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英岁月     
1963年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批派往西方的访问科学家共四名启程前往英国相关的大学与国家实验室。我有幸被选中前往牛津大学。与我同去的有杨士林、许孔时、许振嘉等。学成回国后.杨士林曾任浙江大学校长,许孔时曾任中科院软件所所长.许振嘉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一届信息科学部主任。  相似文献   

2.
白杨 《今日科苑》2007,(11):16-17
王铀教授,摩擦学家、表面工程专家。于1989年获哈工大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并被评为副教授,1993年任北航教授。1994至2004年曾任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访问教授、英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原  相似文献   

3.
陈亮 《科教文汇》2008,(27):38-38
工业设计专业是我国本科专业中较新的专业,同时也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专业。从2005年开始我校机械系工业设计专业与海牙大学工业设计部开展交流项目,2007年10月我带领三名工业设计大四学生前往海牙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访问。访问的主要内容是观摩并指导两国学生之间为期三周的产品设计课题。此次访问是第一次我校学生前往荷兰进行交流,同时也是第一次全程做完一个设计项目,所以收获颇丰。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中荷两国学生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黄元森 《百科知识》2003,(10):24-26
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次访谈节目中,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在谈到大学校长应做些什么时,提到了聘请人才的重要性,他特别提到了材料技术中的纳米技术。而杨福家正是第一位被国外大学聘任为校长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竺可桢     
<正>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他带领浙大师生进行了文军长征,使得当时的浙大成为了一所世界名校,被英国著  相似文献   

6.
竺可桢     
<正>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他带领浙大师生进行了文军长征,使得当时的浙大成为了一所世界名校,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也因此成为浙大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竺可桢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7.
应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技术政策系主任Philip Gummett先生的邀请,今年初,我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沈伟家同志一起赴英国作为期两周的访问。期间,我们访问了曼彻斯特(Manchester)大学、基尔(Keele)大学、苏珊克斯(Sussex)大学、斯塔福德郡(Staffordshire)  相似文献   

8.
大学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美国的私立大学远胜于公立大学,但公立大学也有其自身特点,密歇根大学被认为是美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公立研究型大学的旗舰.本文作者曾任美国密歇根大学校长,美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多数问题、麻烦和面临的挑战在这个大学都有体现.目前国内的大学也面临变革,或者密歇根大学的经验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9.
更正     
通常认为美国的私立大学远胜于公立大学,但公立大学也有其自身特点,密歇根大学被认为是美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公立研究型大学的旗舰。本文作者曾任美国密歇根大学校长,美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多数问题.麻烦和面临的挑战在这个大学都有体现。目前国内的大学也面临变革.或者密歇根大学的经验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铃  王建武 《今日科苑》2010,(4):187-187
历史学家福斯特被任命为哈佛大学的第二十八任校长,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也是第一位没有在哈佛大学取得本科或是研究生学位的校长。在她的就职演说《放飞我们最富挑战性的想象力》中,对大学是什么、大学的责任、大学的精神等问题提出思考,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11.
<正>访问整理者按:泰勒(Kenneth Taylor)教授曾任俄克拉荷马大学科学史系主任,观任国际地质学史学会的会长,多年从事法国地质学史研究和科学通史教学。在我作为访问学者期间,欣然接受了此次访谈。访谈中涉及的问题有20世纪50、60年代哈佛科学史专业的创立、美国科学史的大学建制、俄克拉荷马大学的科学史特藏及资助项目,以及国际地质学史学会的情况。杨海涛译。杨海燕(以下简称杨):您先后在哈佛大学获得了文科学士、文科硕士以及哲学博  相似文献   

12.
陈颐 《金秋科苑》2012,(8):17-19
盖钧镒,江苏省无锡市人。大豆遗传育种学家、数量遗传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7年7月南京农学院农学系本科毕业。留校工作后,历任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助教、讲师、教授,曾任研究院副院长、副校长、校长等职务。1980年1月至1982年8月和1988年10月至1989年3月先后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任客座助教和访问教授。  相似文献   

13.
陈颐 《今日科苑》2012,(8):17-19
盖钧镒,江苏省无锡市人。大豆遗传育种学家、数量遗传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7年7月南京农学院农学系本科毕业。留校工作后,历任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助教、讲师、教授,曾任研究院副院长、副校长、校长等职务。1980年1月至1982年8月和1988年10月至1989年3月先后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任客座助教和访问教授。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05,(8):40-40
张嗣伟,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英国《International Tribology》杂志国际顾问编委会委员,《润滑与密封》杂志编委会副主任,《MPetroleum Science》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曾任石油大学(北京)校长.石油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以及第二、三,四届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和北京石油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5.
改革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一流大学建设的必要条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史中,我们对那些出色的校长耳熟能详。哈佛大学的艾略特校长推进选修制,改革专业教育;耶鲁大学的杰莱米·戴校长坚持自由教育,捍卫大学的保守文化传统;麻省理工学院的康普顿校长加强基础学科,使应用科学的发展建立在基础科学的基础之上,将一所技术学院发展成为一流大学;芝加哥大学的哈珀校长提出以科研为大学第一使命,要求大学为所在地区服务,将一所新兴大学迅速带入一流大学的行列;加州大学校长克尔提出“巨型大学”的理念,为加州制定了发展三级高等教育的总体规划,确定了一流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成功的跨越     
2001年1月27日,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杨福家先生飞赴英国,就任诺丁汉大学第五任、同时亦是新世纪的第一任校长。媒体评述,从复旦到诺丁汉,杨福家教授的此次成功跨越,昭示出一个朴素的道理:国富民强方能赢得他人的尊敬。中国人当英国大学的校长,这在中、英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在中国教育史上也会记下跨时代的一笔。杨福家先生不无感慨地说:“我个人当然觉得很荣幸,但是让我感触更深的是,中国人现在真的是站起来了。原来西  相似文献   

17.
刘林:1978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铸造专业,1982年在著名材料学家、原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傅恒志教授指导下,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同时着力于材料物理的研究。1990年赴美参加首届先进航空材料国际会议并作短期访问,被特批为美国材料学会会员并获得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研究奖学金,先后在柏林工业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金属学研究所从事客座研究。1992  相似文献   

18.
王泽斌 《百科知识》2009,(24):29-30
英国《卫报》曾报道,荷兰鹿特丹港截获一艘前往中国的英国货船,上面有超过1000吨伪装好的生活垃圾。荷兰环境发展部官员表示,英国正利用欧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向中国大量倾销生活垃圾。有海关官员透露,被截获的54个集装箱内装满了食品垃圾、废塑料、饮料罐、旧衣服、废电池以及废旧手提袋等生活垃圾。荷兰环境发展部发言人认为此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9.
林雪 《科学中国人》2004,(12):14-14
江三多,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员。现任中华医学遗传学会精神病遗传学组组长,曾任上海遗传学会理事和同济大学兼职教授等。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1994—1996年赴美国新泽西州医科和牙科大学神经科学系进修访问。一直从事精神病遗传学研究。早期工作主要从事细胞遗传学、精神疾病高发家系及双生子等经典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我在研究所工作了50年,期间曾在加拿大、英国和德国学习和工作过,也访问过全球上百间大学或研究所。最大的感受是,中华民族有极其优秀的人文精神基因,但是缺乏科学精神的基因。五四运动虽然对科学作了启蒙,但还来不及对科学精神作启蒙。中国科学人身负"科学救国"的十字架,普遍认为科学是具有功利目的的一种事业。进入21世纪,人们对科学强国满怀期望,政府也在大力支持科学研究,焦急地敦促科学家把科学转化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