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城杨氏海源阁初建于1840年,因藏"四经四史"等诸多珍卷善本而名扬天下,以其收藏宏富精善而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文章论述了杨氏海源阁由来及其主人、收藏方式、特色及藏书方法、劫难与新生。  相似文献   

2.
林丽  丁延峰 《兰台世界》2012,(36):100-101
杨氏海源阁是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以收藏善本著称于世。但杨氏还收藏了很多金石书画碑帖端砚,有"东潍"、"西聊"之誉。20世纪30年代,海源阁惨遭匪劫,这些珍品连同善本一同散佚。但仍有不少尚存于世,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山东聊城海源阁为我国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搜罗宏富,为世所称。海源阁杨氏还勤于抄书。所抄存世者有十四种,杨氏抄书特点有抄缺补亡、影摹存真、罕秘传世、家著不泯等。  相似文献   

4.
元代郭居敬除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诗》之外,尚著有《百香诗》一卷。《百香诗》在中国亡佚已久,却流传到日本,以抄本的形式存留了下来。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收藏有《新编郭居敬百香诗选》抄本一种,是郭居敬《百香诗》存世的孤本。日本抄本《百香诗选》载录了郭居敬撰写的以《琴》、《棋》、《书》、《笔》、《画》等为题的咏物七言绝句一百零一首,均为元诗佚篇。  相似文献   

5.
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楼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它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日百宋楼合称中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其中,又以瞿、杨两家宋元刻本和名人抄本为最多,因此又有南瞿北杨之称。北杨海源阁创始于杨以增,盛于杨绍和,守于杨保彝,而败于杨敬夫。杨氏一家四代藏书聚散,历时百余年,在我国近代藏书史上有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抄本在中国古代书籍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而明清时期的抄本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绝对性的优势.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明清抄本的研究现状,将其分为七个论题来讨论:抄本的概念和界定、明清时期抄书活动兴盛的原因、明清抄本的地域性研究、明清抄本的类型、特点、鉴定、价值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期为明清抄本以后的研究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楼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它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合称中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其中,又以瞿、杨两家宋元刻本和名人抄本为最多,因此又有南瞿北杨之称.北杨海源阁创始于杨以增,盛于杨绍和,守于杨保彝,而败于杨敬夫.杨氏一家四代藏书聚散,历时百余年,在我国近代藏书史上有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明人周锡珪《唐碑帖跋》自成书以来,未曾刊刻,当时传世者仅有罕见的几种抄本, 《四库全书》归入存目.今存抄本仅上海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所藏两部.本文对这两个抄本进行考察,认为上海图书馆藏抄本实抄自南京图书馆藏本,且其抄写质量不如南图本.对此书的书学价值进行研究,认为此书对唐代书学的研究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雕版印刷术大规模使用之前,古籍多是以抄本方式流传,被称为中国书籍史上的“写本时代”,雕版印刷术广泛使用后,印本图书逐渐代替抄本成为古代书籍传播的主要形式.之后的千余年,抄本继续处于与印本并行的状态,其文物、文献及艺术价值依然被关注和研究.本文对国家图书馆馆藏刻本时代的抄本古籍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进一步挖掘抄本古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丕烈是我国清季中叶大藏书家,其所藏宋元佳椠散出后,杨氏海源阁得之最多,共一百五十四种,其中宋元刻本三十二种。《楹书隅录》著录黄本达一百三十六种,录黄跋近三百篇。黄氏遗书及题跋能够存留于世,杨氏厥功甚伟。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善本古籍中史部目录类的稿抄本涉及公私藏书目录,存世稀少。文章整理了四种书目类稿抄本,考证揭示了其批校题跋、钤印收藏、避讳、与通行版本的区别、存世情况及文献价值,以期丰富目录学史、藏书史的研究成果,为学者研究原书的成稿及刊刻流传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聊城杨氏海源阁作为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它"汲取南北之精帙,萃于山左之一隅",其庋藏宏富、版本精善,绵延五世百余年,足可称一时之盛,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尤为学界所关注和重视.通过文献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聚焦杨氏海源阁藏书研究,搜集和梳理相关研究成果,认为关于杨氏海源阁藏书的现有...  相似文献   

13.
麽师道教抄本是民族民间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古壮字抄本承载着壮族宗教文化流传、发展、衍变的重要信息。因民族习俗、历史变迁、文化衍变以及传承者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麽师道教抄本整理也须有别于刻本古籍和汉族宗教文献。该文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麽师道教抄本整理鉴定的工作实践,就跋文在抄本鉴定中的作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唐人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原本在流传过程已经亡佚,今本可能是元人从《乐府诗集》中辑出.由于句读误断的原因,今本尚有若干失辑的文字,这些文字就保存在《乐府诗集》中.今本《乐府古题要解》,在毛晋刊本及其衍生的其他刊本之外,至少还有两种明抄本存世.持校毛晋刊本与无锡市图书馆藏明抄本,可见明抄本保存不少异文,具有相当的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5.
聊城杨氏海源阁在清代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杨氏三代编的善本书目和普通本书目 ,一方面反映了杨氏藏书的辉煌 ,另一方面又是目录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创获。经王绍曾先生的全面整理 ,海源阁书目体系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完善 ,为目录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同时详细考证每一种善本书的来龙去脉 ,充分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 ,对藏书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民国间,海源阁累遭劫难,藏书星散四方.其中为江南藏书家沈仲涛收藏九种,并于1949年携书渡海抵台.1979年沈氏将其所藏九十种善本全部捐献台湾故宫博物院,其中海源阁遗书有宋本两种、元本四种、明本三种,均为善本,甚为珍贵.  相似文献   

17.
原嘉业堂藏抄本《玉狮坠》为海内孤本,属于梨园演出本,每折标明演唱声腔,有昆曲和弋阳腔两种,是乾隆时期昆弋并重、同台演出的一个重要证据.该本与乾隆刊本,在目录和出数的分合、曲牌的使用、故事情节以及曲词和宾白的增删等诸多方面,存在多处差异,是经曲家校订过的本子.该抄本与刊本最大的区别在于曲牌格律,本文择其要者,详加辨析,品其优劣,考其得失.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细致考察了作者所搜集的各类清末至民国的民间抄本,分析了这些抄本的作者、抄写者、读者对象及其生存状态。作者认为这些抄本是寻常百姓的文化创造物,是当时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静 《出版科学》2011,19(5):98-103
2—11世纪,在近一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书籍和文章主要以抄本的方式在社会上传播。佣书是一种通过抄写获取收益的行为,在抄本时代,佣书者就相当于印刷机,是复制文本的主要力量。汉唐时期文化教育的繁荣和纸的普及是佣书兴盛的主要原因。佣书是贫寒士人的一种常见职业,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佣书的主要雇主为官府、宗教机构和私人。汉唐时期自给自足的读者传写方式和重农抑商的社会现状使得书商不可能成为佣书人的雇主。  相似文献   

20.
关键词:万斯同;石经考;版本源流;馆藏抄本 万斯同是我国清代著名史学家,他的《石经考》是清代考证石经三种主要著作之一。其传世刻本主要有《昭代丛书》本、省吾堂本、四库全书本、忏花庵本和《四明丛书》本。其中康熙年间所刻《昭代丛书》本为首刻本。传世抄本有上海图书馆藏知圣道斋抄本和馆藏佚名氏抄本。馆藏佚名氏抄本以其独特的文献价值,为考证万斯同撰写《石经考》的缘起、时间、地点以及成书时间、首刻本有关情况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