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新课标是一个热门话题,物理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笔者认为应满足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内容难度上要符合该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二是知识结构上便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三是教材组织上要便于教师引导,可操作性强。下面就新旧教材中的《向心力》进行对比说明,有不妥之处,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本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新旧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2019年版和2004年版),结合高一学生现有的学习认知情况以及新课标下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公式的推导为例,提出课程教学顺序的重要性和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在分析沿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时,又额外加一向心力,认为向心力是客观存在的力.所以,引入向心力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区分力的作用效果和性质,可以避免此问题的出现受力分析时又额外加一个向心力.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1.知识地位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是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 (选修 )第三章“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二节内容 .在这一章中 ,教材的安排是先复习必修课中已讲述过的有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部分知识 ,介绍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v、ω、T)及其计算式 ;然后讲述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有关匀速圆周运动中动力学方向的知识及应用 ,重点说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这部分知识可以看作是上一章曲线运动的扩展 ;最后课本介绍了万有引力定律 ,并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和圆周运动的知…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在分析沿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时,又额外加一向心力,认为向心力是客观存在的力,所以,引入向心力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区分力的效果和性质,可以避免此问题的出现受力分析时又额外加一个向心力。  相似文献   

7.
段孟 《物理教师》2009,30(9):62-62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教材第1册(必修)第95页,有一个“做一做”“感受向心力”.配有一幅插图(第95页图5—30)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教材的插图存在不正确的地方,需要改正,在这里提出不同的意见,供各位教者参考.在上完“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这一节课以后,课堂上还有部分时间就和学生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怎么来做这个实验,细绳都不可能呈水平状态,即插图所示的状态,实际情况是细绳总是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8,如图2所示,下面我们就从理论的角度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与中学相比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一方面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存在学习基础差、自制力差等缺点,另一方面高校的特点又决定了对大学生的管理相对松散,班级组织相对模糊化,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就给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做好高职班主任工作?笔者在对新时期高职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向心力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一贯制大专的课程设置中,《语文》是重要的一门基础课,而教材则是课程的灵魂.五年一贯制大专语文课使用的是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语文》(1-5册).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解读一下这部教材的不足之处,为教材改革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核心是向心力的分析和计算,这往往是学生认为的难点。下面讲讲如何突破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11.
王志刚 《物理教师》2013,34(1):21-22
人教版《物理》必修2教材在教学一线的实施环节存在一些争议.本文通过展现其中的两类争议,分析分歧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自身的看法,讨论了参研教材的一些要求,对我们贯彻新课程理念用于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教材在空间与图形部分比过去有很大的加强,这对增强学生的空间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视图部分有所缺陷.  相似文献   

13.
新教材在空间与图形部分比过去有很大的加强,这对增强学生的空间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视图部分有所缺陷。  相似文献   

14.
向心力来源分析与计算是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核心。高中阶段涉及的圆周运动问题中向心力既可以由某一个力来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一个力的分力提供。圆周运动及其相关问题,往往都需要寻找向心力来源,然后根据"供""需"关系列出合外力提供向心力的动力学关系式求解,所以抓住向心力来源分析与计算才能强化圆周运动问题的重点,突破难点,进而进行有效复习。  相似文献   

15.
16.
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班主任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型、创新型、能力型方面的人才。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班级的向心力。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怎样提高班级的向心力呢?一、树立“教育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教师的说教对于受教育者具有权威性,不容违抗,学生常常处于被管理、被支配、被训导的地位,其心理压抑,创造性思维无法得到充分地发挥。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观念的更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  相似文献   

17.
在一些物理教材中,关于“共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诸如“物体在受迫振动中位移振幅达到最大值”,“物体的振动速度达到最大值的现象叫做共振”,“受迫振动能量达到最大值的现象称做共振”等。显然,这些定义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但就共振这一现象而言,各种定义应是等效的。所以应将它们统一为一个准确的定义。什么是共振?就其原始意义来看,共振一词最初来源于力学的强迫振动。一个力学振动系统具有一个确定的固有频率,当系统作无阻尼自由振动时,就按这个频率振动;当外界周期性激扰力作用于系统时,它  相似文献   

18.
高中地理新教材使用至今已有四年时间,它对于培养公民的地理素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明显地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1、强化地理基本理论的传授高中地理上册为自然地理部分,是对初中地理该部分内容的概括与理论化。强调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而且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而自然环境是由相互交错、重迭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复杂系统,不仅与宇宙环境有密切联系,还与地球内部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联。因此该册从理论上详尽介绍地球环境四圈层的各个特点与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及变化规律,理论虽深,但适用于高中学生。2、阐明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高中地理下册为人文地理部分,是对初中地理概括性介绍  相似文献   

19.
问题质量为M的质点用细线通过光滑水平平板中央的光滑小孔O,与质量为m和△m的物体相连,如图所示,M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o,线速度为vo,若将m和△m之间的细线剪断,M将如何运动?M到小孔O的最大距离多大?  相似文献   

20.
问题质量为M的质点用细线通过光滑水平平板中央的光滑小孔O,与质量为m和△m的物体相连,如图1所示,M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0,线速度为v0.若将m和△m之间的细线剪断,M将如何运动?M到小孔O的最大距离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