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从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古老土地上走出的学者.他睿智、儒雅、有担当,面对一系列世界级难题.他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大胆探索.奋力拼搏.取得了油气勘探技术多项创新性成果。接到记者的电话.张刘平谦逊地说:”应该多采访一些更年轻的专家.给他们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正"我最爱的还是数学。"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许晨阳说。"这话太太听了会不高兴吧?"有媒体记者打趣道。"她可能也同意。"许晨阳如此回应。这是日前许晨阳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的一个插曲。不久前,凭借"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做出的极其深刻的贡献",许晨阳荣获2017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在此次获奖的三位科学家中,他比施一公、潘建伟小很多,是唯一的"80后"。与一般人印象中的数学家大不相  相似文献   

3.
周松源 《科技通报》2000,16(Z1):53-59
浙江的油气勘探在东海海域取得了突破,沿海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经验,建立了小规模产能,但陆上油气勘探主体没有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浙江的油气地质条件相当复杂,海相盆地有较好的烃源条件,但经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改造和破坏,整体封盖条件已不具备;陆相盆地缺乏生油条件。其次,缺乏适合南方海相领域特殊性的油气地质理论指导,找油观念落后;勘探技术不配套,关键技术不过关。浙江的常规油气勘探可以坚持不懈地探索,需要认真总结油气地质规律。提出一个找油理念,认为浙江油气光辉灿烂的明天要靠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浙江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如浅层生物气、致密砂岩气、甲烷水合物、煤层气、沥青、水溶气、深源气、碳酸盐岩复杂油气藏等等。  相似文献   

4.
我和书法家刘耀祖的对话从一个连3岁小孩都知道的问题开始。他说:"你知道一个人离土地究竟有多远?"我不知道他这个问题暗藏多少玄机与堂奥,难道又是一道哥德巴赫猜想?为此我不得不保持沉默。末了,我反问他,他的回答如同振聋发聩、挥斥八极。"在我看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一位上重点高中的学生来看我,他走后,办公室的同事说:"这么阳光、懂事的学生肯定是你的班委。"我唯唯答道:"是、是啊。"眼前却回忆起这个被老师称为班委的他和我的故事。那年我是住宿班的班主任,新生报道不经意间走过他身边我就闻到浓浓的烟味。我不禁皱起来眉头,自此他的名字就多次出现在班级日志上。短短一个月,就因为他在宿舍吸烟使得班级量化分被扣到全校倒第一。我不训他,也不叫家长,更不正面和他谈  相似文献   

6.
一个能思考的人,是力量无边的人;他不仅善于奇思妙想,而且力求将理论付诸实验,在光学光子研究的道路上,他注定成就今天的不凡,注定开创明天的灿烂。——2011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授予刘大禾的颁奖词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  相似文献   

7.
李二敬 《金秋科苑》2012,(11):90-97
石油与天然气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矿产资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0年来,我国油气勘查工作者积极寻找与评价油气远景区及富集带,发现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提供开发基地,为解决经济建设中能源紧缺问题作出贡献。 一 地质先驱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立下不朽功勋 油气勘查工作的目的是查明油气资源在地下的赋存和分布情况,寻找与评价油气远景区及富集带,发现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提供开发基地。油气勘查工作者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先进的地质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现代化的综合技术手段,遵循科学的油气勘查程序和方法,进行合理的部署,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油气地质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冼鼎昌先生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日前,他专程从北京赶到我市中国科技大学,参加著名物理学家钱临照院士90华诞庆祝活动。记者知道他是超级乐迷,酷爱古典音乐,故抓住此次访问机会。接受访问前,他有个条件,就是不谈别的,只谈音乐。这正合我的意。看来,"玩票"的心情是愉快的,因为喜欢。记者:冼先生,今天我是来取经的,心情非常虔诚,真希望您能帮我弄清楚  相似文献   

