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任务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2.创设情境,让学生领悟课文蕴含的意义,进行创造性想象。二、教学过程(一)板画动物,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两种小动物,它们是谁呢?请看黑板(画“乌鸦”“狐狸”)。学生说后,老师板书课题。老师边指课题、板画,边说:“咱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发生在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一件事情。请大家先猜一猜在它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么,在它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3遍,思考这个问题,并画出…  相似文献   

2.
李晓晶 《师道》2004,(3):33-34
“女老师上讲台前必须化上淡妆”这是上海某所小学的一条“奇怪”的新校规。据悉,该校对女老师开出了从“上”到“下”的美丽工程清单:从进校门起,老师的头发不能染色,不能穿超短裙、吊带衫,不能穿有搭扣的鞋子。而且校方将此作为评价师表形象、明班组的关键一分,新校规获得绝大多数学生和老师的叫好声。有人认为,老师为学生容,“容”的过程就是美育的过程,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完美的化身,点点滴滴的展示都将调整着学生的行为准则老师化淡妆.温尔雅,大方得体,既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也会让学生产生美的感悟.但也有人持完全相反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当中小学生产生不能实现的幻想时,他们最愿意倾诉的对象是母亲,最不愿意告诉的是老师。调查表明,这主要是由于母亲不打击、不否定、不嘲讽和愿意为孩子保守秘密;相反,部分老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方法不当,导致学生生厌。调查者同时给出了父母、兄弟、姐妹、同学、老师5种诉说对象,供上海、北京等地的1888名中小学生排列顺序,统计时,排序越靠前的对象,得分就越高。结果表明,“妈妈”一项以3.37分名列第一;其次为“爸爸”(3.08);“同学”3.05;“兄弟、姐妹”(2.79);而被中小学生排在最后一位的是老师(…  相似文献   

4.
《树叶画》是九义教材第三册的一篇说话训练。上此课时正值初秋时节,教学中我们依据“玩玩———做做———说说———夸夸”的思路设计本堂说话课。课前准备:老师组织学生到校园附近拾落叶,一边认识各种树叶的名称和形状。一、赏画揭题1.一上课老师说:“小朋友,老师收到了一份秋姑娘送来的礼物,大家想看看吗?”(出示六幅树叶画请学生欣赏)老师问:“这些画漂亮吗?你发现这些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这些画都是用树叶拼成的)2.老师小结:“原来用各种各样的树叶也可以拼贴成画。我们给这样的画取一个什么名字呢?”(树叶…  相似文献   

5.
会欣赏才会分享.老师对学生的欣赏会使学生心灵舒展愉快放飞,学生对老师的欣赏会让老师精神鼓舞不辍耕耘.教师和学生对高考试题的欣赏,能够把握教学的重点,感悟考试的热点,分享考试的快乐.2009年的高考数学出现了不少新题、“亮题”,这些“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让人深思,值得欣赏.  相似文献   

6.
文[1]中,连春兴老师对自己设计的四种“椭圆第二定义”教学方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椭圆、双曲线第二定义”的教学,笔者亦有同感,常常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尽管学生对第二定义有兴趣,但其在教材中的出现依然像“帽子底下蹦出一只兔子”(波利亚语).连春兴老师设计的方案4,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但仍有疑问:  相似文献   

7.
华应龙老师执教的“孙子定理”的设计意图及课堂宴录在《小学青年教师》(2006.09)上发表后,引起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共鸣”。华老师接受挑战,敢为人先.把数学名题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进行切实有效的引领,把数学外在的“冰冷的美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火热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神州学人》2001,(11):50-50
在学校称呼老师最安全的方法是用“教授”(Professor)。若知道老师的姓,亦可称呼为某某教授,但不要称老师为先生(Sir),尤其是对女老师,因为她们可能会在意。也不要随便直呼老师的名字,除非老师告诉学生可以这么做。 老师的授课方式有: 1.演讲(Lecture)——老师讲学生听。 2.研讨(Semminаr)──学生先自行看书或做完功课后,再到课堂上和老师讨论,多为小组方式。 在美国念书有许多作业(Assignment),几乎每堂课都有,有的老师也许一开始就告诉你这学期每堂课的进度和作业,有的则…  相似文献   

9.
有幸拜读了安凤吉老师的课例《不等式的性质(第3课时)》,总体感觉是颇有新意.在整节课的设计中,安老师充分注意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实践.学生参与、学法指导、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用意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注意形式化与强调本质等,在这节课中都有很好的体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安老师在这节课中还特意准备了三个预案,这种做法正是关注学生的具体体现.在当今以人为本、开放民主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预设好的“最优”思路进行,他们最常而且也最应按照属于他们自己的思路来思考.这样,课堂上节外生枝的现象不仅正常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老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他们的最好角色是“引”,而不是“牵”.《学记》一书中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三条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一周的外出学习,让笔者感觉和学生们有好久一段时间不见了,今天是这些天来第一次给他们上课,笔者带着一份好心情站到学生面前,这节课是在三(1)班,一进班,就听见“哇,哇……”‘的欢呼声,看着这群久违的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可爱,不加掩饰的把那张张可爱的笑容绽放在他们的脸上,一个女孩子发话了:“老师,您这儿天哪去了啊,我挺想您的。”笔者回答了,“老师外山学习去了。”还有一男生说:“老师我也挺想您的。”“老师您的新西装好漂亮啊,老师您穿西装真好看。”接过同学们的句句赞美声,笔者的心里也甭提有多高兴.笔者也把一声声“谢谢!”送给他们.  相似文献   

