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今年 西安停办贸洽会》获得了2002年度陕西广播电视一等奖、陕西新闻奖一等奖(目前又送去参评中国新闻奖、中国电视政府奖和中广协经济学会奖)。这些荣誉的获得是对节目最好的认可与鼓励,也是对陕西电视台《经济生活点评说》栏目多年来“从经济的视角透视生活,从生活的角度探讨经济”的节目定位再一次的肯定。《今年 西安停办贸洽会》能获得这些成绩与节目所透视的几种关系的合理处置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李宁 《青年记者》2004,(5):48-48
《今日报道》是山东卫视新闻的一部分,作为上星台的栏目,要面对全国乃至东南亚的受众,要树立大新闻理念,发展方向应该立足山东,面向全国,遥望世界。让山东人不仅能看到自己家里的事,还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同时,也能让省外的观众充分体会到山东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经济观察报》(以下简称《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同为2001年步入中国财经媒体的两匹“黑马”,因其成功的市场化运作,获得了业内外的普遍认同。同为经济类报纸,报道内容、读者定位都大致相同,然而,其报道风格却不一样。这两大报纸的不同风格体现在哪里?各自成功的秘诀又在哪里?我从2003年1月6日出版的两报内容大致相似的两篇文章来作一评析。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同一内容、不同思路2003年1月6日,也就是上海开通磁悬浮列车的第六天,两家报纸相继进行了跟踪式报道,…  相似文献   

5.
年年“两会”,今又“两会”。每到这个时候,全国上下各大媒体都十分重视对“两会”的报道。但会议报道总不免有些枯燥和雷同,除了长篇转载工作报告,就是一些应景颂扬之辞,真正做到把老百姓吸引过来关心“两会”、了解“两会”代表的报道不够。而今年央视《东方时空》的“时空连线”栏目,在“两会”期间所做  相似文献   

6.
所谓灾难性事件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对各种灾难事件的报道。这些灾难事件主要可分为“天灾”和“人祸”两大类,比如洪涝灾害、坠机事件、地震、瘟疫等等。灾难性事件往往以突发的方式出现,给个人与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冲击。从传播学理论的角度来看,灾难性事件表现为自然  相似文献   

7.
在关于深度报道的各国学者的著作中,即使是深度报道发源地的美国,对深度报道的认识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种状况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无论是哪种说法,深刻性、整合性与递延性都是深度报道的言中之意。深度报道的这种本体性意义曾一度被认为是报纸等平面媒体的专属,因为文字偏重学理,能够驾驭严密的逻辑且不必担心受众由于传播方式的局限而看不懂。尽管它实际上是在广电媒体与之形成三足鼎立之后。报纸等平面媒体在竞争的压力下的选择。 1993和1994年中央电视台分别推出《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焦点访谈》定位“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追求“深、广、新”;后央视新闻评论部推出的大型调查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更是将电视深度报道的深刻性推进到一个新的层面。目前电视深度报道对经济领域的关注开始逐步“热身”。本文通过对《经济半小时》的分析,来透视电视如何关注深度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8.
9.
10.
晚报以其当日新闻当日见报和贴近性、可读性等优势,在报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短小精悍、信息量大是晚报的一大传统特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晚报开始另辟蹊径,注重策划大的报道,通过大型报道来体现深度、扩大影响,这在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传媒中逐渐演变为一种趋势。笔者有幸参与了《深圳晚报》几则大型报道的策划和采访,现把其中的体会整理成文字,以供商榷。 一、浓墨重彩,关注民情民生 晚报作为市民化报纸,只有与市民形成互动,才能体现报纸的亲和力,也才能使市民对报社形成向  相似文献   

11.
12.
13.
突如其来的SARS灾难考验着中华民族,也考验了中国新闻媒体。为此,本刊特邀部分学者和新闻工作者,对SARS时期的传播现象、传媒表现,从理论上进行反思和评价。痛定思痛,希望SARS之灾带给中国新闻界更多从容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都市类报纸的兴起,晚报的生存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占。各家晚报除了加强策划、增加服务方面的内容外,主要对策就是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即对当日上午最新发生的事件进行现场报道,让读者在第一时间看到新鲜出炉的新闻,这也是所有其他类报纸无法比拟的。因此,《深圳晚报》于  相似文献   

15.
马玉峰 《青年记者》2007,(16):51-52
对许多党报来讲,政教报道是传统上的强项,而对经济报道或者不够重视或者做得不强。在经济高度市场化的今天,经济报道的"跛脚"无疑会弱化媒体的影响力。《大众日报·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华商报》对国内各重大事件的报道反应迅速,积极跟进,无论是在时效性、新闻性、可读性上,还是新闻的深度和广度上,总是力争领先,向国内一流媒体看齐。一些重大的国际事件如法国世界杯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财经媒体的迅速崛起成为传媒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且融入全球经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高速发展的财经媒体,给中国媒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财经媒体应把握什么样的报道方向?本文或许能给人们一点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卜玉超 《新闻记者》2003,(10):38-40
以“三抓”吸引读者 众所周知,在改革开放中,浙江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中国的第一个专业市场,创造出了生命力强盛的“温州模式”,出现了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区域经济典型。因此,浙江可以说是一块经济报道的宝地,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报道资源。但是,经济报道如何才能吸引读者,如何才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把经济报道的组织和  相似文献   

20.
《首都经济报道》是北京电视台一档以经济资讯为主的日播栏目,从1998年开播至今已经历了12个春秋。在这12年里,《首都经济报道》把其独具个性化的经济新闻报道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录直播的转变到节目时长的调整,从板块的变化到演播室互动的增加,尽管几经改版,但该栏目“关注百姓身边的新闻,透视新闻背后的经济“的宗旨一直没有改变,我们也可以从它独辟蹊径的报道中看到其贯穿始终的人文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