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良华 《教师》2012,(5):1-1
有一种教学机智,我称之为课堂教学中的“现场感”。“现场感”意味着这个老师既沉浸于自己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激情中,又经常从自己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激情中抽身出来,抬头观察、阅读他面前的学生。如果一个老师从来不沉浸于自己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激情,那么,  相似文献   

2.
特级教师陈义鑫要在市作文教学研讨会上对我的课作点评。陈老师的认真是出了名的,每一个细节他都能注意到。活动前两天,他传话过来要看我的教案,我急忙将教案发到了他的邮箱。晚上到家,刚吃完晚饭,就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陈老师,征询他的意见。陈老师开口就问:“在你的教案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你播放完一段秋天的风光后,你给学生准备了一个问题,你是这样问的,你们觉得秋天美吗?我想问你,你认为学生会怎样回答?”我毫不犹豫地告诉陈老师:“学生会回答‘美’的,因为我准备的影片非常美。”陈老师笑了,他说:“不要说影片美了,就是影片不美,学生也…  相似文献   

3.
记得八、九岁时,初学写日記,每天写的总是“起床”“吃飯”“睡觉”。后来被哥哥看見了,他笑着对我说,这样的日記只写一天就够了,反正哪一天也离不了这些。此后,除了因夜里失眠起得很迟和有意义的会餐之类确是值得一記的以外,我的日記中再沒有“起床”“吃飯”了。近年当了教員,却又天天要写教案。教案里第一項总是“組织教学”,見别人这样写,自已也这样写,慢慢就習以为常了。最近在一本書中看到一篇作为范例推荐的教案  相似文献   

4.
用心灵备课     
好多教师都把备课片面地理解成“写教案”,这就是一种“悲哀”。我曾在“小学语文论坛”上读到过一篇文章《我不写教案》,作者的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抄写教案”的一些弊端。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把“工具性”放在第一位,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5.
教案不能统治课堂,这是我教学《放弃射门》一课最强烈的感受。在我的教案中,这节课是这样设计的:以“福勒放弃射门,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会持两种意见。然后让持相同意见的同学为一组,双方进行辩论。各方都要从课文中找出支持本方观点的论据,驳倒对方。可是在课堂上,我的问题刚一出口,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对。”我有些慌神了,就进一步问:“想好了再回答我,你认为福勒放弃射门,对吗?”学生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似的,依旧不约而同地回答:“对。”备好的教案不能用了,我不禁责备自己,怎么没想到学生会持同一种答案呢…  相似文献   

6.
到基层调研,常常有教师拿着教案追问,“我写的教案被学校认定为不合规范,但我下功夫很多,你给看看,是不是好教案?”“难道只有长篇累牍的教案才是好教案?”“我的教案设计都被学术刊物发表了,学校却认为不合格,你给评评理。”“教无定法,教案为何要整齐划一?”好教案到底有没莘稀示准?标准是什么?弄清好教案的标准,才有利于解决教案写作与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最近关于教参教案的争议评说不少。我是一位教了二十多年中学语文的教师,对教参教案也禁不住想说几句。首先,我是伴着教参教案逐渐成长起来的。刚参加工作的几年,几乎是寸步不离教参教案。随着自己教学知识的逐步增长,教学经验的逐步增加,教参教案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现在,我已经能做到不需要教参教案而独立备课了。但如果由此认为就可以丢弃教参教案而仅凭一本语文书打天下,我是做不到的。并且,我还可以斗胆地说一句,绝大多数老师是离不开教参教案的。有人说:“教辅是被污染的河”、“教参也是条被污染的河”,事实真是这样吗?未必竟然。我想,教参教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被污染”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此对全部教参教案的质量一口否定,对于教参教案给予教师的帮助也不应该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8.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备课模式,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求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  相似文献   

9.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模式备课,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都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都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这就好…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去一所学校参观教师的教案展览,发现教师的教案一本比一本厚,一本比一本装潢得漂亮,外行人看了,确有“美不胜收”之感。翻开教案,有学校检查教案的记录,非常醒目,其中“书写认真、备课详细、步骤齐全”很是打人。但是,我却有疑惑:许  相似文献   

11.
兰晶 《江苏教育》2023,(6):73-75
<正>备课与上课是一名教师教学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两件事。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已有六年,“备课”给我留下了太多难忘的记忆。不堪回首:照搬优质教案,走流程从2016年8月正式入职起,约有两年时间,我的备课方式基本是“二看二熟悉”:看课文,看教参;熟悉年级组其他教师分享的优质教案,熟悉和教案配套的课件。难道不会“二备”吗?会,比如改改教案中的错别字,增删内容使课件与教案无缝衔接。其实这是“伪二备”,因为我看每一篇优质教案都是极好的:教学思路清晰,环节设计流畅,学习活动有趣,评价语言丰富。  相似文献   

