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汝东 《中学文科》2000,(10):46-46
我国历史上的“李杜”,除了人们熟知的李白、杜甫外,还有六对。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晚唐绮艳诗风兴起的背景,将元(稹)白(居易)“小碎篇章”放到由诗入词的文体流变的历史进程中考察,分析它的词化特征及其对“花间”词风的影响。同时,结合中晚唐开始的士人精神的转变,揭示这种文体流变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学苑教育》2012,(10):96-96
天宝三年(744年),落拓江湖的高适,与名震遐迩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相聚大梁,即汴州,同登吹台,慷慨怀古,凛然高歌。这就是在文学史上广泛传播、影响深远的"吹台高会"。  相似文献   

4.
巍然 《高中生》2014,(7):52
正现在称追星族为Fans,这个词来自拉丁文Fanatics,意思是"对神的崇拜所导致的疯狂"。台湾作家余光中说,Fans译成"粉丝"很贴切,因为"丝"体现了群体性。同样是仰慕,"知音"只能是少数,而"粉丝"是多数。据考证,追星族的闪亮登场可追溯到唐朝。一个名叫魏万的年轻人为了一睹诗仙李白的风采,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下开始,锲而不舍地追踪偶像的踪迹,历时半年,跋涉约三千里,终于风尘仆仆地在扬州追上了李白。杜甫也有自己的忠实"粉丝",其中包括重量级诗  相似文献   

5.
说起唐代大诗人,谁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几个来,李白、杜甫、白居易……不过,对他们的了解大家还仅限于其诗歌成就,殊不知,他们的生活个个充满后现代气质。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所作的中书制诰有“旧体”、“新体”之分。何为“旧体”?何为“新体”?人们大多遵从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中的说法,以“新体”为复古改革后的文体。本文认为恰恰相反,“旧体”才是改革后的制诏文体,是在一定程度上散文化了的骈体文。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诗人与酒就有着不解之缘。唐代的两位大诗人李白与白居易同样爱酒嗜酒恋酒,酒是他们生活与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酒之于李白与酒之于白居易既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他们对人生友情的珍惜,还有就是失意之后的"以酒疗伤";而不同的背后,隐藏着的则是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处事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元和体”诗曾广泛流行于元和中后期和长庆年间的诗坛上,其原因是:首先,“元和体”诗以其形式、题材内容上的显著特点引起人们模仿的兴趣,而“元和体”这些特点的形式又与元稹对诗歌美学的追求分不开;其次,时代审美风尚的变化为“元和体”的流行提供了外部条件,这个“温床”促成了“元和体”的流行;第三,与科举考试有关,试诗赋是进士科考试的重要项目,试帖诗对诗赋的用韵要求严格,而以近体诗为主要形式的“元和体”,正可以提高学子们作试帖诗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禅宗自五祖弘忍后分为"南宗"和"北宗",南宗主"顿悟",北宗重"渐修"。受禅宗"南北宗"说影响,明代董其昌"以禅喻画",创立山水画"南北宗"说。然而古代诗歌领域的"以禅喻诗"还不充分,还没有明确的"南北宗"说。从古代诗歌创作实际看,类似禅宗"南北宗"区别明显存在。自唐代李白、杜甫起,古代诗歌也可分两个系统:杜甫、以及后来学杜者近禅之"北宗";李白、以及后来学李者近禅之"南宗"。  相似文献   

10.
频繁出现在唐诗中的"明月峡",集中分布在长江沿线。必须注意巴东明月峡的存在。注家所谓的朝天"明月峡"、巴县"明月峡",实际上多是这巴东"明月峡"或巴东三峡。孟浩然《入峡寄弟》中的"明月峡"也不是陈贻焮先生一再肯定的巴县"明月峡",且依此判定孟浩然"起码西至巴县"是不可靠的——至少该诗所指的是巴东"明月峡"。其实应视其为普通词组,理解为"明月下的峡谷"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11,(Z2):126
世界有"之最",中国有"之最"。其实,我们的古诗词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赋中也有"之最":最奇特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杜甫)最贵的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相似文献   

12.
李白和杜甫作为中国诗坛的双子星,经常被人们比较。想到李白又会让人联想到酒,而我们印象中的杜甫似乎不好饮酒,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本文试图通过对李杜诗歌中有关"酒"的描写的比较分析,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对李杜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十年前,祖海的一曲《为了谁》红遍大江南北。这首歌深情讴歌了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奉献、坚强不屈。优美的歌词,动人的旋律至今让人回味无穷。我想,它最有特色的应是"谁"字。歌中"你是谁?为了谁?"的反复回环;还有"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谁最美,谁最累"。这一系列的"谁",虽然指  相似文献   

14.
李白、杜甫诗歌都常将“万、千、百”用于名词、量词和动词前来构成巨量夸张,突出时间的长久、距离的遥远和数额的巨大.为了加强夸张的力度,他们会连用“万、千、百”结构或将“万、千、百”与“一”对举,而李白诗歌还会使用多音节的“万、千、百”来构成极度夸张,或将“万、千、百”夸张与想象结合,因而其作品夸张的意味也更浓烈.  相似文献   

15.
何传跃  蔡静 《新高考》2007,(4):9-11
名篇名句是高考的常考知识点,从评分的标准来看,语句中出现一个错别字便不得赋分。而不少学生对名篇名句中的音近形似字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混淆和混写现象,今辑录如下,供同学们参考:一、岸、暗、黯(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3)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二、弊、蔽、敝(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屈原列传》)(3)因人…  相似文献   

16.
刘一 《高中生之友》2013,(11):25-28
一 唐诗发展至元和年间,每种诗歌样式都寻获了恰切的作法,每类题目都已被初、盛唐人写出了锦绣诗篇。唐兴一百五十年来的诗歌如同一枝开得正艳的花,它的颜色、香味、姿态都臻于至美,任何增删雕饰于它都是一种损害;更何况李白、杜甫如两座奇峰耸立,高峻巍峨,难以逾越。  相似文献   

17.
从生活在两极冰雪世界中的白熊、企鹅到翱翔在喜马拉雅山群峰之巅的神鹰,从赤道丛林中的生物到数千米深大洋底层的深海细菌,从森林草原中无数喧闹的鸟兽昆虫到荡游在万米高空的生命微尘,从隐居在土壤王国中的众多线虫到深邃莫测的卡斯特岩洞中的肓鱼……在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上,到处都充溢着生命。  相似文献   

18.
雨这一自然事物到了唐代已成为诗人钟爱的抒情意象,折射出唐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不同时代诗人笔下的雨亦是风格迥异,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分析王维﹑杜甫和李商隐笔下"雨"意象的不同特点,以窥见唐诗的发展历程,发掘"雨"意象的运用在盛唐到晚唐诗歌流变中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期,校园这块净土,承受着八面来风的洗礼和冲蚀,在家庭、社会的诸多因素影响下,经受着喜忧参半的变化。亲临教育一线的任课教师、班主任们,愈来愈感到教书育人工作的艰辛。笔者从事二十多年基层教育工作,深感时下教育管理工作的繁难。同时,也渐渐发现,班主任工作要在遵循传统方法的前提下,求变求新。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体验,略谈几点看法。一、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喜欢听表扬意见,不喜欢听批评意见,这是人之共性,更是小学生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的表扬和鼓励能够从正面激发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不当的批评和指责则…  相似文献   

20.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