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总是很难搭准脉搏,语文课被忽左忽右的人文情感或语言训练迷失了方向。尤其是当前太凸显了人文性,连语言训练也不理直气壮了,这导致当前语文课堂的常规性教学原则也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诸多事实告诉我们:随着"人文性"的粉墨登场,许多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都在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出现了不少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做法,从而冷落了语言学习,对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也就违背了新课标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3.
宋洁 《语文天地》2009,(5):24-2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念.就是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坚持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有机统一。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理应抓住工具性不放,通过工具性渗透人文性.真正体现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色。实际上,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以这种理念来指导教学.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效培养学生认读、概括、感悟、探究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之所以能够反映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因为语文包含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更核心的因素,是这两个核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语言和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着明显区别:首先是"先后之别",即思维在先,语言在后。教师对学生训练时,要沿着"想清楚"——"说清楚"——"写清楚"这一过程进行。其次是"内外之别",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当前不少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将语文课上成了在分析基础上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弱化了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努力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进行思想、情感的启迪与感染,从而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课文重点句段,在语言文字训练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现在的课堂多的是人文泛滥,却少了语文工具性的体现。所以,我通过对字、词、句、语言等方面的训练,从而来紧紧抓住语文的工具性。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
谢开和 《广西教育》2011,(22):51-5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所谓“统一”,是指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于语文这一本体中,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语言实践与人文熏陶两者相结合呢?笔者以教学课文《生命生命》为例,略谈如何使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做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早在20世纪80年代,针对语文教学长期偏重语言分析的机械训练,漠视人文内涵的弊端,语文教育界展开了人文性与工具性之争,这场争论由"科学主义,还是人文主义"发端,结果是语文教学大纲确定语文课程性质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保留到新课程的语文课程标准.从目前新课程实施的现状看,有必要提倡"简约主义".  相似文献   

10.
蒋筱玲 《考试周刊》2014,(22):23-2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极端,由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走向偏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致使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语文味,弱化了工具性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过分强调文本价值观的深入感悟理解,有的课甚至变成了"思品课"。这样的课堂严重地背离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基本精神。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何实施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这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只有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其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作用。《散步》这一课例以语言训练来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以体会“尊老爱幼”来体现其人文性,二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带去些什么呢?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这一定位中不难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解读语文的关键。语言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点,抓住了"语言",也就抓住了"工具"和"人文",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个性、本色和本体。由此推理,"语文味"就可以解读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引领学生立足语言,品评文字,在读中悟写。它是以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正>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重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警惕重人文性的开发,疏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问题的出现。"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是工具性的载体。离开了语言文字,离开了工具性来谈人文性,等于有舟无水。只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就会空洞,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营养不良。不能否认,科学有效的训练的确是语言实践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适合采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15.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于哲学思考,语文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哲学概念中的"物质"和"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基础,物质决定意识。同样,"工具性"是第一性的,"人文性"是第二性的,工具性是人  相似文献   

16.
王晓燕 《生活教育》2012,(15):67-69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定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是什么使两者水乳交融地统一起来呢?是语言文字。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但工具性要依赖言语来实现。离开了言语,语文的人文性将淹没在繁琐的分析、理陛的肢解中。语文能力就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运用中如何使工具和人文、语文和思想恰如其分、得体地和谐共振,  相似文献   

17.
范蔚 《今日教育》2008,(2):30-3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只有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才能教好语文,让学生学好语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究竟怎样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仍然有困惑与纷争——落实“工具性”,是不是一定就是机械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呢?一.分析教材,把握两点。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时间积淀和精心挑选的优秀篇章,既是语言训练的范本,又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其中,工具性是第一位的,人文性是第二位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这在中学语文界已成为共识。要想把语文这个工具变成学生学习的工具,唯一的途径就是训练,语言是语文的核心,因此语文训练本质上就是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