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东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然而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现实中社会主义发展所遭遇的挫折,却引发了多种责难和争论。本文现逐一进行评析和解读,并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及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面临着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课题。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唯物史观应用于指导落后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仅始终坚持生产力第一的观点和标准,提出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探索符合俄国国情的建设道路,而且还十分重视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从而揭示了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开创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3.
共产主义运动自十月革命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大发展以后,当前遇到了较大挫折。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命运,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命运,为世人所关注。社会主义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获得胜利,继而向东欧和亚洲其他地区发展的。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表现出来的许多特点,与马克思的经典论述有所不同,形成了特殊的“东方道路”。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命运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东方道路”的历史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系统跳跃转型的思想对于深化认识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列宁和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这一思想。他们敏锐地把握了社会主义跳跃转型时代条件的变化,创造性地开拓了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并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领导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从本质上把握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阶段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实践了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策略原则。列宁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方法和内容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是,认识、掌握并学会运用社会主义发展的各种客观规律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过程。社会主义国家落后的社会经济基础,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造成了特殊的困难;敌对势力的破坏和捣乱是社会主义在长期曲折中发展的重要原因。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马、恩在揭示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趋势中,提出了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有可能和西方国家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列宁深入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认为这一规律决定了经济文化不发达的一国或数国可以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列宁根据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而富有独创性的论断,即东方各国也可能走上一条更加特殊的发展道路。这一思想体现在列宁晚年《论我国革命》一文中,从列宁晚年思想看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是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总结、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不同的层面上,分析和阐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思想。毛泽东关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思想,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笔者以深深怀念的心情,就这一丰富、深邃的思想理论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苏联是第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由于没有前例可循,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列宁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在俄国这样一个小农占优势、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困难。他说:“由于历史进程的曲折而不得不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的那个国家念落后,它由旧的资本主义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关系就愈困难。这里除破坏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东方道路只是方向性的设想,并以发达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而存在,落后国家面临的是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不能够简单地把东方道路等同于中国道路。苏联的开拓既不代表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也排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民族特色,代表的是一个社会主义运动模式化的进程。中国道路对现代化的重构,杰出地体现在社会主义的时空观上,既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也开拓了民族国家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义进程。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国人民要求高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迅速改变我国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任务是伟大而艰巨的,只有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才能完成。因此,建立、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则又是建立、巩固、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前提,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迄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了。七十多年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与进步,这就证明苏联选择社会主义是正确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然而,由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同时经历了一条相当曲折的发展道路,加上目前国内遇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国际上长期存在的否定苏联选择社会主义的思潮再度泛滥。他们否定苏联选择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一个重要根据就是:马克思设想社会主义适应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而俄国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所以苏联选择社会主义纯系偶然。本文的宗旨是,努力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结合考察分析苏联历史的具体发展来进一步论证:苏联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既符合苏联的国情,又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寓着不可移易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总路线的实质是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速度。这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问题。这因为,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虽然经过解放后八年来的建设,已经取得了空前未有的成就,但是同人民的需要比较起来,同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比较起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仍然是很低的。如以1957年的产量计算,全国人民每人平均大约只有十七斤钢,三十度电和二斤多糖。这样的生产水平很显然是不能满足巩固我们的国家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的。为了迅速改变我们国家的这种贫穷落后状况,在经济、科学、文化水平上,在短时期内赶上先进的国家,就必须把建设步子迈得快些大些,除此以外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正迅速地向前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们除了需要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吸取祖国历史文化中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苏联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在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领导下,胜利地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起一个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以前,沙皇俄国的经济是十分落后的,因此当革命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就存在着先进政权和落后的经济基础的矛盾,这个矛盾必须藉助于苏维埃国家工业化才能获得迅速的解决。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这一艰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现代化思想中着力探讨的问题。马、恩从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现代化的影响、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现代化的模式以及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现代化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基本观点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中国怎样搞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首先应搞清楚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科学地阐明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极端重要性,从而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邓小平理论本质上是对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反映,特别是对半个多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积淀的反映,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社会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发展的必然产物;邓小平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从社会认识方法论、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论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观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集中表现在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新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用新的理论模式去概括和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第一次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文化落后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制约。在列宁生命的最后时期,文化成为其思考的核心问题。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是在布尔什维克党刚刚取得政权,无产阶级将要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背景下形成的,它反映了苏联特殊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和发展。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内容丰富,既包括纯粹的文化方面,也包括物质和政治方面。列宁把文化革命定位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构想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赋予其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型民主国家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