12.
朱志春 《江苏教育》2014,(12):37-37
六年前的一个下午,一位青年教师来到我的办公室,捧着他近两年来所写的备课笔记本,沉沉几大本。别看他工作没几年,说话却沉稳镇定:“校长,我要提一个建议,我希望学校要改革备课形式,不要再逼着老师抄教案了!”  相似文献   

13.
前些年,我在某校任教。一次,校长把学校总结报告给我看。当我看到总结上表彰某化学教师的教案写得详细、清楚并号召全校教师要向他“效尤”时,我诚恳地向他提出,这里的“效尤”意思恰好用反了,应改为“学习”才对。岂料那位校长以为我挖苦他,恼怒地揶揄我:“亏你是个读中文毕业的大学生,连这么简单的字词都不曾懂得!”他教训我说:“效尤的效,就是效法、学习;尤,就是尤其突出,特别好。合起来讲,就是学习特别好的。”  相似文献   

14.
阅读2002年《人民教育》第9-12期连载的“教案是否要来一次革命”的多家争鸣,和2005年《小语论坛》第2期刊出的《我不写教案》等个性十足的‘奇文”之后,感悟颇多。一、无奈写“应付型”教案“应付型”的虚假教案是指草率抄袭、对教学无实用价值、用来敷衍上级的虚假教案。李启咏在2002年《人民教育》第9期《我们迫切需要教案改革》一文中说:“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案十有八九是假的,假教案是不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造成的”。两年多过去了,抄教案之风依然盛行。2003年春,县里举行了一次新课程备课学习,一位教研室主任指导说:现在写教案应把原来…  相似文献   

15.
我很喜欢带实习生。当然,这并非我有经验,只不过在炎热的夏天,有人顶顶班,我好从中偷闲,不失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有一回,撞上了荒唐的“七点水”,险些把我们的“差劲”曝光,所以至今难忘。 那是一节五年级语文课。我一如往常,带杯水,提张凳,悠闲地坐在教室前门听课。我太相信我的“徒弟”了,他毕竟当过几天民办教师,教案自然是不用我过目的。更何况他已经单独上过两节课,我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 筒短的课题导入之后,他开始教学生字。白浪滔天的“滔”字,  相似文献   

16.
9月份,学校要组织“师慧杯”预赛——编写教案。我不由想起了上次学校组织“限时写教案”、“教案诊断”活动时的一幕幕情景。  相似文献   

17.
一天早晨,我正在办公室认真研究上午两堂习作课的教案。突然,我班的“调皮大王”蒋惟兴冲冲地跑了进来,向我递上一张他从报纸上剪下的“豆腐块”。由于我正忙着,只扫视了一下题目,没往下细看。一会儿,蒋惟又跑来问我:“丁老师,那文章你看了吗?写得怎么样?”我好生奇怪,便耐心地看下去,发现文章最后署名竟是“实验小学蒋惟”。  相似文献   

18.
刘军 《教育文汇》2011,(11):17-18
如何借鉴名师教学,我想到了三个成语。 一是对牛弹琴。“对牛弹琴,难觅知音。”教学亦然,要看对象,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名师的教案是根据他当时当地任课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的。我们与名师的教学对象相同吗?我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能力与名师任课的班级相同吗?我们为自己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了吗?照搬名师的教案能体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理念吗?一句话,我们备课“备”学生了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你不也在重复“对牛弹琴”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19.
听了特级教师翟裕康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我感受颇深,于是决定照葫芦画瓢用他的教案在我班上一节“圆的认识”。上课了,我开始实施翟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画圆。请学生用直尺画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学生很快画好)。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之后,我提出:你  相似文献   

20.
《一件小事》是初中的传统教材,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也很得心应手,两教时就完成了教学计划。正当我准备结束此课教学时,突然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他说:“课文中多处用了对比,那么老女人与车夫是不是自私自利与先人后己的对比?”经他一说,班内几个好动脑筋的学生也活跃起来,纷纷提出:“老女人是不是车夫的陪衬”“她到底摔坏了没有?”“车祸的责任在谁?”等一系列问题。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在我原来的教案的范围之外,是按照原定教案简单地以“不是重点,不必讨论”为由加以阻止;还是跳出原定框框,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由此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我想,同学们敢于提出疑问,这是难能可贵的,对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不能采取抑制的办法。再说,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