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观察和解剖青蛙”实验中,传统的方法是将青蛙用乙醚麻醉或用“双毁髓”法将青蛙处死,然后再进行观察和解剖。我们借助青蛙冬眠的习性,在五年的实验教学中,采用冷冻法麻痹青蛙。与传统方法相比,冷冻法简便易行,效果较好;不仅排除了有害刺激性气体对学生身体的伤害,而且避免了“双毁髓”过程中由于青蛙挣扎造成的课堂秩序混乱。操作方法是:将青蛙放入冰箱内(温度控制在-1~-3℃内),历时2~2.5h,当青蛙不能再动弹时,就可以进行外部形态的观察和解剖。解剖时能清晰地看见青蛙心脏有节律地搏动、肺随呼吸均匀地舒缩。…  相似文献   

2.
寻找青蛙喉门的简捷方法荆门市盐池初中傅明星(434500)在解剖青蛙的实验中,要用细玻管插入喉部向肺里吹气,观察肺的结构。教学中,学生很难找到青蛙的喉门,往往把青蛙的食管当成气管,于是把玻管插入食管拼命向胃里吹气。还有的在寻找喉门的过程中,用玻管到处...  相似文献   

3.
我在“青蛙”一节课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探索,现将教学中的做法介绍如下。野外观察[第一课时]目的要求:了解青蛙及其幼体姐则的生活习性;学会观察青蛙及其幼体姐则的外部形态;了解青蛙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初步了解两栖动物名称的由来。材料用具:塑料小水桶(加盖)每小组一只、钓竿每小组一根、棉线适量、小棉球适量、钓鱼的小钩每/J‘组各一代方法步骤:1、预习课文教师设计题目,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答案:①青蛙的生活习性及外部形态有哪些特点?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很相似对青蛙的生…  相似文献   

4.
在“观察和解剖青蛙”实验中 ,传统的方法是将青蛙用乙醚麻醉或用“双毁髓”法将青蛙处死 ,然后再进行观察和解剖。我们借助青蛙冬眠的习性 ,在 5年的实验教学中 ,采用冷冻法麻痹青蛙 ,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与传统方法相比 ,冷冻法更为简便易行 ,不仅排除了有害刺激性气体对学生身体的伤害 ,而且避免了“双毁髓”过程中由于青蛙挣扎造成的课堂秩序混乱。操作方法是 :将青蛙放入冰箱内 (温度控制在 -1℃~ -3℃内 ) ,历时 2h~ 2 .5h ,当青蛙不能再动弹时 ,就可以进行外部形态的观察和解剖。解剖时能清晰地看见青蛙心脏有节律地搏动、肺…  相似文献   

5.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一、青蛙;二、两栖纲的特征和起源。通过本节教材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获得关于青蛙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基础知识,掌握青蛙适于两栖生活的形态结构上的特点;了解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和两栖动物的起源。 3.通过解剖青蛙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青蛙形态结构的知识,学会解剖青蛙的方法。 现对两栖纲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6.
解剖·疑惑     
学习生物,当然少不了上解剖课,这次所做的实验是解剖青蛙。由于学校设备有限,所以只好看解剖青蛙的录像片。操作者熟练地把青蛙一步步解剖:先用一根大头针从青蛙的后脑穿过,将之弄死。再把它的四肢钉在垫板上,用一把解剖刀从青白色的肚皮划过,再向两边一扯,伸手进去把青蛙血淋淋的肠子、肝脏,一件件地掏出来展示、介绍,最后竟把一颗正在微微跳动的心脏托在手中,细细介绍……这血淋淋的场面令许多学生大惊失色,两腿发战。解剖课是上完了,刀划得七零八落的动物肢体却带来解不开的疑惑。我实在不明白人类为什么要给自己带上一顶所…  相似文献   

7.
蟾蜍属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动物。从春到秋,河沟、路旁、果园、菜地、草丛中到处可见。因行动迟缓、其貌不扬被人们贬称癞蛤模。在了解青蛙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初中年级课外科技活动时间对错综的捕食进行多次观察实验,发现了蟾蜍捕食的许多有趣特征。1.课题题目始练的捕食2.选题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操作的技能技巧;认识蟾蜍同青蛙一样是人类的好朋友,树立环保意识。3活动时间6~7月4.材料用具檐绕、蝇及多种害虫、细线,石渣、水槽、玻璃板、解剖盘、解剖刀、大头针、银子、直尺。5.活动办法教师设计操…  相似文献   

