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毅 《档案时空》2005,(3):26-28
众人都知道,汪精卫因多次遭人行刺,才旧病复发,后送往日本去治疗,终在1944年11月死在日本,结束了他大汉奸罪恶的一生。可是,汪精卫为何会旧病复发而无药可治了,以前他不是多次被治好了吗?这回被送到日本治疗,却又没有挽救回他一条小命呢?这其中奥妙一直被人们猜测,其实那是神医刘一帖用巨毒攻心的惩处办法,贴走了汪精卫的命!  相似文献   

2.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 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10天后,汪精卫发表“艳电”,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和谈.第二天,汪精卫又建议日本对重庆施以致命的轰炸.蒋介石闻之大怒,1939年元旦,他下令军统特务追杀汪精卫.  相似文献   

3.
通讯员因写批评报道而受到诽谤,这在浙江省舟山市还是首次。于是,事件的发生地——定海区金塘岛,立即成了舟山新闻界关注的热点。一张诽谤大字报 1988年9词10日,夏令时清晨5时许。金塘岛上的沥港镇街上一片宁静,秋风萧瑟,寒意阵阵。此时,一位年届花甲的老人,卷着一叠黄纸,鬼鬼崇祟地出现在沥港镇通向大鹏村的渡口码头。他看看无人注意,匆忙将一张黄纸贴在候船室的墙上。紧接着,又窜到街头,在供销社大门旁,几条交通要道处,又贴上6张黄纸。只是太慌张,几阵风刮来,3张黄纸立即被卷走,但那老头也无心再贴,迅速消失在街的尽头。  相似文献   

4.
远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前,列宁就热望在俄国建立真正人民的、不受资本权力支配的报刊.他把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四年的《真理报》比作迎接春天的第一只燕子.时过三年,真正的春天来到了,一再被沙皇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封闭而不得不多次更改名称的《真理报》,于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九日又恢复用老名称出版了,真正的人民报刊诞生了.这是俄国无产阶级赢得政权后首批掌握的一张报纸.这时的报纸应当怎样办?其任务与  相似文献   

5.
人生,对于刘喃来说,是一首苦乐交融的歌。自从1958年进疆后,他就一直默默无闻地含辛笔耕,把自己的一切无弘奉献给蔡家湖的农垦事业。近30年来,他帮助连队绘制各种生产图表1000余张,培养新闻通讯员100多人,创作各种形式的文艺节目500多个,在各级报刊电台刊用稿件800多篇约40多万字,多次被评为新疆各级报刊电台的优秀通讯员。要想取得丰收,就得辛勤耕耘:刘喃懂得这个道理。他搞新闻写作主要抓两条:一是认真读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06,(27):53-53
夫是个飞人,因工作原因经常出差,于是我们俩少聚少离多,明天,他又得去东京,不过这回我们俩不用再尝分离之苦了,他要带我一起去!因为他参加了美国西北航空的“环宇里程优惠计划”,积累的里程又可以为我换取一张免费客票了。  相似文献   

7.
陈蓉 《湖北档案》2010,(5):44-45
1907年初,汪精卫、胡汉民赴南洋宣传革命、筹募经费。汪精卫在槟榔屿演讲时,当地富商之女陈璧君为他的风采所倾到。不久陈璧君也到了日本参加革命,并尽量找机会和汪精卫接近,可是汪精卫对陈璧君并不热情。不久,汪精卫为刺杀清政府官员做准备而离开日本前往香港,摆脱了同陈璧君的感情纠葛。  相似文献   

8.
夏天 《湖北档案》2014,(9):43-44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  相似文献   

9.
汪精卫作为早年追寻孙中山的革命者.后来却成为投靠日本的民族败类.铸就了其人生中一段丑恶的历史。汪精卫在其一生中曾有五次遭受被追杀行刺的经历.这几次被刺经历原因却各不相同.现披露于此.作为对这个汉奸败类丑恶经历的一个缩记。  相似文献   

10.
竹篱 《档案时空》2003,(7):27-27
懂史人都知道周佛海是个投机分子。按说开始他还走对方向,投入了革命,系中共早期共产党员之一,并是中共一大正式代表。周佛海毕竟是本性决定了他的命运。当蒋介石背叛革命,与共产党为敌时,他摇身一变充当急先锋,投靠在蒋介石的麾下,效忠党国。后来见汪精卫势力强大,又反戈一击,跟随汪精卫成为日本人的忠实走狗,成为第二号大汉奸。当日本在中国即崩溃投降之际,周佛海又哭青脸以一付痛悔前非的奴才面孔,给躲在重庆正要坐收渔利的蒋介石拍了一份密电,在密电中表示愿意接受蒋介石的处治,并保证奉献“厚礼”,最后还假惺惺地向蒋介石表白:“周某与…  相似文献   

11.
贴邮大王     
沾口水,贴邮票,最快能达到什么速度?最近澳洲人托马斯以四分钟贴三百八十八张邮票的惊人速度,创下了世界最快贴邮纪录。原纪录保持者是一名苏格兰人,他在1990年4月于四分钟之  相似文献   

