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验中,我们常用碘证实淀粉的存在,这是利用了中学生物教材中所说的“淀粉遇碘液成蓝色”的特性。但在实验中常出现淀粉溶液(包括市售可溶性淀粉)在遇一定量的碘时出现颜色后又立即消退的现象,或者颜色也不一定是蓝色,有时会出现紫蓝、紫、紫红,甚至是赭色等。这是什么缘故呢?  相似文献   

2.
1淀粉的结构淀粉是植物细胞中以贮藏状态存在的多糖。其分子通式为(C6H10O5)n,C6H10O5表示一个葡萄糖单体,n为葡萄糖单位的数目,从数百至数千不等。淀粉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2种。一般植物体内的淀粉都含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不同作物的淀粉中两者所占比  相似文献   

3.
影响淀粉与碘显色的因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支链淀粉与卤素单质碘作用呈紫色 ,直链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实验室常用到直链淀粉这一试剂 ,因为它的水溶液与碘作用呈蓝色这一特性不但可用于定性检验淀粉或碘的存在 ,而且还用于定量分析 ,如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碘量法就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来指示终点的。因此研究“影响淀粉与碘显色的因素”很有实际意义。我们选用分析纯的可溶性淀粉、无水乙醇、化学纯的碘片、盐酸等试剂 ,用比色管作反应器 ,肉眼观察实验现象 ,初步探讨了浓度、温度、酸度、I- 含量、乙醇含量、淀粉新鲜程度等因素对该显色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淀粉的结构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以贮藏状态存在的多糖。其分子通式为[C6H10O5]n,C6H10O5表示一个葡萄糖单体,n为葡萄糖单位的数目。从数百至数千不等。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粉末,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2种。一般的淀粉都含有直链和支链2种分子,天然淀粉中直链淀粉约占10%-30%,支链淀粉约占70%-90%。  相似文献   

5.
1问题提出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是检验碘或淀粉的验证性实验。近年来许多中学化学教材对该实验进行了介绍,但都局限于简单实验现象的说明,笔者用市售的碘水和自制的饱和碘水分别与等量淀粉反应,在实验中发现,其显色用量、显色时间明显不同,在此基础上,定量地探究了影响碘淀粉显色的其他一些因素,从而为增进碘淀粉显色实验的演示效果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碘遇淀粉变蓝色。然而,学生在做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实验时,笔者发现往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色;加热,发现溶液的蓝色会变浅甚至会消失,冷却时,又恢复为蓝色。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笔者从温度、溶液酸碱性、溶剂、试剂体积分数等方面设计系列实验,探究淀粉与碘显色反应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苏教版《实验化学》中碘-淀粉显色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同学们的生物学和化学学习中经常用到淀粉遇碘变蓝的化学知识(反应条件是指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淀粉是植物体内最为重要的贮藏性多糖,在植物体内如种子、块根、块茎中含量特别丰富。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呈球形、卵形、不规则形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检索和动手实验发现教材中"碘遇淀粉显蓝色"的结论有失偏颇。实验结果表明碘遇淀粉显色与多种因素有关,碘遇直链淀粉变蓝色,遇支链淀粉变紫色,遇混合淀粉则显示蓝与紫之间的混合色。分析了鲁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材(下册)一个演示实验中"碘遇淀粉显色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并对现行化学教材和生物教材中对碘遇淀粉显色现象的描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淀粉遇碘变蓝,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常识。如果加热变蓝的淀粉溶液,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在一次学生实验中,一位学生突发奇想,把已经变蓝的液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不料产生了如下实验现象:蓝色的液体渐渐变为无色。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了给学生一个解释,我们查阅了淀粉与碘的相关资料,了解到了蓝色褪去的原因。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这是由淀粉本身的结  相似文献   

11.
在用碘检验淀粉的实验中,常出现碘使淀粉变蓝后,过一段时间又褪色的情况。主要是碘与淀粉形成的络合物不稳定易分解,所以褪色。实验时,在碘液中加少量的盐酸或变蓝后加少量的盐酸,就会避免褪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显色反应及其原理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诸多实验中,有一类是通过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与某些化学试剂作用,产生特定的颜色,用来测定生物组织成分或方便观察生物组织结构。本文中,笔者把这一类实验统称为生物显色反应。由于这类实验的结果或过程往往有相同或交叉之处,所以,学生很容易把不同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混淆起来,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实验教学的体会,现就生物显色反应相关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问题加以归纳。  相似文献   

14.
15.
曾波 《生物学教学》2001,26(6):42-43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册(上)及生物《教师教学用书》上,讲到种子的主要成分淀粉时,都认为在淀粉液中滴加碘液,淀粉液将变蓝。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淀粉遇碘为什么会变色?变成什么色?这还得从淀粉说起。  相似文献   

16.
<正>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两个实验都使用到碘液。那么,淀粉遇碘液是否都显蓝色呢?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我们发现,用买来的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液与碘液反应不显蓝色,而显棕红色!后来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我们用同一包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或米饭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馒头、米饭中含有淀粉,但淀粉是没有甜味的。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既有牙齿和舌的作用,又有唾液的作用。牙齿对馒头和米饭的消化仅仅是把馒头或米饭嚼烂和磨碎,而不会让其中的淀粉变化成别的物质。舌的作用也仅仅是起到搅拌的作用,也不会让淀粉变成别的物质。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或米饭时产生的甜味与我们吃过的麦芽糖的甜味很相似。既然牙齿和舌的作用不能改变淀粉的成分,那么淀粉变成有甜味的物质——糖只能是唾液的消化作用产生的结果。你可做下面实验来探究验证。  相似文献   

18.
钱爱君 《政治课教学》2014,(3):72-72,F0003
中学化学教学经常通过实验来检验某种物质的存在,比如“淀粉遇碘显蓝色”是很灵敏的显色反应,既可以检验淀粉的存在,又可以证明碘的有无。然而,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却遭遇了对教材内容的惊人“颠覆”与尴尬。在实验中,笔者用同一包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液与碘反应,却不见“经典蓝”,而显棕黑色!学生一片哗然,笔者也感到愕然。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笔者带着疑问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同时以这次失败的实验为起点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显色剂 HCSDAA ,研究了 HCSDAA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OPE-8的显色反应 .在 0 .16 mol· L-1Na OH碱性介质中 ,HCSDAA与 OPE-8形成稳定的缔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5 80 nm处 ,OPE-8含量在 4~ 16 mg/2 5 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 OPE-8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字化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相结合的理念,利用数字化仪器探究“苯酚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酸度计清晰展现图像和数据等信息,使学生深刻了解显色剂的种类、用量和溶液酸度等实验条件对显色反应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显色反应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