8.
组织观察活动,准备“说”的素材。低年级儿童的认识能力低,知识经验积累少,词汇也少,他们只有依赖直观来观察事物,才能得到要说的素材。所以,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看图填数、看图填运算符号、看图列式等内容,组织学生的说话活动。例如,第一册第36页的青蛙图,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步骤:先出示青蛙图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在什么位置,图的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的青蛙在于什么。接着,进一步指导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1)括号下面的“7只”表示什么?(2)左边角上的“?只”表示什么意思?(3)7-□=□怎么填写?…  相似文献   

9.
1.(2005宿迁市)李华在洪泽湖乘船游玩1时,发现水面下某处有一只青蛙(如下图所1示),他用激光笔照射到了这只青蛙。  相似文献   

10.
11.“口技”表演徐纯军(南昌市东湖区教研室)〔活动要求〕1.能模拟各种声音,积累象声词;能根据声音作出正确的判断。2.巩固和掌握汉语拼音,能熟练拼读音节。〔活动准备〕1.要求每个学生仿学几种叫声(动物或其它东西均可,教师可作提示,如青蛙、火车等)2...  相似文献   

11.
青蛙血管双染色标本的制作●河北省石家庄市师范学校马雷军我们在观察青蛙循环系统时,常常会因为动、静脉血管不易区分,而影响了观察效果。这里介绍一种在青蛙循环系统中注入不同的色剂,使动、静脉区分明显,便于观察的标本制作方法。1、色剂的配制。(1)红色剂:先...  相似文献   

12.
基本认识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中学生物课让学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亲手解剖青蛙、鲫鱼、边讲边实验,学生兴趣盎然,从中既学习了有关知识,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实验的技巧。物理课、化学课亦然,观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教育文汇》2005,(7):42-43
近日.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矬井观天》一课.在引导学生探索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井进行了分角色朗读之后.一位学生突然质疑:“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呢?”授课教师听了,先是一愣.若有所思,但没有作答。课仍顺着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下去。课后,我与这位老师进行了交流。我认为,学生质疑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可以转换为本课教学的有效资源,使其成为这一课教学令人意想不到的亮点。  相似文献   

14.
生物实验改进三则松滋县弟一中学黄元雄(434200)(一)在“用显微镜观察蛙蹼内血液流动现象”实验中,将所用的材料青蛙改用成金鱼。其优点是:一、金鱼比青蛙好固定。实验时,只需要用纱布包住金鱼头部,平放于载玻片中央,展开尾鳍,便可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二、...  相似文献   

15.
1.诞生青蛙腿带来灵感 1780年的一天。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解剖青蛙时.两手分别拿着不同的金属器械,无意中同时碰到青蛙的大腿,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一下,仿佛受到电流的刺激,而如果只用一种金属器械去触动青蛙,就无此种反应。伽伐尼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动物躯体内部产生的一种电,他称之为“生物电”。  相似文献   

16.
陆琴芬 《学前教育》2006,(12):32-32
活动目标 1.了解青蛙的基本特征,尝试用动作模仿小青蛙游泳。 2.借助椭圆形变换不同方向,画出小青蛙的游泳姿态。 3.养成细致观察、大胆作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钠”的教案四川省旺苍县中学(628200)曾祥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钠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2.通过有关钠的性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教具:(略)药品:(略)教法:引导、探索、归纳教学法教学...  相似文献   

18.
曾有一本杂志介绍了这样的事情:美国一教授为了测试学生的能力情况而提出一个问题:青蛙的舌头着生的位置在哪里?让学生第二天出示答案。结果中国学生带来了课本当依据.而日本学生带来了青蛙。显然中国学生擅长于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但在实验技能、研究方法、探索意识上相比之下就存在差距了。  相似文献   

19.
1.激发探索欲望。如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呢?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为学生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激发探索欲望。例如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时,创设了“简便运算”的情景,接着直接出示小数乘法的尝试练习:(1)2.5×4.3×4,(2)1.25×13×0.8,(3)1.6×13+1.6×7,先鼓励学生口算第(1)题的得数,并说出口算的过程,然后,激励他们用新的方法口算出第(2)、(3)题。这样为学生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2.享受成…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青蛙骨骼标本。a.材料用具。青蛙,清水,烧杯,纱布,汽油,解剖盘,解剖器一套,旧牙刷,2%~10%的过氧化氢,1%~3%的氢氧化钠溶液等。b.方法步骤。①用纱布包住蛙的躯干,将解剖针从蛙的头部后端、略与眼呈三角形的地方刺进,先向前破坏脑,再向后破坏脊髓,把蛙刺死。②将蛙放在解剖盘上,剥去皮肤,除去内脏。③除去肌肉。先用解剖剪和镊子将青蛙的绝大部分肌肉去掉(保留骨骼关节的软组织,防止骨骼松散),然后放入1%~3%的氢氧化钠溶液里,相隔一定时间后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