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昕昕 《山东教育》2005,(28):18-18
当我把“平”字范写在黑板上,我对孩子们说:“现在,请小朋友们评一评,老师写得怎么样?”当一个女孩子给我指出“平”的第三笔“撇”碰到第四笔了,我称赞她说:“小天真勇敢,敢给老师提意见,真了不起!”当我再让其他的孩子接着评的时候,他们的评价是:“平”字最后一笔“竖”应该是尖尖的,老师写得不够尖;老师写的“平”字第二笔“横”有点短;老师没注意顿笔……  相似文献   

2.
为了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文章首先分析了“测量平差”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然后从思政元素的挖掘、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加强课程思政团队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测量平差”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尔雅》释“平”为“大野日平。”《说文解字》释“平”为“语平舒也。”《汉语大词典》释“平”的本义是“平坦”;《汉语大字典》释“平’’的本义是“宁静;安适”。其实,“平野、平地”是“平”的本义;“语平舒”是它在中古使用的引申义;“平坦”、“宁静;安舒”是“平”的“平野、平地”义的引申义。“平”与“坪”是古今字;“平”最初的形体具有多种.其构意已无法证明。  相似文献   

4.
通常所说的“尺水兴波”、“文似看山不喜平”无非要求我们叙事时不要平铺直叙、呆板布文,力求让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以增强可读性。正如清朝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所说:“大体文章之妙,在驰骋中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作文.很多同学“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每写作文,总翻来覆去几个人、几件事。常受原来思维定式的影响,作文水平也难以提高.让“我”回到作文中去是写好文章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三平”精神“贵”在一个“平”字,“平凡”是一种生存常态,“平静”是一种生活常态.“平常”是一种生命常态;“珍”在“平”中有“奇”,有“追求”就有创造,有“热血”就有激隋,有“责任”就有建树。“三平”精神蕴涵着对人生的深沉感悟,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导向、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主张的“腕平掌竖”执笔法 ,自认为“始自唐人”。本文追根溯源 ,从最早论及腕法的唐代欧阳询、李世明、韩方明三人入手将他们的腕法与康有为的“腕平掌竖”之法作比较 ,发现康氏的“腕平”与唐人的“直腕”、“竖腕”、“平腕”有本质的不同。最后推断唐人的执笔法实为正确的“回腕法” ,既非康有为的“腕平掌竖”法 ,也非清人过于胶着的“回腕法”  相似文献   

8.
在占汉语中,关于诗律“犯孤平”的问题,一般诗律论者大有一致的认识。《古代汉语》(郭锡良、何九盈等主编)是这样记载的:在(乙)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个字必须是平。如果改成了“仄”,全句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就叫“犯孤平”。前提很明确,是“在(乙)种句……中”。在山东电视大学印行的《录音讲义》中写道:“所谓的犯孤平,只是指‘乙’种句这一种情况而言,如果在  相似文献   

9.
《萤窗小语》、《点一盏心灯》……读完刘墉先生这些集子后,我心里原先那些迷蒙的地方就像这书名一样,“点灯”了。而这当中最使我感到亮堂的又是一个“平”字——应用“平”去组词造句,去为人处事,去写作。  相似文献   

10.
通常所说的“尺水兴波”、“文似看山不喜平”无非要求我们叙事时候不要平铺直叙,呆板布文,力求让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以增强可读性。正如清朝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所说:“大体文章之妙,在驰骋中有顿挫,顿挫中有驰骋”。其实我们在抒情的时候为了充分地表情达意。也同样要“尺水兴波”、让其“不平”,引领读者的情绪与我们一起“入胜”,一番曲幽通径。然后给人以豁然开朗、畅快淋漓之感,使我们所抒发的“情”尽可能出“彩”。  相似文献   

