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在“过去”———读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人类历史就像一条环环相扣、绵延不绝的链条 ,有过去 ,有现在 ,有未来 ,不断交替 ,永远向前。人类历史也像一条既浑浊又深厚的大河 ,河水分上、中、下三层 ,分别代表着现在、未来、过去 ,三者纠缠在一起 ,互相制约 ,同时并进。人类历史的这种不断递进性和相互交错性 ,决定着人的思想、言行的复杂性。绝大多数人受现实的制约和支配 ,生活在现在 ,而又面向未来 ;也有不少的人沉湎在旧的“套子”中 ,生活在“过去” ,总是同现在发生抵触 ;还有一些人是理想主义者 ,人在现在 ,但却生活在未来…  相似文献   

2.
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处于世纪之交的转折点上,德育理论界不免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我们要把怎样的德育带入21世纪?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可以有两种路线。一是通过预测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来勾划未来德育的大致框架;二是反思现有学校德育的成绩和问题,在此基础上,为面向未来作准备。前种思路是直面未来,后种思路是立足现在。笔者深信,学校德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性实践活动,在其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必定存在一种稳定的联系。换言之,那些在未来将要显现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对信息的利用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 :一是从渔牧农猎原始时期到农业社会 ,以过去信息作为主要决策依据 ,即主要根据过去的经验、老例作出决策。二是从工业社会萌芽开始到 1 9世纪末 ,由过去信息为主的决策模式向以现在信息为主的决策模式过渡。决策不仅利用过去信息 ,还利用大量现在信息进行决策。三是从本世纪初到 70年代 ,进入以现在信息为主要依据的决策模式。四是从 70年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开始至今 ,人类决策已进入大量利用未来信息的历史阶段 ,面向现在的信息利用模式已逐步让位于以未来信息为主要依据的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4.
美国Essex社区学院规划和发展系主任菲利普·M·里格尔(Philip.M.Ringle)和美国东北部Ohio大学医学院行为科学系助理教授马克·L·塞维克斯合作撰文,研究高等学校管理者的时向观念问题。他们把管理活动的时间过程划分为三段。即“过去”、“现在”、“未来”。他们认为,根据高校管理者对待“过去”、“现在”、“未来”的态度。可以概括出三种典型的时向。即“过去向”。“现在向”和“未来向”。所谓“过去向”,是指管理者在决定问题时基本上凭借过去的经验。对现实和未来的发展均不注意;“现在向”则在作出决定时主要根据现实;“未来向”在制定决策时主要依赖对未来的估计。本文根据原文的基本精神。并结合自己的一点体会编译而成。  相似文献   

5.
“未来总是姗姗来迟,现在转瞬即逝,过去却永远静止不动。”时间通过秒针的嘀答声来告诉我它在流动,突然间就到了把我们班存进记忆中的时候。把这珍贵的三年以一种很典雅而怀旧的心情叠好,带着淡淡的伤感,让这份时间和空间凝固,放进大脑的一隅,于是我们的过去就有了灵动、灿然。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有一条发展着的历史长河,现在构成它的“当下”,未来是比现在更高级的并且必然实现的社会形态。但从哲学的角度看,历史不是已经过去的实体性存在,而是作为对现在的建构而存在;未来也不是尚未实现但又必然实现的社会形态,而是作为对现在的批判、整合与引导而存在;历史与未来的全部合法性就在于对现在的建构。把历史与未来还给现在,世界就是现存感性世界,而不是经过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形态的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7.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而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止不动。当它缓行时,任怎样急躁,也不能使它的步伐加速。当它飞逝时,任怎样恐惧犹疑也不能使它的行程受阻。任何后悔,任何魔术,也不能使静止的移动一步。你若要做一个聪明而幸福的人走完你的生命的路程,你要对未来深谋远虑,不要做你的行动的工具!不要把飞逝的现在当做友人,不要把静止的过去当做仇敌I  相似文献   

8.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止不动。当它缓行时,任怎么样急躁,也不能使它的步伐加速。当它飞逝时,任怎样恐惧犹疑,也不能使它的形成受阻。任何后悔,任何魔术,也不能使静止的移动一步。你若要做一个聪明而幸福的人,走完你生命的路程,你要对未来深谋远虑,不要做你行动的工具!不要把飞逝的现在当作友人,不要把静止的过去当作仇敌!孔夫子的箴言!德@席勒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真实记录。历史教学活动的目的,正是把人类有史以来所发生的一切,告诉后来人。可见,历史教学中的教与学、学与用,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化进程中的产物,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倡导社会化,对于加速历史教学改革,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通过学习历史对其社会性的认识,有利于利用前人的经验,摸索社会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规律;二是通过社会实践,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判过去的历史,防止出现反历史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陈静 《黑河教育》2004,(1):25-26
历史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真实记录,历史教学活动的目的,正是把人类有史以来所发生的一切告诉后来人。可见,历史教学中的教与学、学与用,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化进程中的产物。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倡导社会化,对于加速历史教学改革,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通过学习历史对其社会性的认识,有利于利用前人的经验,摸索社会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规律;二是通过社会实践,利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判过去的历史,防止出现历史的倾向。一、历史教学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问题是本世纪30年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题之一,到了50年代,开始成为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赫拉克利特“火”概念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留下的一百几十段著作残篇中,有十几段提到“火”概念,其中有这样一段:“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古希腊罗马  相似文献   

12.
今天在校的学生将进入未来社会。可是,现在的课程主要传授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现出面向过去的特点。科学预测未来早已在社会的其他部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同样可以在校本课程开发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者应该有"未来意识",为学生的明天作好准备,开发面向未来的校本课程。这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是社会结构、制度与文化的重大变化。人类社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发展,与教育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讨论教育改革应该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归纳而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共有三种:第一,教育反映社会发展的事实;第二,教育成为社会发?..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创新是对过去的遗忘,对现在的不满,对未来的憧憬。因此,创新无视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一个人没有创新精神,也就不会有向上的动力,也就不会进步。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从史前至现在,戏剧一直是人类延绵不断的一项活动。戏剧排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帮助人们把过去、现在、未来、即把“彼时和此时”溶为一体。通过把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戏剧化,人类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际存在着的问题,进而建立起用以面对新问题的智慧宝库。总之,戏剧帮助人去先验生活并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6.
历史是过去和现实在永无休止的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是了解自己和社会,理解变化和延续的唯一途径。借鉴历史的经验,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提高自己参与社会的自觉性和实践能力;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科学地预见未来。通过对它的学习能够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开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一、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中学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继承性,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过来的。毛泽东曾说:“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  相似文献   

17.
我是以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作为毕生的事业和使命的。我们追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要探索教育的发展与未来,就免不了对教育的过去加以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在人类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它是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同时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随着“3 x”文科综合试题越来越综合化的趋势 ,历史学习除应立足于学科内的综合外 ,还必须重视抓好政史地学科的交汇点和结合部。史政地三科都是中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 ,也是文科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历史是人文学科中的基础学科 ,它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研究和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政治学科是以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及时事热点为主要内容。地理学科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总之 ,三科都是以人为中心 ,研究人与环境 (自然与人文 )、人与社会 (过去现在与未来 )、人与世纪 (…  相似文献   

19.
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阳光,连接起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对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  相似文献   

20.
开拓创新,是对过去的否定、对现在的不满、对未来的憧憬。有了这种否定、不满和憧憬,人类的实践活动就不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整个社会也就因此大大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