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今日教育》2011,(9):50
编者按9月,新学期开学,教师又要走上讲台,开始新的教学生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已经进行了十年。回望十年课改之路,各界关注最多的莫过于课程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或者直白地说,就是教师到底要如何"上课"。课改提倡的是教师少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很多学校也把"限讲"作为课改的一个基本环节,而习惯了"以讲为主"的教师们似乎直到现在还没有理顺其中的关系,从"满堂  相似文献   

2.
《湖北教育》2007,(7):36-3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推行了很多年,然而,很多高中教师对初中课改仍感陌生,甚至对新课改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课改生”存在认识误区,进而影响到高中教学。高中教师不应是初中课改的“局外人”。  相似文献   

3.
王桂梅 《成才之路》2012,(21):14-I0011
新的课程改革开始了,作为参加同江市第一轮课改的我着实困惑了很久:“现在该怎样上课?”“怎样的课才是好课?”我参加过很多次的外出学习,也看到了很多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走上讲台,在教学实践中直接体验课改,与一线教师共同探索课改的路子,使我感受颇多,收获颇多。上课,使我重新找回了讲课的感觉,头脑也运转灵活了;上课,能直接体验、感受课改,掌握第一手资料;上课,可在实践中摸索出切实可行的课改路子;上课,可帮助一线教师解决课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也发现了教学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要搞好课改就要用全新的观念诠释课堂教学;就要从学科知识和能力、情绪和情感、人的发展这三个维度去评价学生;就要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去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课堂。课改,把学生从“听教师讲”的枯燥课堂中解放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怎样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讲得杂、讲得乱”的现象?如何尽快提高教师设计、引导和组织学生课堂活动的能力?特别是如何让非专职教师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这些是课程改革十多年来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面临的一个困境,也是制约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要因素。为破解这一困境,很多学校和教师倾注心血,虽有成效,但总体上与设想还有很大距离。围绕上述难题,我县学习了很多先进经验,并在不同范围内进行尝试,效果也是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7.
一石激起千重浪。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展开。课改,已成为中小学每个校长不能回避和必须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实验区的课改实验来看,实验的效果是好的,方向路子是对头的。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课程实施过程中困难和问题也不少。所以我们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这次课改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课程改革绝不是教学改革,从新课程理念的建构和文本更换到课堂上教师实际操作,这要经历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必须要做很多细致工作。从求真务实的角度讲,校长对课改的工作对策应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以下五个结合可供校长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上学时,便喜欢听讲座。甚至多年以后每忆及往事,便心潮难平,总是被那时的场景所感染,为教授们的博学多识侃侃而谈所折服……工作伊始,适逢课改。经常听到这样的话:“都课改了,还像原来那样上课?”“瞧这节课多棒,老师讲了连3分钟都没有。”……听后不禁茫然而又哑然。进行课改难道就是“革”掉过去的一切吗?难道一节课老师什么都不讲就算是好课了吗?……朋友们,冷静的思考并检讨一下我们的行为吧。新一轮课程改革扑面而来的时候,于是,我们便有了想当然否定前几轮课改的理由,过去的一切似乎都变得那么狰狞而又面目可憎,非得一棍子打死,否则便…  相似文献   