11.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要活就必须念好“我、新、准、精、趣”五字经。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始终紧扣学生心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突出一个“我”字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以“我”为例、这个“我”字,既包括自身,又包括亲戚、朋友等与我有关的人和事。举这样的例子,好处是:(1)能增加可信度。因为所举主人公就是站在眼前的老师或与老师有直接关系的人,发生在老师身边的事,使学生感到熟悉可信。(2)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对老师及与老…  相似文献   

12.
1 教材分析 1.1 教学内容 “平移和旋转”的内容在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被安排在八年级(下)第二十章,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及其性质、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简单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的初步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学习了图形与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对数的认识已扩展到实数.通过学习“平移和旋转”,结合八年级(上)已学的“轴对称”,使学生对图形与变换中的全等变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渗透让学生用图形变换(此处指全等变换,下同)的视角考虑空间与图形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水果贸易市场。①一个苹果重200,一箱苹果重15(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②请学生估计(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这一车苹果的重量。2.请学生说说对“吨”的认识(同时揭示课题:《吨的认识》)。[教师意识到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对“吨”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让学生说说了解了“吨”的哪些知识,初步感知较大的而且非常重的物体可以用“吨”作为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  相似文献   

14.
笔者参加了一次教学竞赛观摩活动,教学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结构分为“复习导入、新授、练习、小结”四个阶段。在“新授”这个阶段又分成了“教12,教13,教14、15、110,归纳概括”四个环节。在“教12”这个环节又安排了12个程序:(1)课件出示一个饼,问:分给你最喜欢的两个人,怎样分才是最合理的呢?(生:平均分);(2)平均分是什么意思?(生1:分得一样多。生2:分成4块,每人两块);(3)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饼”分分看(学生用剪刀剪开);(4)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把两…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多次反复强调,要求将其贯穿于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而且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而现实情况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不闻学生琅琅的书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成了老师的事,而不是学生的事。许多乡村和边远山区的学生.即使念完高中.也只会一点“椒盐”普通话.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6.
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没有出现偏题、怪题,都是考查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知识.高考之后。老师都说:题不难、不怪、不偏;学生也说:感觉可以、不会很差.但分数下来之后,老师困惑、无奈;学生伤心、惊叹.问题出在哪儿?——基础不过关(即基础知识、基本运算、基本数学方法不过关),基础的缺陷造成了容易题拿不稳(分),中档题拿不全(分),高难题拿不到(分).要抓好基础的落实,必须落实好两个“针对”,一要“针对高考”,二要“针对学生”.所以要根据高考实际,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抓好基础,抓好落实,即所谓“以纲为纲、以本为本”.高中数学的基本技能很多,最重要的是运算能力,考生应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读完许奇峰老师《在文学经典阅读中积淀祖国传统文化——执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感》一文(见本刊2007年第7期),很佩服许老师有如此深的祖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许老师对教材的深度拓展和挖掘,使得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对“‘三’字文化”的渗透,对“名著内涵”的体会,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熟悉的名著《西游记》,对其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不仅情节生动,而且意义深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某小学一年级考试,有这样一道填充题,“1个()和1个()组成11。”其中一个学生是这样填写的:“1个(7)和1个(4)组成11。”评卷老师给了“X”,原因是标准答案是:“l个(10)和1个(1)组成11。” 从学生方面看,确实,班上绝大多数学生所填写的答案是标准答案。老师教学中是按标准答案来教的,而这位学生没有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是按照另外一种方式来思考的,这种独立的思维方式给出的答案,从广义上讲是正确的,应该肯定,答卷上该给“√”。 从教师方面看,在大力推行创新教育的今天,老师还以是否符合标准答…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片段一:感受“面在体上”、“面从体得”1.从“体”上找“面”。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长方体,能不能从上面找到你认识的图形?(一位同学上台演示.边说边摸。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从一个面上揭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让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20.
沐浴着新课程、新理念的阳光,我们明白了:老师不是“救世主”,老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鉴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真拜读了贵刊“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的课例(一),用新认识仔细审视教学过程,颇有感受,道来请专家、同仁斧正.1 亮点1.1 情境创设有滋有味课例(一)用学生们天天不离的学校作背景,创设出具有挑战性、探索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数学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