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末流”之乐□熊蕾按新闻圈内某些人的分类法,“末流记者写报道”。我等专写很少在国内见报的对外特稿的记者,则可能更是“末流”之末了。我不大能体会被列为“上流”记者从事的事有什么乐趣,但是我们甘居“末流”,自有道理。“末流”也有“末流”的乐趣。我们的一大...  相似文献   

2.
3.
问起新闻界同行们的工作日程,好多同志往往是说“开会”。工交也好,财贸也好,农业也好,教育也好,无论跑哪一行,似乎主要都是“跑”会议。各种会的名目不用数算了,一沓沓的请柬、通知也不必提,但凡记者同行,恐怕提起这个来无不有同感:会议多,招架不了,简直成了“会议记者”。有不少人为当“会议记者”而苦恼。他想下基层搞些切实的采访、调查,想摆脱会上诸种讲话、文件、应酬而认真读几本书思考一点问题,想跳出只写会议消息这个套子,而写几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许多新闻单位出现了敢于仗义执言的记者.他们奋笔疾书,为民请愿,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包公"记者.这些"包公"记者所触及到的问题大都涉及到社会痛处或者敏感处,是天下大多数人所不能为或不敢为的事情.于是,在舆论监督的旗帜下,这些"包公"记者成了普通百姓心中敬仰的英雄.与这些"包公"记者相比,还有这样一些记者:他们的报道中没有"为民请命"的义愤填膺,没有聒躁一时的社会轰动,有的只是最为平常的发生在平民百姓身边的一些小事.我们姑且称这些记者为"平民"记者,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就有无数"平民"记者参与.  相似文献   

6.
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日本姑娘清家香。那是今年4月17日傍晚。我们参加全国城市报纸自办发行经验交流会的180多名代表,从柳州到三江侗族自治县参加“三月三”活动。我在住所吃过饭后,走出临街大门,迎面看到同来的中国记协刘海兰、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张黎正和一位陌生人交谈。我走了过去。“这是日本朋友”,“是跟我们一起坐车来的”。两位老大姐抢着介绍。我握过手后,定睛一看,面前的日本朋友留着齐耳短发,穿件鹅黄色夹克衫,灰色长裤,白色球鞋,清秀的脸庞带着几分微笑,看去同普通青年没有什么两样,我一时分不清是男是女,是中国人还是外国  相似文献   

7.
这两年记者越发忙了。不过,有些记者忙得是否对头,可就难说了。前不久有位老记者告诉我,他认识一个年轻记者,一天采访四五个单位,忙得晕头转向。我当即产生疑问:如此“高速度”,能做到深入采访吗?老记者诡秘地一笑:“是去开会,而且一般只开半截儿。”  相似文献   

8.
这两年记者越发忙了。不过,有些记者忙得是否对头,可就难说了。前不久有位老记者告诉我,他认识一个年轻记者,一天采访四五个单位,忙得晕头转向。我当即产生疑问:如此“高速度”,能做到深入采访吗?老记者诡秘地一笑:“是去开会,而且一般只开半截儿。”我明白了。现在,记者招待会“遍地开花”。连一个小饭馆开张,也可以开个记者招待会。有的记者  相似文献   

9.
今年四月上旬,我们盐城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一期通讯员培训班。在外聘部分教师讲授了新闻基础知识以后,我们别开生面地组织了一次本台记者、编辑和通讯员之间的业务对话活动。平时最善于采访别人的记者、编辑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接受了来自基层生活第一线的八十多名通讯员的集体“采访”,就新闻业务等方面回答了他们的提问,解决了他们的疑难,并在相互的交流中,加深了感情,增进了友谊。大家幽默地称这次对话活动为记者答“记者”问。  相似文献   

