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词家的代表,经历坎坷,命运多舛,其词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李清照词作中的"愁"在其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婚前是少女的伤春闲愁;婚后是夫妻分别的寂寞离愁;南渡孀居后则是国破、家亡、夫丧的离乱悲愁。  相似文献   

2.
待字少女的李清照,闺中多暇,总是喜欢把惜春思春的愁,写得朦朦胧胧、轻轻淡淡,抒发了她对时光流逝的惋惜。研究李清照少女时代的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南渡前后李词变化以及词人的生活、创作和心路历程,关注古代知识女性在封建社会的处境,进而可以更好地评价李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李明 《成人教育》2009,29(6):90-91
待字少女的李清照,闺中多暇,总是喜欢把惜春思春的愁,写得朦朦胧胧、轻轻淡淡,抒发了她对时光流逝的惋惜。研究李清照少女时代的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南渡前后李词变化以及词人的生活、创作和心路历程,关注古代知识女性在封建社会的处境,进而可以更好地评价李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三册 (人教社新版 )选入了李清照的两首词 ,这两首词都是以写“愁”为主题的 ,但同是写“愁” ,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首是表达对丈夫深切思念的闺愁 ,一首是表达国破家亡之恨的悲愁。从创作时间上看 ,一首是作者前期的作品 ,一首是后期的作品 ,从写“愁”的不同 ,可以看出李清照词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的变化。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 ,在我国文学史上 ,尤其在词的创作领域内 ,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词作以一一二七年赵宋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词人主要运用自然朴素的语言和女性特有的委婉细腻的手法 ,抒发真…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武陵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词五首>里的第四首,<醉花阴>是本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的一篇词作.两篇词作是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醉花阴>写于南渡前少妇时期,丈夫赵明诚在新婚不久就负笈远游,重阳佳节又至,李清照写此词以表离别之愁,相思之苦.<武陵春>写于南渡之后,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因病离去,过着颠沛流离孤苦的生活.作此词时,易安已经53岁,半生的孤苦无依,让词人愁绪满腹,这种家国之恨已不是能用简简单单的"愁"字能够概括的了.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雅致清秀,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的愁以靖康之耻为界分成两个大部分,分析前后期的愁词,从中得出结论:前期的愁词表现为离别相思之愁,后期的愁词表现为家国之愁。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7.
解剖李清照的词,可了解女词人的感情世界。无论南渡前后,词中所表现出的凄清孤寂的女性情怀都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她的"个人化"特征的写作,无论在艺术成就上还是女性自我的人格形象的塑造上,都达到了古代女性写作的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南渡为界,对李清照的前后期作品进行鉴赏,从而感悟李清照词前后风格的变化,以期更好地欣赏这位女词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也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其词不论是写少女的闺愁,还是写少妇的离愁,抑或是写老年孀妇的哀愁,都是那个苦难时代的真实反映,读来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南渡为界,对李清照的前后期作品进行鉴赏,从而感悟李清照词前后风格的变化,以期更好地欣赏这位女词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从李清照词作描写愁情这一角度入手,运用王国维的境界说分析了词作描写的愁情境界,说明其词已经达到情与景的完美统一;文章又以李清照南渡前后为界来分析其愁情境界的类型,对愁情境界的类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南渡前期淡淡的轻愁;第二,南渡后期浓浓的哀愁。  相似文献   

12.
尤佳 《考试周刊》2011,(14):23-24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在词这种文学样式的发展史上,李清照一度将婉约词推向高峰,成为"婉约派"的正宗词人。李清照词以靖康之乱为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而无论哪一个时期都体现着"真率、真实、真性情"的特点。她用手中的笔尽情地抒写自己的内心情感,毫不矫揉造作。本文从李清照前后期词的思想内容方面谈谈李清照的词"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李红方 《考试周刊》2012,(48):23-24
在李清照词的作品中"愁"是最主要的意象之一,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李清照的情愁、家愁、国愁等几个方面对其词中之愁进行释读,从而进一步走近李清照,揭示其作品的精深博大之处。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一代词宗”的李清照,她的词可分为南渡前和南渡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李清照生活优裕,其词多写闺情、相思,不乏风韵优美之作;南渡后,颠沛流离,连遭不幸,丈夫病逝,被诬为通敌,后又因改嫁事遭横议,其词题材拓广,风格变为低回婉转,凄苦深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人对酒情有独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与酒也有很密切的关系。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转折点,其生活分为美满幸福和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而她的词及词中所写的酒的含义也因此分为两个阶段,本篇论文从"南渡之前"和"南渡之后"两个部分对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感伤"是宋代词人李清照词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其词伤春伤别哀怨淋淋,哀国悲志更具特色,表现了一种饱含哲理而又脱俗的伤感。本文从"哀愁"、"浓愁"、"思恋"三个角度分析了李清照词对丈夫长期在外做官而产生的相思之愁。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说教材《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作者是李清照。这一单元选取了四位具代表性的宋代词家的作品,将宋词的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词人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写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时代苦难的象征。与同时选入的《醉花阴》互为补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和《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写一个“愁”字,但“愁”的内涵迥异。这反映出李清照生活经历的重大变化。《醉花阴》是她的前期词的代表作,《声声慢》是她的后期名作。笔者试就这两词中所写的“愁”字的内涵进行比较,来粗浅地探讨一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不同风格,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9.
北宋靖康之变后,词人李清照跟随朝廷南渡。李清照的南渡词超越了对闺怨闲愁、离情别绪的抒写,更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其倚声创作表现时代呼声,诉说悲哀心曲,讴歌理想生活,满载着家国情思,不懈地找寻精神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20.
一.李清照前期词中的“愁” (一)少女的浅浅闺愁 十八岁之前,李清照的生活简单而平静,在闺阁绣楼中过着养尊处优的少女生活。但悠闲的日子总会泛起些许少女愁绪的涟漪。深闺独处,不免心生空虚孤寂之感。寂寞的背后,隐然飘荡着一丝少女朦胧的“思春”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