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剑父 《武当》2000,(7):65-66
早期道教 指汉末始创时期的道教。在道教史上,张陵、张衡的天师道,张修、张鲁的五斗米道,张角的太平道等,都定名为早期道教。早期道教创教的道首多为东汉社会上层流行的黄老道信徒。他们承传黄老道的一些长生仙方,以《太平经》的教义向社会下层布道,在灾疫流行的年代以符水在民间治病禳灾却祸,发展成大规模的民众道教结社。  相似文献   

2.
妙用太平气     
袁康就 《武当》2010,(5):46-47
炼气功的朋友应该听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是五代陈抟(即陈希夷)教人炼内丹(今人称气功)的金句。然“精气神”三个连字,源出于东汉的一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  相似文献   

3.
1999-3《汉画像石》第4图“车马出行”选用的是出土自四川成都北门羊子山一号墓,现藏于重庆博物馆的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中的“主车”部分。 据当时参加发掘工作的重庆博物馆龚廷万介绍,羊子山为大小两座土丘,大羊子山高16米,小羊子山高5至6米。1953年10月,成都北门砖瓦厂取土烧砖  相似文献   

4.
任道斌 《收藏》2012,(21):111-113
江苏徐州《楼阁享宴图》汉画像石拓片两汉时期的王公贵族、地主豪强,往往家饶资产,田连阡陌,养士之风亦颇盛行,宾客幕僚常常座无虚席,如淮南王、梁孝王等皆是,此在《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中有所记载,而且在汉画像石中亦有形象的表现。陋室所藏徐州出土的《楼阁享宴图》就是实例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道教(家)养生领域内,我们应该强调以下四个理念。一、养生须养德老子五千言,几乎通篇都在阐述德的作用与重要性。"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孰之";易曰"厚德载物";孔子曰"大德必得其寿";内经更是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离开了德,生命之器象则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道家贵生而生长,贵生的含义是"乐生、好善"(《太平经》),"乐生、好善"的思想,是道家、道教追求长生不死的  相似文献   

6.
任道斌 《收藏》2012,(11):111-113
江苏徐州《楼阁享宴图》汉画像石拓片 两汉时期的王公贵族、地主豪强,往往家饶资产,田连阡陌,养士之风亦颇盛行,宾客幕僚常常座无虚席,如淮南王、梁孝王等皆是,此在《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中有所记载,而且在汉画像石中亦有形象的表现。陋室所藏徐州出土的《楼阁享宴图》就是实例之一。  相似文献   

7.
东汉时期,南阳是南北文化、科技发展的交汇地,多种文化因子的碰撞产生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汉画像石刻是其典型的文化特征。汉代崇尚厚葬的理念孕育了汉画像石这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8.
3月16日,国家邮政局将发行1999-2《汉画像石》邮票,全套6种。 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四壁、石椁四周和祠堂墙面、门楣上的石刻画。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画面描绘的生产、生活内容十分广泛,有农业生产、手工作坊、社会  相似文献   

9.
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的优美神话.汉张衡《灵宪》云:“姮(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大《汉画像石》邮票第6图“嫦娥奔月(1999—2—6.图l)”上,月宫中的蟾蜍已反映了嫦蛾的蜕变。但是.笔细察汉画像石图案,认为命名这枚邮票为“嫦娥奔月”缺乏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73年山东济宁喻屯公社发现一组汉画像石,其中第二石被研究者名为“蹴鞠图”,但它跟过去发现的汉画石中的“蹴鞠图”区别很大,王思礼、赖非《济宁汉画像石中的“蹴鞠图”小议》(载《体育文史》今年第一期)一文,已作了一些介绍。笔者奉读之后,觉得把手弄鞠丸看成是“蹴鞠”,大为可疑。  相似文献   

11.
画像石是汉代独有的艺术样式。文章从汉画像石题材所蕴含的内容及其艺术形式所蕴含的美感,探讨了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从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角度分析了汉画像石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尚儒彪 《武当》2009,(6):46-47
符咒,是道教符篆及咒语的合称,是道教的宗教活动,采用符咒治疗疾病,古即有之。从很多历史文献、道教文献、民间传说,以及现代的一些真实情况看,道教的“符咒治病术”确实有一定医疗效果。为避免是非,笔者虽掌握有较多文献资料和现实资料,一直未敢深涉研究。近来,笔者有幸拜读了厦门大学盖建民教授所著的《道教医学》一书中《道教符咒治病术的医学底蕴》一文后,很受启发。故将自己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部分病例之真实情况,介绍给有道贤德之士,望赐教真言。  相似文献   

13.
1999年3月16日将发行特种邮票——《汉画像石》,全套6种,其中第5图的图案为“荆轲刺秦王”,选自武氏墓群汉画像石刻。 武氏墓群石刻位于山东西南嘉祥县的武宅山下,是汉代一组墓地上的地面石构建筑和装饰,现已知包  相似文献   

14.
由武当道教功夫团策划一年多的《武当——太极道》已全新出炉,将于7月正式亮相上海世博会,7月至9月3个月内,《武当——太极道》每天演出3场,每场为30分钟,共计276场。  相似文献   

15.
赵文虎  路红霞 《上海集邮》2000,(9):15-15,17
1999年纪、特邮票中,除《己卯年》、《汉画像石》、《民族大团结》和小型张外,其余16套各有1种在邮局全张上设置一个荧光流水号暗记(见表)。  相似文献   

16.
赋翁 《武当》2000,(1):45-46
先秦道家的重要著作《道德经》,从哲理、阴阳、修身、治国等多方面阐述了道教教义,是道教的圣典,历来亦为气功家奉为圣典。  相似文献   

17.
南阳,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已发掘汉代画像石墓40余座,收集各类画像石3000余块。建于1937年的南阳汉画像馆不仅搜、藏画像石,还将发掘的汉画像石墓迁至馆内复原陈列。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舞乐百戏、天文图像、珍禽异兽等。画像采用浅浮雕加施阴线的技法,在汉代  相似文献   

18.
尚儒彪 《武当》2008,(9):46-47
一、道教房中术的形成与发展 道教房中术是中华古代性科学之结晶,是数千年来道门修士在追求长生不老的同时,不断地探索、收集、研究、整理出来的性学保健术。《中国道教大词典·房中派》条曰:“修炼此方术的流派称为房中派,是道教早期修炼方术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宗容成、彭祖。”《汉书·艺文志》所载房中术有八,共186卷著作,并评论说:“房中者,性情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人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老,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  相似文献   

19.
余金宝 《收藏界》2012,(10):54-57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后汉时期(即公元一至二世纪)道教才得以真正产生。后来在三至四世纪也就是魏晋时期,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道教开始与佛教相互融合。唐宋为道教的兴盛时期,主要是因为得到上层阶级的扶持以及道教理论的日渐成熟。金代,道教曾一度被统治者视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汉代史料中多是人物传记性文献,对其时代射艺的记载均不详细;但是汉画像石的文物资料中有很多有关射艺的图像资料,是研究汉代射艺的重要实物资料。目前对有关射艺汉画像石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运用历史资料调查研究法,对有关射艺的汉画像石进行统计和分类,明确了有关射艺汉画像石的数量、种类、在各省的分布状况,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可信依据,同时也为中国和亚洲及世界体育文化宝库提供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