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延年所著《〈歧路灯〉研究》是一部 34万字的研究著作 ,是作者“七易寒暑”完成的力作 (该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 2 0 0 2年 7月出版 )。《〈歧路灯〉研究》于文本解读最成功之处是突出了《歧路灯》作为教育小说的特色。为此 ,全书开篇《引论》即专为“教育小说”界定意义。我们知道 ,“教育小说”与《歧路灯》为“教育小说”都不是本书的新创。但是 ,“从中国古代小说的实际出发 ,对‘教育小说’名称的内涵给以新的界说” ,这还是第一次。这个界说既是合乎古代小说实际的 ,又便于研究者具体操作运用 ,从而使全书的论述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石和…  相似文献   

2.
《歧路灯》的研究始于本世纪 2 0年代。80年的《歧路灯》研究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三十年代 ,孙楷第、冯友兰、郭绍虞、朱自清等著名学者就对李绿园的生平资料作了初步考证与整理 ,并肯定了《歧路灯》的价值 ;六七十年代 ,河南学者栾星致力于李绿园与《歧路灯》研究 ,成绩最突出 ;80年代 ,《歧路灯》研究曾形成了一个小高潮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另外 ,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学术界自 80年代以来对《歧路灯》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借鉴、继承和发展,不少论者进行了研究。然而,被人斥为道学气十足的十八世纪长篇小说《歧路灯》,与历代被目为“诲淫”之作的《金瓶梅》又有什么联系呢?《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在《歧路灯自序》和书中,多处批评贬斥《金瓶梅》。然而,我们从《歧路灯》中发现这位以道学家面目出现的李  相似文献   

4.
《歧路灯》的故事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路灯》与《型世言》有很深的渊源。《歧路灯》与《型世言》第十五回故事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且许多细节也相似或相同:《歧路灯》第二十九回与《型世言》第二十七回的故事情节相似,且有的细节描写也颇为相同。因此,可大体推定李绿园以《型世言》第十五回作为《歧路灯》故事的直接渊源或者是蓝本,同时,也借鉴了同书中的其他故事情节,敷衍成了自己的小说。  相似文献   

5.
题材创新与题材融合的和谐统一,是《歧路灯》题材上的美学特色,其具体表现形式便是公案片断与世情小说、教育小说的有机结合。对这一美学特色具体内涵的探讨可分两个层面:一是将《歧路灯》中的所有公案片断看成一个整体,从题材融合、主人公形象塑造、结构布局、主题表现等角度进行探讨与考察;二是将《歧路灯》中的每个公案片断均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观察对象进行探讨与考察  相似文献   

6.
李绿园《歧路灯》从理学家教化的立场学习借鉴戏曲艺术,大量描写了乾隆年间从京师到河南首府开封的戏曲活动,在形成《歧路灯》内容与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加强并丰富了古代小说与戏曲两大艺术门类的融和交流。《歧路灯》作为一部章回小说,同时也是研究清中叶戏曲特别是河南中州地方戏曲艺术的宝贵资料。《歧路灯》的这一文献价值已经并必将更加受到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歧路灯》中的人称代词"您"可以做主语、兼语、宾语、定语和同位语,除做同位语用于对称外,其余基本上只能作复数理解;《歧路灯》中"您"并无尊称用法,学者所举《歧路灯》中表尊称"您"的用例均值得商榷;有学者认为表尊称的"您"来源于"您+亲属词"这一结构,但从《歧路灯》及其他语料并不能看出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8.
李绿园撰著的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是研究十八世纪中原官话的重要语料,很多词语至今仍保留在河南方言之中。《歧路灯》一些单音词和复音词的意义可以通过方言用例得到恰当的解释,省略式复音词则可以通过形式还原了解其意义。在今后对《歧路灯》的语言研究中应充分重视各种版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夏敬渠的《野叟曝言》和李绿园的《歧路灯》,对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描摹都文笔出色,善将口语、俗语入书,寥寥数笔,人物凸现。二书都受到讲唱文学和《金瓶梅》的影响。夏敬渠长于夸饰渲染,几将英雄儿女写成神魔;而李绿园文字朴真写实,苦口婆心教育子弟。二书都是宣扬教化型小说:《野叟曝言》见道学之虚伪,炫才是其败笔;《歧路灯》见理学之冬烘,说教是其不足。  相似文献   

