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杂文、小品文写得酣畅淋漓,像尖刀,像良药,似匕首投枪,表露了对人民的真挚爱戴和对敌人的嘻笑怒骂。  相似文献   

2.
夏文琦 《金秋科苑》2009,(6):189-189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杂文、小品文写得酣畅淋漓,像尖刀,像良药,似匕首投枪,表露了对人民的真挚爱戴和对敌人的嘻笑怒骂。  相似文献   

3.
他始终以最诚挚正直的心面对千疮百孔的国家,他始终为平民而战,以最尖锐的笔锋刺向仇和敌,以沉痛的心对待根深蒂固的国民劣根性.他清醒同时也很苦闷,他看透世事又无法逃脱,他绝望却又无法停止反抗.他顽强的精神和他留下的作品是我们赢弱的民族的宝贵财富,这种财富有益于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未来,这个人就是作为科学者.文学者屹立在20世纪中国文坛的勇士--鲁迅.  相似文献   

4.
鲁迅将编辑出版工作当作文化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的一部分。其丰富的编辑出版实践,体现了他卓越的编辑出版思想。这种思想,对今天面临严峻挑战的中国当代出版业而言,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想起鲁迅     
中学时代最后一堂关于鲁迅的语文课结束得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轻松,相反却有些许沉重,于是突兀地在脑海中勾勒出他那略显青灰的长衫和泼墨山水般的眉与胡,似乎很久以前,就与他结下了某些属于中华的情结。  相似文献   

6.
赵瑜 《科学与文化》2010,(12):39-39
蹩脚的心理医生 一个小学生谨慎的问询,烟雾弥漫的理想啊,灰尘覆盖的前程啊,黑夜吞食的寂寞和无助啊,坎坷的道路啊,暗淡的人生啊。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08,(6):1
差不多六十年前,刘半农先生在考察方言地理的时候被蚊虫叮咬,患病不起以致呜呼。周作人先生在论及刘半农先生的辞世缘由时说:本来可以治好,却被中医所误,结果丢了性命(据叶兆言先生在《刘半农》一文的引述)。周氏家兄鲁迅先生也曾远渡东洋学习西医,而不是就近取材习中医,看来对中医也是有些"不同意见"的,周氏的论断也由此可见一些"家学渊源"。  相似文献   

8.
《金秋科苑》2008,(6):1-1
差不多六十年前,刘半农先生在考察方言地理的时候被蚊虫叮咬,患病不起以致呜呼。周作人先生在论及刘半农先生的辞世缘由时说:本来可以治好,却被中医所误,结果丢了性命(据叶兆言先生在《刘半农》一文的引述)。周氏家兄鲁迅先生也曾远渡东洋学习西医,而不是就近取材习中医,看来对中医也是有些“不同意见”的,周氏的论断也由此可见一些“家学渊源”。  相似文献   

9.
老王 《知识窗》2007,(5):28-28
鲁迅从童年时起就喜欢绘画,技艺很不一般。 早在绍兴三味书屋里读书时,他常常趁着先生不注意,悄悄在底下画画儿,用一种叫“荆川纸”的透明薄纸蒙在小说绣像上,描下图像来。读的书多了,画儿也多了,积成一大本,后来“因缺钱用”卖给了一个同窗。  相似文献   

10.
黄晨璐 《科教文汇》2009,(35):245-245,285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思想在现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新文学改革的本质须实现思想内容的革命,从而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新文学的主流地位;他强调文学对"人"的发现,倡导"人道主义"思想,升华了白话文学的精神追求,对新文化运动乃至现代文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的译作与其文学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先有《陀思妥夫斯奇之小说》《卖火柴的女儿》的翻译,后有体现人道主义文学观念的《人的文学》《儿童的文学》.文学观念也反作用于翻译活动,为了更准确译介外国作品思想,周作人提出了“竭力保存原作”的直译法,用白话翻译代替传统的文言翻译.本文重在分析周作人译作与文学观念的关系,探析新文化运动中人道主义文学观念和文学翻译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爆发,鲁迅满怀热情参与当地的革命活动.但是,革命的现实使他对辛亥革命由希望而至失望.革命失败后,他陷入沉默,直到新文化革命兴起,他才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做了独到深刻的反思,揭露批判国民性这一文学创作主旨也由此生发.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爆发,鲁迅满怀热情参与当地的革命活动。但是,革命的现实使他对辛亥革命由希望而至失望。革命失败后,他陷入沉默,直到新文化革命兴起,他才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做了独到深刻的反思,揭露批判国民性这一文学创作主旨也由此生发。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建瑶  王晓 《科教文汇》2008,(25):244-245
鲁迅一位有创新思想的翻译家。他提倡直译和保存原作的风姿,是早期提出“异化”翻译策略的翻译家之一。他最初采取“意译”翻译策略,后变为“直译”,最后创新性的提出了“异化”的翻译观。鲁迅继承和发展了各翻译流派的翻译思想,丰富了我国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5.
孙慧丽 《科教文汇》2008,(22):229-229
鲁迅的小说《故乡》有别于其他的小说,没有无情的批判和揭露,没有体现桀骜的个性,而是在其中注入了不一样的情感因素即一种悲凉感,而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本文结合思想、现实及《故乡》一文的文本等多个方面着重分析“悲凉”的具体体现。使我们看到鲁迅小说中情感细腻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鲁迅以卓越的艺术语言,以小说的形式写出被压迫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在具体的形象创造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鲁迅的小说在形象创造中蕴藏着为同类小说所没有的向历史控诉的深度,成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同时也艺术地展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从开端不断地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鲁迅以卓越的艺术语言,以小说的形式写出被压迫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在具体的形象创造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鲁迅的小说在形象创造中蕴藏着为同类小说所没有的向历史控诉的深度,成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同时也艺术地展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从开端不断地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鲁迅、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在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采用“以狗喻人”,都呼喊“救救孩予”,但就思想内容而言,鲁迅的《狂人日记》更深刻,社会反响更强烈。  相似文献   

19.
从四方面对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0月22日,上海,鲁迅的葬礼上.章乃器亲自主持,欧阳山、蒋牧良执撑着一幅自布制的特大横额"鲁迅先生殡仪",蔡元培、宋庆龄、沈钧儒、李公朴、胡愈之、王造时等名流,站在送葬队伍中,鲁迅的遗体上覆盖"民族魂"的旗帜.上海市区西北部几条绵延相连的马路上,形成了一条数万人的送殡队伍,人们用黑纱、挽幛和呼喊声来表达对鲁迅的哀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