乐主要是在南阳民歌和南阳民间说唱大调曲子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唱腔结构为曲牌体,唱腔曲牌有一百多个.大多数曲牌均可互相连接,或以单曲反复的形式构成唱段,无固定的套曲形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开始享受生活,追求理想。音乐、美术、文化在这种形势下得到快速的发展。音乐能够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内蒙古地区,二人台是当地居民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化基因,直接反映出当地人民的现实生活。二人台中包含蒙古族民族、人声的音色、蒙古族生活题材、蒙古族乐器等音乐元素。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后套地区二人台中的蒙古族音乐元素进行分析,研究二人台在内蒙古地区的发展进程,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二人台是在山西河曲叙事民歌(山曲儿)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成的地方小剧种。它以鲜明的地方色彩,散发着醉人的泥土芳香,深受晋、冀、陕、蒙乃至全国或外国人的喜爱,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珍宝之一。本文就二人台乐器的改革和二人台乐队的编配谈谈自己的设想,请各位有志于二人台音乐事业的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9.
辰河高腔唱腔以当地音乐为基础,吸收并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及其他戏曲唱腔,是江西"弋阳腔"和沅水中上游一带"傩腔"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气息。辰河高腔唱腔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演员讲究唱功,其声腔高亢激昂,音域宽广,男、女声各有特色,而且在演出中演员与观众常常互动,被专家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意识流艺术"。辰河高腔伴腔手法多样,早期唱腔不托管弦,后来用唢呐代替人声帮腔,特制的唢呐能与唱腔融为一体,在帮腔和伴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它特殊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复兴民族文化浪潮的兴起,戏曲的传播也开始得到发展,各地的地方剧种相应地受到重视。张家界阳戏原属于祭祀性戏曲,是由傩歌、傩舞、傩仪、傩面具等组成的傩戏演变而来,并且在音乐上吸收当地的民歌、花灯等音乐元素,是张家界土家族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金线吊葫芦"的特殊唱腔使的张家界阳戏与其他地区阳戏的音乐有明显差异,本文以阳戏的音乐作为中心,从语言、唱腔、伴奏三方面来探讨其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1.
开封二夹弦是一种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地方小剧种,它主要流行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它是在说唱音乐花鼓丁香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吸收当地民间曲调和其它剧种的素材,于上世纪初一跃成为角色行当齐全,剧目丰富,唱腔程式性较强的成熟剧种。其唱词以当地农民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用当地方言演唱,其唱腔音乐受到开封当地方言语调的影响,唱腔与当地方言字调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山西素有"民歌海洋"的美誉,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二人台小戏是流传于山西西北部、内蒙西部、陕西北部等地区的,具有"长腿艺术"之称。是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集歌舞、说唱、扮戏、演艺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是蒙汉人民共同创造之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互融合的艺术结晶。经历"打坐腔"、"打玩意儿"、"风搅雪"、"打软包"到组建的业余剧团和专业剧团的发展历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二人台小戏得到了蓬勃的长足发  相似文献   

13.
两当号子作为两当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两当号子中最为独特的"花号子"为例,从音乐艺术特征、演唱形式、唱腔等方面阐述了两当号子有别于其他民歌的显著特征和特色优势。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保护、传承并弘扬两当号子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信阳民歌唱腔音乐是产生于江淮之间的信阳的乡音乡情和土腔土调,信阳民歌有独腔韵、对腔韵、帮腔调等丰富多彩的种类。信阳民歌本身就是真、善、美完美的统一,有独到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两当号子作为两当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两当号子中最为独特的"花号子"为例,从音乐艺术特征、演唱形式、唱腔等方面阐述了两当号子有别于其他民歌的显著特征和特色优势。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保护、传承并弘扬两当号子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傩戏唱腔结构形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家族傩戏唱腔是在土家族语言声调及其民歌风格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声腔,其形式已经形成了统一的类型和不同的结构成分。研究土家族傩戏唱腔的结构形式、结构特点是研究和总结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唱腔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土家族音乐研究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二人台"是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形式,边歌边舞的艺术特征使其独具艺术魅力。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民间音乐进课堂也成为传承"二人台"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将"二人台"中的舞蹈元素融入课程体系,结合学校的舞蹈教学优势和"二人台"的舞蹈特点进行珠联璧合的课程建设,不仅推进了"二人台"非物质文化工作的发展,对高校的本土舞蹈课程建设也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民间音乐二人台,由‘丝弦坐腔’到发展成为我国北方一个风格独具的乐种,其间,民间艺人们除了创造有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丰富内容的小型剧目外,还成就了两部宝贵的音乐财富:一部是供演唱和小戏用的唱腔音乐,另一部是供器乐演奏用的牌子曲  相似文献   

19.
二人台对歌源自民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深刻的文化根基,与中国古代对唱体文学作品一脉相承。中国古代的对唱体文学从《诗经》"楚辞"一直到汉、唐乐府,一路走来在乐府诗词中得以成熟、定型,采用分时定格联章的体式和丰富的对唱方法,为后世民间对歌提供了充分的养料。二人台对歌中反复、重迭的对唱方法,以及问答对唱、帮腔对唱等均是对古代对唱优秀的艺术因素的继承与整合。  相似文献   

20.
以对二人台的产生发展的脉络梳理、历史文化背景研究和唱腔的特点分析为切入点,深层挖掘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以张家口二人台为切入点,认识和了解二人台这个地方曲艺,从而使更多的人来关注地方文化,传承地方文化,发展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