9.
张金保 《今日教育》2006,(7S):56-57
说起课程改革.马上就有教师会说:“不是我不想改,你改了,考试考不好,学校、家长马上就会来责怪你了,我敢改吗?”一副委屈的样子,有的甚至举出一些“改革失败”的实例:你看,某某教师上课不讲,让学生自己学的,结果怎么样。考得一塌糊涂。总之,似乎进行教学改革必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确有少数教师。课改意识还是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学生情绪饱满,可不知为什么考试成绩却不如人意,这难道是课改带来的不良后果吗?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11年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十年。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转变,广大教师都致力于如何把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现实的数学”“思考的数学”“学习者获得不断成功的数学”。在十年的课改中也不难发现,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让反思成就精彩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改的深入,新的课程理念——“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他任何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资源都可以是课程资源…‘要学会挖掘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等日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践行。我听了很多公开课、优质课,可以说是受益良多,但也发现一种现象,即大家在讨论如何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时候,多集中在教材之外材料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上。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与认知水平,妥善处理教材内容或补充适当的教材。”“要发挥多学科整合的效应,多维度地展现历史的广度与深度,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课改十年,思想活跃,方法多元(一)小语课改十年,顺应时代潮流,思想空前活跃,方法层出不穷,涉及课程与教材、教学与评价、教师与学生多个维度,成果显著,风景亮丽。翟京华(北京育民小学):对待课程改革,我们要有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改革业已十年有余.基于实证研究,十余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程价值诉求、语文课堂生态建设、语文教科书编制、语文教学方式选择、语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实践与理论、工具与人文、课改与考改、学生与教师、传统与革新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鉴于这些问题,今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要:重点聚焦“新版课标”培训,切实有效为语文教师“洗脑”、“补脑”;立足鲜活的语文教学世界,着力推进“自下而上”课改实施策略;“三管齐下”改革语文考试,规避基于学生考分来“以学评教”;抵制泛人文教育,恪守“语文姓语”的学科信条;学习“哲学智慧”,树立融通辩证的课程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4.
关于十年课改,有关媒体已经做了很多报道,一些最早的课改实验区也开始着手做一些"总结"工作。不过,我还是觉得,这里面缺少了一种声音,或者说一种重要的视角。作为由一个国家发动的这样一场涉及千万教师、上亿学生的课程改革,在第一个十年结束的时候,非常需要总结和梳理。  相似文献   

15.
怎样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怎样用现有的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怎样最大限度地减少“课程—教材—课堂—学生”之间的落差?怎样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适应课改要求?这是当前我们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一年来,我校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加强培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课改新需要面对新课程,我们感到提高教师素质已迫在眉睫。为此,我们确定,本学期对教师培训的学科目标是:精通一门学科,胜任两科教学;在教师中倡导三讲氛围(讲大气、讲品位、讲合作);弘扬四种精神(人文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只注重了上课的技术性要求,忽视了对自己课堂语言的修炼。课堂上教师苍白无力的语言以及“应该”、“不应该”等说教性要求,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阻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除了要具备熟练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阳山县5年(2001—2005)的教研教改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在总结“十五”时期教研教改的成绩和经验,部署“十一五”期间的教研教改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把我县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具体地讲,要进一步明确新课改实验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精心指导,重新制定或完善课改实施方案;要加强组织好课改研讨活动;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建立和完善推进课改的长效机制,包括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机制、健全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8.
笔者深入山东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调研,许多校长和教师向我坦言:新课改的文件及“解读”等学习材料,我们学过了;许多课改专家的学术报告,我们也听过了;关于新课改的一些基本常识、基本理论、基本思路,我们也基本掌握了;国家的课程政策及许多专家的见解,我们都能接受。但我们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教育现实,经常有一种“理通”而“行不通”的困惑。有些老师干脆说:新课改“改”到今天,我们只是知道了许多的新鲜词儿,如“自主”、“探究”、“合作”、“互动”、“体验”、“创新”等,具体到实践,矛盾很多,很难把握。也有许多教师说:我们教了…  相似文献   

19.
王春梅 《考试周刊》2010,(44):180-180
本文作者借班上课,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意识极差,尽管作者百般引导启发,学生就是金口难开。学生的“不配合”并非个别现象,素质教育已十年.当前的课改也轰轰烈烈,但课改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刻地反省。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后的第八轮课程改革已经在路上了,小学课程改革是最先启动并且范围最广的。这次课程改革在消解“制度壁垒”,建构起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有源于文化意识层面的,也有体制机制方面的,还有具体的课程技术层面的。其中文化意识障碍不但阻碍着课改的深化,也使广大教师形成了“课改焦虑和课改倦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