9.
本刊 《今日科苑》2014,(1):24-27
<正>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也是任新民研究规划和领导型号研制工作所遵循的又一个重要原则。他考虑问题的基点是客观和科学,时刻注意按科学规律办事,严格执行型号研制程序。他还经常告诫科技管理人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抓好预先研究,搞好技术贮备,那是会受到科学规律惩罚的。"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王继红)在城市发展中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是城市建设的重点。9月7日上午,在由北京地质学会、北京减灾协会承办的"地质安全保障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论坛上.世界城市科学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顾文选非常肯定的认为。他同时建议保证城市灾害的研究经费、改进地下管网、扩大地下空间的利用、强化防灾研究的教育。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总工程师刘传正在谈到城市建设中的地质安全问题时强调.要建立一个综合防灾体系.首先要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信息》2014,(5):18-19
正"几代人搞了四五十年也没搞出个名堂,你就那么自信能突破前人?"得知马永生受命勘探南方海相油气时,妻子仲力忍不住泼了一盆冷水。马永生不为所动。他对妻子说,"前人没有实现梦想,是受当时的勘探理论和技术所限,也可能有认识不到位的地方。对于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我个人非常喜欢,组织上也很信任我,希望你支持我放手一搏。"然后,他决然地踏上南下的征程。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曾多次提议重建自然哲学[1-3],他说,"自然哲学的重建适逢其时,应当不辱使命。"他又说,"自然概念不单是来自科学实践,甚至不取决于新发现的经验事实,它有着更广阔的背景,这就是自然哲学何以可能的根据:超越科学批判自然观念不仅可能而且必要"。我完全同意的  相似文献   

13.
"如果让我总结一生做规划项目的经验,我认为是有两条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不墨守陈规。"邹德慈如是总结。正如他所说:"规划设计,手上攥着的是国家、人民的钱,事关国家安康,百姓乐业。"因而每走一步,他都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每做一个决定,都力争思虑周全,结合实际。让我们走近"科学中国人"——邹德慈。  相似文献   

14.
人生的光彩在哪里?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时,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他的举动恰好被路过的面试官看到了,因此他得到了这份工作。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一天都没有生气。"原来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有个牧场主人,每天让孩子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猜牌游戏     
甲、乙、丙和丁玩一个游戏。丁发牌,他给甲、乙、丙每人发一张牌,这3张牌上的数字范围为1~10,数字之和为14。甲、乙、丙拿到牌后,根据自己的牌上的数字进行聊天。甲说:"我知道我们3个人的牌不相同。"乙说:"我只知道甲和丙的牌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石油地质实验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已被上百年的勘探史所证实。石油地质实验仪器装备是开展石油地质实验分析的必备工具,是表征石油地质实验室技术能力的标志,是提高和发展石油地质实验技术水平的必要条件。石油地质实验仪器装备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直接保障。因此,石油地质实验是油气勘探开发管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是喜欢?有人说,喜欢就是即使捂住嘴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郑旭峰对他的科研工作就是这样。虽然不善言辞,但从他的只言片语中,记者还是还原了一个低调科学家对自己科研事业持续不断的热情和永不停歇去努力的原貌。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有人追求金钱至上,但对于郑旭峰来说,科研永不消逝,热爱至死不渝。定方向攀高峰小时候,生活在福建东山岛的郑旭峰特别喜欢大海。与大海朝夕相伴,让他对那片蔚蓝所承载的未知充满好奇。本科毕业后,他特地从地质专业转到海洋科学。然而,海洋科学的学习并没有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8.
为了祖国电子光学科学的发展,他奋斗了60年,60年辛勤耕耘、60载孜孜以求,换来沧海桑田的变换。他在科学的路途上矢志不渝、执著攀登,成为自己的科学学派的创立者。对于科研和创新,已过耄耋之年的周立伟院士总觉得自己应该再做些什么,他说:"虽然我现在的思维比不上从前年轻的时候,但我还在科学的道路上,蹒跚地前进着。"  相似文献   

19.
马瑞芳 《今日科苑》2007,(21):113-115
百家讲坛“三变脸儿” 有个记者向阎崇年提出他是不是“开坛元勋”的问题。阎崇年刚答“我不是百家讲坛‘开坛元勋’,在我之前上过讲坛的,大概有1000人。”我跟阎崇年夫人解立红远远地坐在记者身后喝茶。我笑道:“何不干脆说‘我是1001人’,多有趣?”解立红说:“他不会这样说。他得考察清楚才能说,他是不是第1001人。”  相似文献   

20.
<正>他是中国多项科普事业的开创者,他是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设立60余年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75岁的他至今仍默默耕耘,写下了他科普人生光辉的30年。他第一个率领他的团队将"科学中心"理念践行于中国,他第一个发起在全国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他就是中国科技馆原馆长李象益教授一一个不折不扣的科普达人。2014年4月9日,李象益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为我们讲述了他的30年科普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