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源泉,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内蕴。在高校德育思想工作中,应注重以国学中的民族精神、诚信观念和仁爱追求,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优秀的民族情怀、行为准则与道德精神。同时,在高校德育实践中,要注重通过国学教育对高校德育教学体系、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及高校德育生态环境的有机渗透与融合,不断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高校德育遭遇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对文化发展提出的挑战。民族精神是民族的守护神,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在新世纪新国情条件下的现实需要。民族精神的教育要纳入高校德育的全过程,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的核心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具有激励功能、凝聚功能、感化功能、先导功能。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当前,在国际国内各种复杂情况的影响下,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与我们民族精神相背离的现象,高校应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全面深入地加强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发展对高校德育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高校德育创新中具有的必然性、必要性,构建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高校国防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  李有祥 《教育探索》2009,(5):102-10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中却存在着教育内容过于简单和缺乏国防教育的良好氛围等问题.在高校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应大力拓展和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营造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国防教育的氛围,并使之与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的重大课题,并提出了在新时期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搞好高校德育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在中职德育课堂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原则和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这三个方面来对我国中职学校的民族精神教育进行探讨,实行现代化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民族精神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凝聚和激励作用,从而不断推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特征和价值功能内在规定了全球化时代高校德育创新的价值目标;确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价值目标是高校德育创新的内在必然;创新德育模式、德育内容、德育载体,实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具有激励功能、凝聚功能、感化功能、先导功能。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高等院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当前,在国际国内各种复杂情况的影响下,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与我们民族精神相背离的现象,全社会应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全面深入地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娟 《江苏高教》2006,(1):128-129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着力点应放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核心内容;二是把人文教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纳入大学德育全过程;三是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周林海 《高教论坛》2004,(1):29-30,48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内容与历程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提高教育实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当代高校德育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惠明 《江苏高教》2006,(1):122-12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代高校德育极为重要的任务。学校德育凸显民族精神的育人功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民族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代高校育人的时代主题,是当代高校德育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具有导向、凝聚、激励、教化的德育功能,它是当前高校德育应对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信息多元化等挑战的必然要求。高校德育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新时期工作的神圣使命,积极探索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当下,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已成为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本文既畅谈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又探讨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策略。一、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德育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其意义在于: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牢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具有导向、凝聚、激励、教化的德育功能,它是当前高校德育应对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信息多元化等挑战的必然要求。高校德育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新时期工作的神圣使命,积极探索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德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育民族精神应与"两课"教学、人文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榜样教育和忧患意识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高校德育实效低下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校历来重视德育工作,但是其实效性低下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高校德育实效性不高内在原因在于:缺乏“心得”的道德教育,高校德育对象的“物化”;德育的内容是教育制度“过滤”的产物,不仅过于保守,缺乏时代性,而且与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相悖;德育方法过于单向,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德育评价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针对以上的问题,应实施有效的德育工作途径,来解决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实效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在浙江的具体体现。新时代,应从动态上把握浙江精神的发展与深化,深度挖掘和研究浙江精神蕴含的德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分析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困境,寻求浙江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从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戴红梅 《文教资料》2007,(10):14-15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以及青年学生求新、求乐、求知、求助的需要,高校德育要针对青年学生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呈现的许多新特点,以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来充实德育内容,认真研究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将高校德育工作按照《意见》要求,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在深入创新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邵艳 《文教资料》2011,(1):148-149
现代大学生需要生命关怀。高校德育生命关怀的缺失包括:高校德育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导致生命关怀的缺失:高校德育内容单一、抽象和封闭忽视生命教育:高校德育模式由“知识性德育+日常性德育”组成漠视生命关怀教育;高校德育的方法过于简单没有发挥道德教育的规范导向作用。要实现高校德育生命关怀,我们必须坚持“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统一: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体的现代德育的内容体系:改进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构建生命关怀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