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从美国营利性教育机构的发展概况入手,提出以下几个观点:教育需求是营利性教育机构产生的直接动因;产权是营利性教育机构发展的制度保障;健全的法规与认证制度规范了营利性教育机构的发展。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营利性教育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总结分析了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研究生教育的几个显著特点,分析了其对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大,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兴起。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的产生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原因,其办学模式也有自己的特色,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都采取了针对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丽洁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2):59-63,106,107
近年来,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迅速崛起,在其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教师终身教职的遁形尤为引人关注。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其追求营利的组织属性、简单化的组织结构和中央集权制的组织管理模式。教师终身教职的遁形带来了诸多影响:在课程设置上,教师不再居于核心地位,从个性课程的设计者转变为标准课程的执行者;在教学模式上,教师从传统的课堂授课转变为以网络教学为主;与学生的关系转变为服务者与顾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温松岩 《教育评论》2014,(4):157-161
美国政府对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并没有特别的管理措施。对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的直接管理主要是在州政府的层面上实现的,且各州的政策不尽相同。文章对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管理的体制机制进行了简要介绍,揭示出这一管理体制是美国高等教育分权化和多样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财政危机的到来,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中来,教育产业与教育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相继在许多国家出现,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教育和社会效益。文章将以美国为例,对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和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期,一种早在17世纪便出现在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得到蓬勃发展。这种机构以营利为目标。向求学提供职业教育服务,并授予学位,被统称为营利性学位授予学校。  相似文献   

8.
9.
美国加州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制度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制度.首先应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制度。教师教育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证制度则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美国加州有一套完整的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Accreditation certification system)。Certification指教师资格认证。是确认经过训练的教师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是对单个教师从教资格的认证。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美国营利性高校的迅速崛起,营利性高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热切关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从营利性高校的历史演变、在当代崛起的原因、办学模式以及相关机构对营利性高校的规范与监管等方面对中外学者对美国营利性高校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教育家和财政专家约翰斯通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认为高等教育的成本应由政府、学生及家长、高校和社会捐赠者来分担。近30年来,美国公立高校政府分担的高等教育成本持续下降,学生及家长分担的成本不断上升,这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是一致的。此外,高校与社会捐赠所占美国公立高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稳中有升,这是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所不具备的,足资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士兵个人职业发展教育是面向士兵退役后的个人素质和再就业的教育。美国历来非常重视对士兵的个人职业发展教育,制定了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来保障士兵学习回归社会后所需的文化知识,以培养它们进入社会的个人素质和从业能力;考察美国通过法律和制度来确保士兵个人职业发展教育的做法,对于如何提高我国士兵转入社会后的个人能力与从业能力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不良教育研究的社会后果: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的一些"不良教育研究"为例,介绍分析了美国学者有关"不良教育研究"的省视与反思,揭示了"不良教育研究"中的政治投机现象和虚假的"科学性"外观,提出教育研究必须注重研究的价值前提假设,注意研究的社会意义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高影响力教育实践是美国本科教育理念和课程实践的重大变革。其核心思想是摆脱大学课程改革的职业主义取向对迅速变化的世界与社会的被动适应,寻找大学教育永恒的要素。通过最核心的社会责任感、知识、智能与技能、批判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全体学生和所有高校都实现追求卓越的目标。该教育实践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有一定启示意义:课程改革应强调应用;在重视适应经济、行业、职业、市场的价值导向下,还应同时把握住大学教育和学生作为人的永恒要素对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The 1992—93 National Survey of Postsecondary Faculty (NSOPF) provide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examine class size and the institutional and academ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lass size differences. The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examin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public or private control, Carnegie classification, and institutional size. The course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considered include academic discipline as described by Biglan (1973a), student level, and principal method of instruction.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formation of comparative distributions for class size comparison and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nstitutional and course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class size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struction of verbal and visual images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in English‐language manuals of pedagogy from 1850 to the present. It arises from a number of interests arising from poststructural interests in reworking both Cartesian dualis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edagogy. It examines manuals of teaching in the light of the notion of pedagogy as fully corporeal and performative, a concept which focuses attention on the reiterative (bodily) enactment of what have come to be established meaningful gestures, postures and actions. It argues that for the most part the verbal constructions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in these texts offer a de‐corporealised, mentalistic account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but that in their margins they also construct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a more corporealised, performative account of teacher and teaching might be construed. Finally, it considers visual illustrations of teachers,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might offer a more thoroughly performative view of teaching. It concludes that this possibility is in fact contained by the pervasiveness of the dualist discourses in which they are framed.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EP)也被称为"国家成绩单"。2001年《一个孩子都不能掉队》(NCLB)法案通过之后,国家教育进展评估成为衡量全国、各州和越来越多的大城市教育进展的一个重要工具。《一个孩子都不能掉队》法案规定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应该参加国家和州级的阅读和数学测试,同时,州级的科学和写作测试也享有很高的优先权。此外,国家教育进展评估也对其他科目,包括公民学、历史和经济学进行不定期测试。然而,在测试艺术和外语方面,国家教育进展评估并未取得成功。本文介绍了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的主要内容,同时探讨了这一评估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对美国超级基金法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环境保护基金制度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经济手段在国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途径。本文选择了从美国的超级基金法入手探讨了美国超级基金在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进而提出了在构建中国的环境保护制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美国名校教育理念特色巡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美国著名高校的教育理念:求是崇真,与真理为友;追求光明与真知,坚守人文主义阵地:找到办法,否则就创造一个;州界就是大学的界线;所有目标都毫无例外地指向远方;各美其美,并行不悖,和而不同,等等。并阐述其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