12.
大凡追溯汪精卫投敌活动的由来,总要提及高宗武其人.抗战爆发后,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高宗武,原本是奉蒋介石指派赴香港搜集情报,却在战争状态下秘密潜赴日本,谋求实现"和平"的途径,结果将汪精卫引上了叛国投敌的道路.高宗武到底"姓蒋还是姓汪"?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13.
飞花拾零     
1911年,新文学倡导者刘半农,一有次为了编一本“骂人专集”,便在《北京晨报》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公开征求各地骂人方言。语言学家赵元任看到这则启事后,一时兴起跑到刘半农邪里,用湖南、四川、安徽等地方言把刘痛骂一顿。稍后,周作人也来用绍兴土话对刘半农大骂,尔后扬长而去。后来,刘半农去教室上课,又被粤、宁等籍学生用土话数落一番。一连几天,刘半农处处挨骂,被弄得哭笑不得。1922年,党派肖楚女去四川开辟工作。他应邀担任《新报》主笔,几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发文章。由于他文笔俊逸,逻辑性强,很快名声大振。有的青年猜测他定是位“楚楚动人的女  相似文献   

14.
张录成毕业于湖南岳阳师专国画专业。1979年,张录成来到天山脚下的新疆军区昭苏军马场从事宣传工作,看着草原上暮归的牛群,使他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张录成决心用水墨画去表现牛。在近20年的习画生涯中,张录成用拟人的手法去画牛,他作品中每头牛的姿态,或刚强、或温顺、或沉思、或嘶鸣,画得惟妙惟肖,令人赞叹不止。张录成的多幅画牛作品被日本、韩国庆国等国家的书画收藏家收藏,他被国内书画界名家称为是继李可染先生之后的又一位颇具实力的以画牛见长的中国青年画家。11月13日至18日,北京中国画研究院破天荒地为这群力比是惊米…  相似文献   

15.
木子 《档案时空》2003,(9):29-30
1927年7月的武汉,酷暑难熬。汪精卫暗中为了响应蒋介石的“四·一二”屠杀革命者的行动,正在暗中策划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就连国民党左派人物邓演达,一夜之间也下落不明。可就在这时,党中央的负责人周恩来,刚躲过蒋介石的屠杀,秘密从上海赶来武汉,哪知正好撞到了汪精卫的枪口上,对于周恩来的到来,时任武汉反革命头子的汪精卫,已从特务那儿了解到,周恩来7月15日夜要去宋庆龄的别墅,得到这一情报,汪精卫马上派何健赶到宋庆龄别墅,要将周恩来“就地正法”。周恩来当然不知汪精卫要向他下手,正与宋庆龄、何香凝交谈着,哪知危险一步步向他逼…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王女士在武昌的一家美容院接受了一项名为“能量淋巴排毒”的按摩。后来她得知,所谓的“能量淋巴排毒”根本不可能排毒养颜,她感到被结结实实地“忽悠”了一回。“快排毒吧,人体处于内毒和外毒的包围中!”排毒养生、排毒养颜、淋巴排毒、穴位排毒的广告五花八门。排毒,到底是美容健体的灵丹妙药,还是商家为了经济利益炮制的美丽谎言?42岁的王某是公司老总,因工作繁忙感到身体疲惫时,经常使用足贴“排毒”。他深信这些神奇的足贴,能吸取体内毒物,让人“无毒一身轻”。武汉一家药店保健专柜的产品推销员告诉记者:“足贴分为两类,一种是…  相似文献   

17.
陆仁风是个十分难缠的主,他谁的账也不买,还特别喜欢跟领导对着干.为此,他不知挨过多少批评,受过几回处分,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在局里,谁也不敢惹他,领导见了他就头疼.这些,刘局长在来局里当局长之前别人就对他说了,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他想,陆仁风只是一个普通的办事员,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任何后台,再难缠又能怎么样?自己是局长,他还不是什么都得听自己的,最多也就是平时多发两句牢骚罢了.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做了一个旧电池回收箱,它是用一个废纸箱制成的,上面贴了一张纸,写着:你们一定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回收箱,告诉你吧,现在旧电池可以说是最严重的环境污染源之一,一个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是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一节一号电池就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农用价值,我国是电池生产和消耗大国,因旧电池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目前防止电池污染的有效办法就是分类回收,交给环保部门集中做无害化处理。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都是这样做的。如果混在其他垃圾里随便倒掉就会造成污染。以前在我们家属院里有一个大山外语学校做的回…  相似文献   

19.
宋朝有一位文学家,一篇作品写就,总要反复修改。有时,他干脆将文稿贴在床对面的墙上,白天瞧,晚上看,睡前读,醒来又看,觉得那儿欠妥,立刻挥笔涂涂改改,有时改到最后,一篇文章竟然改得面目全非。经过他认真推敲的作品,写得不好的地方都被删掉了,留下的也就成了珍品。这人是谁呢?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欧阳修是个苦孩子,四岁时便死了父亲,只由他善良而慈爱的母亲在家里教他读书写字。因为家境清贫,没钱买纸买笔,欧阳修常常用一根芦苇杆在地上学写他母亲教他的那些字。欧阳修既聪明,又用功,很快就把母亲教的东西都学会了。欧阳修有一个叔叔冲欧阳煜,当时是隋州一个管司法的小官吏。他母亲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学问的人,于是便带着四岁的  相似文献   

20.
在西部兵营里,新兵陈华本应舞刀弄枪耍武活,可他很快就捏起一支笔,勤勤恳恳一直写下来,多次因宣传报道出色而立功受奖;离开部队进入湖北电台做专职新闻记者后,本该舞文弄墨埋头做文化入,他却出其不意动起武来,结果这一动武又立下大功: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成为这个光荣群体中唯一的新闻工作者。1992年10月7日,陈华参加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