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接地气"的新闻报道,不仅受众喜欢,还能增强新闻的引导力和影响力,是任何时代媒体宣传的需要.采写出"接地气"的新闻报道,需要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抓活鱼",从平民视角出发、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讲述故事,这样读者才会喜欢和共鸣,新闻报道也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电视经济报道”,是指电视媒体把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信息提供给观众的新闻采编和新闻传播过程; “新闻故事情节”,是指运用文学艺术手段,赋予新闻报道以一定美感效应的新闻表现形式。把两者有机整合起来,其目的是扩展文学视角,凸显电视特点,贴近社会生活,增强传播效果。要增强电视经济报道的引导力,关键是要实施新闻表现形式的“结构调整”战略。所谓“结构调整”,就是要剥离出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刘汉宏 《新闻世界》2011,(12):31-32
本文解释了首发力、公信力、建设力、自觉力的概念,认为媒体提高经济新闻报道的权威性,需要拥有重大经济新闻的首发力;需要保证经济新闻报道的公信力;需要增强经济新闻报道的建设力;需要采编人员具有提高经济新闻报道权威性的自觉力。  相似文献   

4.
党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如何提高党报竞争力的研究,应当把重点放在各级党委机关报上;各级党委机关报在报业竞争中要把重点放在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上;而要搞好党委机关报的新闻报道工作,必须在理念上和实际工作中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真正把报纸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放在第一位,把政治观点的宣传寓于新闻报道之中,“于序事中见其所指”。同时,党委机关报在新闻报道的竞争中必须以严肃新闻取胜。其中一是重点做好“主流新闻”,二是重点做好本埠新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闻媒介和新闻报道者被推上被告席的现象日渐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名誉侵权案件中,仅因报刊文章引起的新闻诉讼案就占到了20%以上。从法律的角度去审视,这些引起新闻侵权纠纷案的新闻报道本身或多或少都存有一些问题。因此,探讨新闻侵权纠纷的产生及如何避免,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引发侵权纠纷的新闻报道称之为“官司”新闻,把新闻报道引起的纠纷诉讼称之为“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只有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际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做到“三贴近”,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的心声结合起来,在新闻报道中,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如何体现新闻报道的“三贴近”,做到非常时期的“非常贴近”是新闻报道中遇到的新问题。 突发性事件中不少是负面事件,具有来势迅猛、影响巨大等特点。因此其产生的原因及发展变化的进程以及对公众切身利益的影响都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成为社会的热点,这一特殊时期,公众对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为深度践行“四力”,扩大新闻报道面,提升报道影响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时代“三农”新闻宣传队伍,山西农民报社连续7年全员住村采访,从社长总编辑到编辑记者全部下乡住在村里,大家睡土炕、吃土饭、干农活、写最接地气的新闻报道。我们把采访点选在田间地头,把编辑部定在农家院落,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金龙 《青年记者》2006,(18):13-14
舆论引导力是构成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它具有实实在在的构成要素一是公信力,即新闻报道的可信度、权威性在受众中产生的引导力;二是感召力,即新闻报道的价值、分量在受众中产生的引导力;三是亲和力,即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可读性在受众中产生的引导力;四是表现力,即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手法在受众中产生的引导力。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媒有别于其他的传媒方式,新闻传媒在运用语言和文字的同时还辅以来自新闻现场的新闻画面。新闻画面中的画面细节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细节往往决定了电视新闻的成败。电视新闻的传播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对细节的运用是否到位,细节把握得好,就可以由小见大。完善的细节可以让新闻事件更一目了然,让新闻人物更生动,一针见血地表达出新闻报道想要表达的观念,让新闻报道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渲染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法制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媒介审判现象,即媒介在司法审判前对涉案人员做了超前的审判预测.媒介通过带有主观倾向性的报道向受众展示"真相",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用"媒介真实"向"客观真实"发出挑战.要使媒介审判回归于正当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介要规范新闻报道、严肃新闻评论,对法制新闻报道、评论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普及法律知识、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关系,用真实可靠的事实和公正客观的评论为受众展现真实客观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2008年被很多人称之为"网络舆论监督年",这说明了互联网传播力、影响力日渐显现,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也日益加大,已经不仅仅是为传统媒体设置议题,而且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格局.本文以去年两个发端于互联网的新闻事件("中山大学博导事件"和"杨帆事件")为例,从新闻价值判断、消息来源选择和新闻报道框架三个方面,对互联网影响下的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状况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理解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报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见物不见人,见过程不见人、见数字不见人,这是经济新闻枯燥乏味的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把经济新闻写得引人入胜,写出经济活动中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 人的活动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 经济新闻是以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和经济现象为报道内容的新闻。按照推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应该是经济本身,何以是人呢?笔者以为人之所以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  相似文献   

13.
中山日报为倡导新文风,避免新闻报道中的陈词滥调,公布了"2006年报道禁用语"。现摘引如下:1.打造××航母;2.打造××平台;3.靓丽的风景线;4.争饮"头啖汤"等等(见《岭南新闻探索》2006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4.
重大主题报道是各家媒体呈现自身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产品",重大主题报道如何才能成为爆款,其核心要义就是报道自身要有强大的价值力,而"高端、高论、高频""三高"组合无疑是锻造重大主题报道价值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科技金融时报的实践证明,"三高"有效提升了重大主题报道的含金量,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设置新闻议程以达到影响受众的目的.传统媒体时代,议程设置权力掌握在媒体手中,不同媒体的新闻议程虽有差异,但基本不会产生议程冲突,尤其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更是如此.数字媒体时代,自我赋权把议程交到用户手中,其议程设置与传统媒体存在显著差异,甚至直接导致"冲突议程"的产生,这一现象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日益增多,已经引起越来越多新闻学者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张聿温 《军事记者》2007,(11):59-60
新闻报道和故事好像是两回事,但实际上优秀的新闻报道就应当是生动的故事。换句话说,如果把新闻报道写成故事,或者说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报道,那么新闻报道就可  相似文献   

17.
把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记者和通讯员来说,是容易做到的事情。然而,现今在新闻写作中最大的毛病,是写法单调,令人读之乏味。那么怎样才能把新闻报道写得活灵活现,生动活泼呢?我以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努力追求新闻报道的动感。在以往的新闻报道中,人们一般只注意追求一  相似文献   

18.
宏观思维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对经济报道尤其重要.这既是由新闻报道的普遍性要求决定的,也是由经济报道的特殊性决定的.人们对于经济事实的感受和经济新闻报道之间是有差别的.经济事实在生活中是零碎、复杂和多侧面的.而经济新闻报道的责任在于,把读者零碎、复杂和多侧面的感受变成整体的和全面的.也可以说是从全面和整体的高度,向受众解释他所感受到的零碎、复杂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9.
消息是整个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一种体裁。由于消息的本质是用最短的文字、最快的速度传递信息,因而它历来是新闻的主体。但是近一两年来在新闻报道中,消息的主导地位已经动摇。就拿报纸来说,许多报纸把主要精力用在专版、专刊以及周末版上;即使在要闻版上,消息所占的“地盘”也  相似文献   

20.
—VR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中,并由此产生新的新闻报道样式,即—沉浸式新闻".新技术的应用必然影响着新闻报道方式以及新闻传播过程.本文以—媒介技术决定论"为分析视角探讨—VR技术"给新闻报道带来的影响,分析—VR技术"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发展和不足,为今后新闻报道做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