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诗"与"思"的关系问题上,桑塔格以"思"作为一种材质,服务于艺术形式或风格,即使"思"以一种悖谬形式出现;在"诗"与"善"的关系问题上,桑塔格指出道德愉悦在于像形式一样引出意识的智性满足,且艺术感受力更能滋养道德选择力.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9,(5):28-31
用中国式的圆锥形毛笔书写的汉字字体,包含着形式与意味,实质上这是书体的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层次是"书法",另一个层次为"书道"。根据文艺美学理论,以顾文的行书作品作为话头引发一个论题,通过对古代著名书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从"书道"美的文化生成的历程、艺术形态的角度,说明"书法"与"书道"所存在的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3.
以电影《入殓师》为例,通过论证入殓仪式的艺术性,揭示"艺术之道"和"入殓仪式之道",最终阐明真正的艺术完全超越了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的出发点之争、目的论之争,真正的艺术既是为艺术也是为人生。  相似文献   

4.
三毛是二十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她带有强烈自叙传色彩的“私”写作——以自我人生为书写对象的创作,既是她艺术的追求,也是她真实人生的寻找,三毛的一生都在朝向爱和自由,并把这种理想投注到个人生存和艺术灵魂之中,与爱和自由相拥成就了三毛,也最终带走三毛。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作家汤婷婷利用"误读"的策略在她的三大代表作《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构和建构,从而达到她成功书写美国华裔文学、努力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世界和平的梦想。她的作品备受关注却也引起极大的争议,从而引发了著名的"赵汤论战"。汤婷婷通过有力的反击力证"误读"是她文学书写的一种方式,中国文化是她得以仰仗的文学创作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解构主义出发,对翻译的本质、功能、作用等进行了阐释,指出文本只有通过翻译才能使源文本得以生存;而由于意义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多重取向,建议运用德国的"无限相融"理论,在典籍翻译中使用诗意的艺术语言"创造性"地提取作品的意义和艺术内涵,摆脱"意译"和"直译"的狭隘语际策略。在具体翻译方法论层面,提出了桑塔格的三种策略,并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典籍翻译应被纳入商品运作规律,快速进入世界文化产品的流通之中。  相似文献   

7.
陈染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于"父亲"情结的书写。在她的文本中,"恋父"情结与"弑父"情结以悖论的形式同时呈现;她的作品既有独特的个人体验,又充满了丰富的潜意识,对男性社会文化给予了颠覆,成为90年代女性写作的路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丁玲在左翼革命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主动使自己的创作能够担当起更多的社会意义。她试图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来完成一种"革命话语"的表达,但是,作家的创作意图与文本创作之间产生了裂隙,使得丁玲的爱情与革命的书写方式与其他作家的革命+恋爱小说相异:她以细腻的笔触描述爱情,追求爱情,始终坚持爱情书写并在其中表达她对爱情与革命的双重诉求,而爱情与革命的互动更使爱情有了辩证的思索过程,也有了生命的意义。这种书写因作家对爱情在生命中最美妙情感的体验与感受而情深意浓,也因之使作家的"爱情话语"悄然淹没于"革命话语"中并成为早期爱情书写范式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2,(1):153-157
"四要素"文论批评模型以"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传统"为主要讨论对象,同时也成为分析各种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的主要趋向。然而,所有的批评家、理论流派不可能对这四种要素同等重视。艺术从自律、他律走向通律性的过程,也是艺术批评不断扩大研究对象范围的过程。随着艺术边界的不断拓展,艺术的概念、定义、对象、场域、社会动力,甚至艺术终结与否都成了艺术批评所关注的对象,即艺术批评从"艺术学"的概念走向了"社会学"的概念。艺术批评的范围随着艺术边界逐渐扩展,研究对象也愈渐复杂,由艺术家、作品、观众、宇宙所形成的艺术批评模式进入社会性的、多层次的、多向关系的艺术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宋唯唯在打工文学作品《长河边的小兄弟》《家政工》中不仅创造性地运用轻柔明快的"边城"笔调进行书写,而且也成功地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含泪的微笑"的氛围。她对打工文学的精神视野也做了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即她用"轻逸"美学的理念向人们展现了农民工群体那坚韧不屈的生命形态。她在作品中表现出的人文关怀情感既给我们以震撼,也让我们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正是西方后现代主义酝酿之际,各种文艺思潮纷纷涌现。桑塔格在此时发表了《反对阐释》、《论风格》、《关于"坎普"的札记》等多篇文章,后结集出版命名为《反对阐释》。在这些文章当中,桑塔格提出了新的批评理论,在文坛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时,她为先锋文化摇旗助威,她也因此成为新型文化的代言人。桑塔格留学法国的学习经历和美国当时的文化背景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促使桑塔格最终成为新型文化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2.
张令仪是生活在康乾时期的一位重要女词人,由于其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坎坷跌宕的人生经历,使得她的词作中充满了对于闺阁女性之"愁"的书写。其咏"愁"词主要可分为伤春悲秋的闲愁、怀人寄远的离愁、索居穷巷的苦愁、丧夫失子的哀愁、怜爱游子的心愁这五类,这些咏"愁"词的书写,具有典型意义和特征,是较富有代表性的闺阁词。并且,在艺术表现上,张令仪几经品咂,将"愁"作各种意象的比拟,独具特色,展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艺术命名者"的身份和职能研究,分析出艺术命名者的身份为"艺术家"和"艺术史论家"和"特权机构"组成的"话语共同体"。艺术家作为艺术命名者,因为其艺术家身份和艺术实践性;艺术史论家对艺术的命名具有学术性和知识性;"特权机构"对艺术命名主要体现在"决定艺术在场"和主导"艺术的商业性"。  相似文献   