10.
隋唐以来创行的教育和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到明代考试内容有了改变,乡会试首场改为试八股文,取《四子书》和五经命题,谓之制义,亦称经义. 对于这种八股考试的内容和作法,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颜习斋等均表不满。《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在当时也是对八股文持异议的人物之一,他的《歧路灯》就是形象化证明。  相似文献   

11.
《歧路灯》“把”字句可分为工具式、处所式、处置式、否定式等几类;融合式“把”字句、“把”共管多个宾语及“把”后谓语动词的消失等是《歧路灯》“把”字句的特殊形式;《歧路灯》里用于表处置的“把”字句占绝对优势,而且多用于口语中,“将”字句已经或即将从当时口语中退出。  相似文献   

12.
从词语的发展和使用情况、内部结构与《史记》和《金瓶梅词话》以及现代汉语倒序词的意义对比等方面来揭示《歧路灯》中的倒序词的特征,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倒序词的发展变化复杂,具有连续性、不对称性、反复性,而《歧路灯》中的倒序词还具有浓郁的方言色彩。  相似文献   

13.
《歧路灯》中共有75个程度副词。就其句法分布而言,主要包括"程度副词+形容词""程度副词+动词/动词短语""程度副词+名词""形容词+程度副词""动词+程度副词"等五种结构。就其标量功能而言,《歧路灯》中的程度副词可以分为绝对过量级、极高级、次高级、次低级和相对最高级、较高级、比较级、较低级,标示极量、高量、中量和微量。就其扩展形式而言,《歧路灯》程度副词的扩展形式可以充当谓语、定语和宾语等。通过对《歧路灯》和《红楼梦》两部同时期的著作的比较,可以看出,两者程度副词的具体表现和使用频率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歧路灯》现实主义局限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传统美学注重把伦理道德中的善恶观念作为判断美和丑的主要标志,因而各种题材的小说作品都力图把自己纳入伦理道德的轨道,《歧路灯》也不例外;《歧路灯》给谭绍闻安排了一条策名仕版的道路,适应了读者要求完满的趣旨;时代的矛盾及作者阶级、世界观的局限,也使作品出现了理性的评价与感性的错位  相似文献   

15.
《歧路灯》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这与作者对儒家"心性"说的独特理解与创造性的运用是分不开的。《歧路灯》中对谭绍闻堕落与浪子回头的描写,形象而生动地演绎了儒家"心性"说。  相似文献   

16.
该文把《歧路灯》的思想内容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教育主题,作者通过对主人公谭绍闻教育失败的描写,分别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几个方面为读者点燃了一盏歧路之“灯”。二是揭露现实,此书对封建末世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广泛的揭露和批判,成为映射社会的一面“镜子”。作者对教育如此关注,正是出于对行将没落的封建末世的忧患。这两个层次可谓是“灯镜相映”——互为表里密切相连妙合无限!  相似文献   

17.
《歧路灯》中的"用心读书,亲近正人"是该书的灵魂和核心,是作者给广大年轻读书人提供的一个具体修身成人的方法,具有儒家修身方法论的意义;同时,作者也明确阐释了实践这种方法所需要的家庭环境和个人主观意识两方面的因素。总之,"用心读书,亲近正人"是把握《歧路灯》思想内涵的一把金钥匙,且对今天的教育具有重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歧路灯》是十八世纪李绿园所著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一百零八回.约六十余万言,“是一部描写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普通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歧路灯》成书之后,一直流传不广,埋没了近二百多年,从1981年栾星的校订本出版后,引起了我国文艺界的重视。笔者认为《歧路灯》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有一定的价值。李绿园原籍河南新安,他的一生几乎与十八世  相似文献   

19.
苏杰 《现代语文》2010,(3):148-150
清代小说《歧路灯》是研究18世纪中原官话的宝贵资料。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结合文本校勘,对《歧路灯》中几个"字面普通而义别"的常用词进行考辨,认为:"今夜"可表示昨夜,"年纪"可表示年老,"没意思"可表示没什么不好。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的《歧路灯》处在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演进的过渡阶段,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方面对《歧路灯》中"啥"类疑问代词的具体用法做了详尽地静态描写;另一方面,对于《歧路灯》中"啥"类疑问代词所反映出的时代和地域色彩也作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啥"是一个地域性较强的方言词,在所考察的文献中,只在河南以及山东方言的局部使用。今天河南方言中"啥"仍十分活跃,大部分河南话基本只用"啥",不用"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