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跨学科与学科交叉研究从传统学科之间关系角度看,有关交叉学科性质的研究活动至少有三种形态:一是多学科性的活动。如美国大学里的通才教育,虽就某位教授来说,他所讲的仍是自己所从事的某一门学科知识,但这种单学科却是多学科计划的一个部分,作为接受者学生来说,他...  相似文献   

2.
跨学科培养博士生促进学科交叉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跨学科培养博士生,是培养跨学科人才,推动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的重要途径。作者探讨了开展跨学科培养博士生,培育高水平跨学科创新人才,促进学科交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学科交叉渗透与学科发展研究李志平高等学校的学科是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经济进步和国防力量提高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并在发展中形成了满足各类需求的相应功能。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学科功能逐步增加的过程,即学科发展的过程,其主要动力是学...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跨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思维形式,更是一种新的挑战。在教学中将地理和美术、生物、信息技术、数学、历史等知识渗透融合,可以丰富地理知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协调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经济社会对高质量复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跨学科交叉融合是高等院校适应人才需求市场、促进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颠覆性创新、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路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典型的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特性的复合型专业,注重管理理论基础和技术应用实践的双重发展,但信管专业始终面临专业定位模糊、实践教学不充分等问题。文章着眼于“新文科”建设,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交叉融合发展的逻辑支撑下,立足信管专业的建设现状,梳理归纳信管专业学科融合的主要类型和先进实践模式,探究信管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学科研究这个术语在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中出现得比较晚,但类似的研究方法实际上很久之前就有所运用。回顾高等教育学跨学科研究发展历程和方法,正视高等教育学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和问题,以此来推进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和跨学科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随着一九八五年全国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的召开,特别是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热忱倡导,一个研究交叉科学、普及交叉科学的热潮正在全国初步形成。什么是交叉科学?它的含义是什么?国内外有哪些主要观点?它对教育有什么影响?目  相似文献   

8.
高校跨学科在知识生产、服务经济社会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重要性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但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国外普遍认同的“Interdisciplinary”(跨学科)与本土化语境下的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的概念关系尚不明确;二是实践中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之间的区分模糊,任意交叉现象明显;三是学科交叉演变为交叉学科的过程,尚未与国外的跨学科分类研究相对应。高校跨学科过程是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基于整合程度的不同,在瞬时性上体现为不同的类型。学科性是高校跨学科演变的关键维度,也是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演变的本质区分。因此,基于学科性维度,探讨了“Interdisciplinary”与“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的概念及其在分类上的对应关系,以加强国内外在跨学科研究上的沟通对话,促进高校跨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板块学说的创立、发展与学科交叉的关系。提出:(1)学科交叉是板块学说建立、发展的前提。(2)学科交叉是地球科学本身发展的必然。(3)板块学说中的学科交叉之所以成为可能,与一大批善于综合思维的学者的崛起有密切的关系。作者认为板块学说的建立为交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是交叉学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人才培养与高校学科组织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大量的社会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解决要依赖跨学科和多学科的协同作战 ,社会呼唤跨学科人才 ,文章对什么是跨学科人才 ,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以及与此相联系的高校学科组织创新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指出学科性与跨学科性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现代大学学科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尝试从统一与多元、部落与文化、专业化与劳动分工、市场与组织等一般性分析范式,探讨学科的多维性与复杂性,以解释学科性与跨学科性之间的矛盾。综合运用各个学科提供的范式比较学科性与跨学科性的支持性因素以及二者的平衡机制。认为跨学科的发展并不能消解传统学科存在的意义,二者的矛盾关系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大学组织学术细胞发展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学科交叉与创新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一、创新研究需要重视和加强学科交叉2 1世纪 ,伴随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竞争愈加激烈 ,而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随着世界科技进步速度的加快 ,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因此 ,综合国力的竞争已逐渐演变为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竞争中是否具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则是起着决定科技实力能否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为此 ,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加强研究工作的创新性 ,抢占科技制高点。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决定了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既要拓展知识面.又要变革思维.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市场调查显示.在就业市场中.“单一型”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开始下降;各行业、各地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企业更青睐具备“多功能”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测度传播研究中的学科交叉跨度问题,给出了建立用于测度交叉跨度的学科谱系的基本思路;把对学科的描述转化为某种测量,这种测量经由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到达定距测量的层次.文章从学科序列既可综合使用又可分别使用两方面.说明了根据该序列测度传播研究中学科交叉跨度的处理方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还就传播研究中学科交叉方法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过去,学校教研多以学科为单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这种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比较强,但容易受到学科特点的限制,导致教研形式单一,教师视界狭窄。新课程实施后,为了打破学科界限,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以“看  相似文献   

16.
过去,学校教研多以学科为单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这种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比较强,但容易受到学科特点的限制,导致教研形式单一,教师视界狭窄。新课程实施后,为了打破学科界限,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可以“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听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为原则,建立跨学科听评课制度。  相似文献   

17.
加强学科交叉促进学科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学科间交叉融合对推进学科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天津科技大学在学科交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学科交叉促进学科协调发展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人们现在普遍相信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但生物学的发展是多学科综合努力的结果,而不仅仅是由传统的生物学家们推动的.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所指出的,20世纪生物学的重大发现DNA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分别是由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发现和阐明的.今年3月,<自然>杂志发表一系列文章,介绍生物学与物理、化学、数学等定量学科的交叉前景以及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私人基金会等在这些交叉学科方向上所进行的实践.学科交叉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很有必要将跨学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一个战略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及其实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推进跨学科研究并在较高层次上与其他学科达到"整合",首先,要明确哪些理论与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属的,亦即其他学科无从替代的;其次,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认识论探究为基础,形成跨学科的链接点;再次,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大实际问题的探讨,通过互动协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并获取跨学科"产品"。  相似文献   

20.
跨学科是针对学科知识脱离现实、单学科研究无法解决社会综合性问题等不足而出现的新思潮,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思路。当前我国的教师培养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具有明显的学科建制特点,受此制约,大部分中小学尚不具备直接开设跨学科课程的成熟条件,尝试学科课程的跨学科实施是当下的理性选择。从学理来看,学科与跨学科的分合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统一逻辑,学科课程的跨学科实施彰显了学科知识面向现实世界的本真属性。跨学科实施学科课程,要克服以往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机械叠加的倾向,明确跨学科整合的核心机制,通过多学科联动服务来解决复杂性现实问题,借助相关学科知识间的意义贯通促进学生对结构化学科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实现各学科的有机统整。跨学科实施学科课程,应超越学科各自独立的运行逻辑,重构知识的多维立体关系,实现学生学习与研究的一体同构,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动态的限度把控,保持学科与跨学科属性间的适度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