14.
在"诗"与"思"的关系问题上,桑塔格以"思"作为一种材质,服务于艺术形式或风格,即使"思"以一种悖谬形式出现;在"诗"与"善"的关系问题上,桑塔格指出道德愉悦在于像形式一样引出意识的智性满足,且艺术感受力更能滋养道德选择力。  相似文献   

15.
桑塔格的批评话语里,"风格化"与强调总体的内在表现力的"风格"不同,前者更外在且偏向于单纯的修辞表现力度和装饰强度。桑塔格垂青"风格化"艺术如"坎普","坎普"的反严肃以及任性表明桑塔格的先锋立场和极端形式主张。  相似文献   

16.
台湾女作家蒋晓云被誉为"又一张爱玲",她以冷酷的笔调书写了台湾社会转型期都市男女爱情中的无情与彷徨,继承了张爱玲对人性自私与冷漠的披露。蒋晓云秉持着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将爱情当作揭示社会病态的一面镜子,冷眼看待人生种种。当其将视野扩大后,"民国书写"和"怀乡书写"成为其创作的另一主题。在她的创作中,女性通常是主角,通过独特的女性视角表达了自己关于历史和当下现实的思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目标的改革,传统的哲学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革新教师的哲学教学方式与教学态度,本文对运用"空白"艺术,提高哲学课堂实效进行研究,以高中课本哲学为例,采用文献查阅法、举例论证法等,从"空白"艺术内涵入手,根据哲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哲学课堂教学上"空白"艺术的应用依据,然后进一步阐释哲学课堂教学中"空白"艺术运用方法,为提高哲学课堂教学效果与新课程改革实施提供了帮助,对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珊·桑塔格的长篇小说《火山恋人》,是一部以传统内容为主,以新视角叙事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多视角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突破原有叙事小说模式,成为表现后现代小说的佳作。作者苏珊·桑塔格,以灵活多变的叙事手法探寻主人公内心世界,以自由变换的空间随想,给读者带来新奇感受之余,也体现出她独特叙事架构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柳永词叙事以"人面桃花"式结构为主,呈今—昔—今的事情脉络,以"事在词内"为主要特点,叙事上有片段化、细节化倾向。柳词叙事艺术渊源远尚敦煌曲子词中对日常生活的叙写,近承晚唐五代词中的叙事艺术,也有自身特殊的时代性。既要肯定叙事性对柳词传播的积极作用,对小说、戏曲等在内容、结构上的深远影响,也要认识到柳词因为叙事过于通俗化而在当时的官僚社会中处处碰壁,其诗歌地位与成就也因此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0.
语文特级教师王君"主题型文本"课堂教学切入艺术源于"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的文本解读。她以文本作桥,扎根在关键词上,于细微之处把握一标一点,着力于文本的矛盾处,切己体察,关注学情。王君老师在教学中所切入的每一刀都切在文章的"命门"上,把"主题型文本"的精神价值囊入学生的生命体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