11.
都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里的“平”是指文章平铺直叙,行文缺少变化,没有起伏,而“不喜平”不是对文义的任意拔高。一些同学认为,要想使文章显得不平常,就要让文章的主题“高大”起来。想使主题高大起来很正常,问题是这个“高大”的主题,要自然平实地从字里行间“逸”出来.而不是人为地往“高大”的主题上硬靠,使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生硬地具备了这种“意义”。文贵含蓄。某种程度上,在平平淡淡的叙说中,让主题“隐伏”在文章中.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悟文章的主题.才是文章所要达到的一个妙境。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这个“真”就是文章的真情所在。因此,注重对事物平实的叙说,让事物自己站出来说话,是叙事类文章写作的一大要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的“木”部字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图表统计法和整理归纳法,对这类汉字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和归类,并运用现代汉字的构形分类理论,分析“木”部字的字形、功能和字义,最后对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如何教授“木”部字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明明给远在老家的爷爷写了一封信,把家里、学校发生的事都一股脑儿作了个汇报,洋洋洒洒写了满满两页纸,最后意犹未尽地在结尾想祝爷爷“平安吉祥”,可是位置不够写了,只好把字给减了,缩成了“祝爷爷安祥”!这不,一不留神就闹了个笑话,自己还没察觉呢。虽然现实生活中很少人会像明明一样把“平安吉祥”瘦身成“安祥”,但把“安详”写成“安祥”的例子,在同学们的作业中可不少见。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6,(1)
《白石道人诗话》中强调文章要“波澜开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 一波已作”。那些平铺直叙,一眼望到底的文章,只能败坏阅读者的兴致。“文似看山不喜平”,很多人都爱读“武侠”,其中有人物因素,但我认为更多的是“情节曲折”造成的悬念在膨胀着我们的眼球。  相似文献   

15.
杨秀润 《中学物理》2011,(10):13-15
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将与之有关的问题归纳为四类,即平抛、类平抛、化平抛和假平抛.下面通过解析“例1”,简单甄别这“四类问题”;通过典型实例,探究内涵.  相似文献   

16.
“花开富贵,竹报平字。”是人们常用的新春对联之一。“竹报平字”是个成语,旧指点平安家信。唐代段成式《酉阳方俎续集·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竹报平字。”(纲维:管事的和尚。)根据成语的来源,“竹”原本指的是信封。  相似文献   

17.
通常,在一所学校里,由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差异,往往会出现“好班”“差班”之分,所以家长在“择校”之后还要“择班”,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是遇到一个好老师。有没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呢?陶小青在《上海教育》2003年4B撰文介绍了上海市尚文中学采用“优秀教师配给制”,抹平“好班”“差班”之分,提升学校办学整体质量的做法。尚文中学安排任课教师的原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每班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中,必配一位相对优秀的教师引领,同一年级的各科任课教师集中在一起办公。每个新学年学校会视具体情况对任课教师进行相应的局部调整。“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8.
1问题的提出物理实验装置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是每个中学物理教师的一种追求。在物理演示、分组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改进和创新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在高一《物理》的学生分组实验中,教材采用如图1所示的“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装置,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让小球多次从槽上端相同的位置从静止释放,观察小球运动的轨迹,并分别记录小球平抛轨迹上的各个位置”,可谓“说得易做到难”。由于金属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当之快,运动的轨迹瞬间即逝,给学生描绘平抛物体的运…  相似文献   

19.
一篇成功的作文,一定要注意撷取生活中鲜活而有分量的素材,这样才能吸引读者,尤其是阅卷老师的目光。一些老素材、老范例被写入文章中,很难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文似看山不喜平”,谁会喜欢平淡无奇的“山景”?但事实上,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文章中展示出别人意想不到的材料来,不可能每一次都顺利避开惯性思维去选取材料。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教材中“探究平抛运动特点”实验存在一定的不足。利用手机相机改进“探究平抛运动特点”实验,可以实现可视化。即:手机相机的慢动作功能可以低帧率回放平抛运动,据此可以清楚直观地得出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特点;手机相机的流光快门功能可以记录发光物体轨迹——用发光小球替换平抛小球,就能清晰地记录下小球的平抛运动轨迹,再结合希沃系统的投屏功能,可以在课堂上轻松得出平抛运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