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营造和谐、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由教师设置问题的主线.引导学生张开思维的空间,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提问.鼓励他们最大限度的发现问题,同时给予方法的指导.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2.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概念、定理(公式)及解题等 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罢了。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启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本人结合自己数学教学工作的探索和体会,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缘起 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答,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存在着以下误区:①描红式.就是学生只限于提出类似于原来题目中的问题,别人提出什么问题,他跟着也提出类似问题,停留于依样画葫芦,没有自己的主见,做一些表面的应付.②保守式.受应试的束缚,有的教师为了确保学生在提出问题并解答这一环节不扣分,刻意要求学生提出的问题简单一点,只让提出早已学会的、轻而易举就能解答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极力唤醒学生心灵深处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个性。结合本校课题研究中的实际教法,下面谈一谈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6.
当今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创新来源于发现问题,问题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前提。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数学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落实课程标准,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本人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8.
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参与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因此,数学新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笔者的实践,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0.
孙彦丽 《辅导员》2013,(18):57-57
<正>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定理、概念、要领、证明、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的环节。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定理、概念、要领、证明、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的环节。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呢?  相似文献   

12.
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 ,从学生主体角度分析习作过程 ,激发生活回忆是基础 ,产生丰富情感是保证 ,构思有序表达是关键 ,形成文字是结果。当前 ,应确立学生的人本地位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重视情感的动力作用。激趣———乐于习作的前提。 其一 ,以身示范。在习作指导前 ,根据题目 ,根据自身的童年生活经历 ,教师写下水文。指导时 ,读给学生听 ,给予学生一种新鲜感 ,从而唤起他们对类似生活的回忆 ,激发他们交流的欲望。其二 ,巧设情境。爱听、爱玩、爱看、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创设情境 ,通过欣赏画面、小…  相似文献   

13.
14.
(一)利用猜想与结果的矛盾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在科学学习中,学生能以相关的经验为基础,事先形成对将要发生的结果或现象的一种预期,这就是猜想。当猜想与结果发生矛盾时,能够引起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是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一切探究源自问题,问题是产生探究欲望的根源。学生有了问题,就有可能对探究活动产生兴趣,才能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而在探究活动中,新问题的产生又能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因  相似文献   

16.
现代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就其认知过程的实质而言,就是学生从有疑到无疑的无限循环的反复转化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善问,正反映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在深入,智能在发展。目前课堂中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况令人担忧。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呢?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就是一种提出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的过程".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什么样的问题,就决定什么样的思考.因此,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主动的学习者.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化学课程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它的核心理念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化学的学习过程应该是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过程.所以,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质疑优化)、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挥想象)的能力,就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个问题是一种创造,学习物理的首要环节就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且能提出问题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独立思考的开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问可提;三、指导提问的方法,使学生会提问题。  相似文献   

20.
探究学习,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程,即学生在学习中要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即教师引导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