10.
11.
社会上的吃喝风吹到新闻界之后,昔日的这块净土变得不干净了,滋生出一种“餐桌记者”。这种“餐桌记者”成天算计着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还要拿人家的。“餐桌记者”都是有“帮”的,餐桌上总是那一伙子人。企业要宣传产品,除了花钱登广告外,再一个办法就是请记者写稿子宣传。在企业来讲,这是一种无可非议的做法。过去,企业只要开个记者会,一杯清茶也就可以了,现在则必须请吃,还得加上送礼。此风一开,越吃越高级,礼也越送越贵重,少则十几元的东西,多到上百元,有的除了请吃送礼之外,还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记者协会范爱明大姐,热心为国内外来沪的记者们服务,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被中外记者誉为——林蜂大忽海,事先打电话给解放日报社,要求帮助妄州卜食宿,希望能联系一家收费不高、但条件尚可的旅馆。范大姐接到报社总编室布置的任务忌就为他们样系饭店住宿'当晚,范大姐和解放日报上海经济区报道部主任张也平两人一起在报社等悦刁  相似文献   

13.
汪群 《新闻实践》2008,(5):50-50
作为同行,我是很为近来重庆市出现的一群"田坎记者"、"巷子记者"感动和骄傲的。这群记者,以"为真善美锦上添花,更要为百姓的困难雪中送炭"为座右铭,不用扬鞭自奋蹄,根植大地吐芳华,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新闻作品,讴歌了一大批来自基层的小人物,受到了各方面的赞扬。这些记者用行动守望人间真情和社会道义,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记录者和构建者,他们诠释着新闻工作者无尚荣光的职责,抒写着人生壮丽的赞歌。  相似文献   

14.
“你啊,越来越不象女人了。”这虽然是丈夫的一句玩笑话,可我清楚,这里面夹杂着他的抱怨。记者工作耗费了我的大量精力,很少有时间去想他的事情,对他的关心也比较少了,他只要在家,家务事的担子就很重。“苗好谷一半,妻好福一半”,妻子为了工作,不能说妻子不好。但,这句旧社会的老话,现在,在一些家庭中,在一些丈夫的眼里仍不失它的价值。想当初,由于工作需要,我由机械行业转到新  相似文献   

15.
张力 《河北广播》2003,(2):45-45
  相似文献   

16.
在兰州的报刊、电台,人们经常可以收看和收听到郁正前采写的新闻。不知内情的人都以为他是一位专职新闻干部,其实,他是解放军第一医院上校副院长,一位年过不惑之年的业余新闻作者,人称院长“记者”。他担任副院长后,看到医疗大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报道工作的宣传作用越来越重要。医院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由于新闻宣传不及时,造成了“深山藏宝,无人问津”的现象。作为副院长,他心中如焚。夜深人静,他难以入眼,穿起衣服伏案写了一篇关于引进医疗新设备提高医疗质量的稿子,三改其稿,终于在地方一家报纸刊登出来,很…  相似文献   

17.
搞批评报道,大报记者难,小报记者更难。江苏《南通大众》报青年记者陈君佑,却知难而上,被群众誉为——一副秀琅眼镜,使他增添了几分儒雅,许是常常思考、爬格子的缘故.才30出头的人,眼梢的鱼尾纹已经非常明显。他,就是被  相似文献   

18.
他没有大专文凭,也没有上过高中,身上只装一张《职工初中文化补课合格证书》。就是这样一位青年工人,前年五月以来,被《中国煤炭报》和省市报刊、广播电台采用新闻稿件332篇。去年,他先后被评为市、局模范通讯员,又荣获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模范通讯员”称号。他叫崔建民,今年29岁,是河南焦作矿务局李封矿工人。小伙子由于爱写爱画、工作积极,1983年被矿宣传科挑选为通讯员。从此,他开始为新闻单位采写稿件。开始,由于写作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新闻摄影爱好者,因此一架国产相机总是伴随我左右。为这老婆还奚落我不知“泡”什么名堂。其实,我把相机随身带并非想发“泡”,而是为了随时将身边的见闻摄入我的镜头。故此,隔三岔五的还有一些“绝活”见诸报端,每每那时,那兴奋劲儿难以言表,真可谓“不亦乐乎”! 久而久之,相机与我的故事就逐渐多了起来,然而最让我难以忘记的还是不久  相似文献   

20.
在2011年出版的《拯救报纸》一书中,我曾预测,“中国报业很可能更难抵御即将席卷而来的数字化大潮,中国新一代的读者也更容易‘背弃’纸媒,转而接受和使用新兴的网络媒体”,但没有想到,中国报业的危机到来得如此之快,几乎就是在一瞬之间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