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虽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但是在现当代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当前民族凝聚力还有待增强.增强民族凝聚力无疑是中华民族的宏大命题,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方方面面的建议.族谱上网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但是族谱上网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国各级政府应该重视族谱上网对增强民族向心力的积极影响,并采取措施促进族谱上网.  相似文献   

2.
赵一标 《高校教育管理》2003,25(1):56-59,79
新时期,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所带来现代人民族精神家园的失落及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对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现代化从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巩固、经济、传统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对形成与巩固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挥着强大作用.在全球视野中发展本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葆凝聚力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3.
试论20世纪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华民族从沉睡到觉醒、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引起这一变化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社会政治制度的进步与社会民主的不断深化;社会思想文化的进步发达与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些社会因素形成与优化的主导力量和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中流砥柱。20世纪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的经验在于: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的凝聚力建设;中国共产党必须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统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永恒的主题,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其构成各要素,这些要素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淀内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能量迸发在抗日中集中体现,当前中华民族振兴大业更需要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挥作用和威力。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民族凝聚力的内涵入手,指出民族共同利益与民族凝聚力之间的内在关系,说明邓小平“共同富裕的理论”是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表达和实现,而邓小平同志的“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思想强化了中华民族凝聚的精神力量,邓小平理论从这几个层面入手,全面系统地解决了在新的形势下强增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基因,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之基,也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先进文化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精神文化生产积极成果的总结,是促进社会繁荣、国家富强、民族发展的文化之基。所以,应正确看待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用改革创新的时代文化、西方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滋养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以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走向社会的重要准备阶段.新时期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是社会大背景之下,爱国主义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了忧国忧民、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的民族精神.邓小平在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融会了时代精神,赋予了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从而弘扬和提升了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精神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说:“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民族的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爱国主义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基本特点;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自来途径多多。从传统节庆这一视角来看,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受惠于绵延两千余年的中华传统节庆民俗良多。大致说来,传统节庆有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有利于促进民族认同感,有益于增进民族向心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正是在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坚定的民族认同感和执著的民族向。C力的烘托、渲染下,臻至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仅有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提升中华民族认同,必须弄清楚中华民族认同历史渊源,即自在民族实体的发展历程;必须搞明白中华民族认同的现实基础,即自觉民族实体的形成过程;必须认识到新时期民族认同的紧迫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凝聚中华民族共识,缩小差异,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13.
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思想理论,其内涵有一个丰富完善的过程和从功利到理性的飞跃,开放性和自主性为基本特征,"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终极追求。它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而之所以能兼纳两种不同,与他生活的时代社会和个人特有的经历有关。在推翻皇权专制的过程中,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为今后处理国内各民族的关系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恢复民族精神"的强调,加速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增添了民族凝聚力,促进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向近代民族发展和进步。其"反帝"主张的明确提出,弥补了早期民族主义的缺陷,推动了中华民族反压迫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给中华民族凝聚力带来新变化的基础上,从爱国主义通过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而增强政治亲和力;从爱国主义通过激励中华民族谋求民族振兴而增强经济凝聚力;从爱国主义通过促进中华民族主导价值观念的确立而增强思想文化向心力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当代爱国主义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发挥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思想,发扬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来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为拥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服务,以期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图腾已经渗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龙图腾在民风民俗、建筑雕刻、民间工艺等方面都有其现代体现,龙图腾体现着包容精神、奋斗精神、和谐精神等新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十七年"抗战文学中作家创作的突出特征是对于中国人在战火中精神层面成长的深入挖掘。作家们对于战火中中国人成长现象的关注是伴随着中国人受到抗战文化的启蒙与独立意识的觉醒而产生的;在作品中作家秉承着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以及文学的时代性与教育意义的创作主旨,更为全面地呈现硝烟中中国人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十七年"抗战文学中,中国人用昂扬的姿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对于建设美丽中国、走在复兴之路上的当代中国人而言同样是一架助力器。  相似文献   

18.
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更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里,如何增强凝聚力是很多企业苦于解决的问题,而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全球化的大趋势,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统战理论在当代形成两次飞跃:邓小平新时期统战理论与江泽民统一战线思想。统战理论在当代的每一次飞跃,都使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了“法宝”作用,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