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伊犁得名于著名的伊犁河,伊犁地区在新疆中西部的伊犁谷地。乌孙以及后来的西突厥、察合台汗国、准葛尔汗国都曾建国于伊犁。在清代曾是新疆的首府,曾有41个民族,200多万的人口。马背上的民族哈萨克及蒙古等民族都生活在这片大草原上。新疆据说有马100多万匹,而伊犁就占了40万匹。天马已是伊犁马的代称。天马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的明显上升,伊犁是我国民族聚集最多的地区,伊犁高校的学子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对他们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伊犁研究”是《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的一个特色栏目,所刊发的论文涉及新疆伊犁政治、经济、历史、民族、人物、教育、语言等各方面,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地域特点,创刊廿余来,成果颇丰,对人们了解伊犁、认识伊犁起到了很大的推介作用。现在,将《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该栏目的论文选编成《伊犁研究》一书出版,我认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国家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作为肩负特殊历史使命的新疆高等教育事业,我们在反分裂的问题上,立场必须十分坚定,旗帜必须十分鲜明。结合这次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笔者就如何做好高校的反分裂工作,谈几点看法。一、澄清几种认识(一)新疆的民主进程是渐进的,而且是向着更加民主、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的。新疆各民族正式形成近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是从清朝开始的。建省前,新疆实行军府制,清朝政府在伊犁惠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伊犁将军前后延续了149年(—,年新疆建省后,仅辖伊犁、塔城两地驻…  相似文献   

5.
努尔下提 《考试周刊》2014,(91):119-120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社会对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的关注度逐步提升。鉴于此,本文对伊犁各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伊犁各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一系列改善的建议,以期促进伊犁各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谢彬的《新疆游记》一书,是他九十多年前前往新疆和阿尔泰特别区调查财政时的日记。书中除了调查财政外,还寻访古迹,记录沿途风光,了解地理沿革,收集传说及地名来历,关注民族构成与民族关系等等。因此,这部书可以看作是百年前的一部新疆百科全书。其中对于伊犁的记述尤为出色,他为我们详尽地描绘了塞外江南的山光水色,介绍了多民族聚居区的民情风俗、社会经济状况,展现了西部边陲的众生相。对于我们今天更加深刻地认识伊犁,更加自觉地建设伊犁,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伊犁的非物质文化是伊犁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活态文明,开发非物质文化为伊犁区域化课程资源,以课程资源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以非物质文化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好的思路和举措。可以通过搭建伊犁区域化教学的平台,编制伊犁区域化课程材料。完成伊犁区域化课程资源开发,开发应提倡三个结合原则,重视各民族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8.
有清一代,伊犁曾先后两次兴起大规模多民族移民开发高潮。移民开发对新疆、伊犁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巨大,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对清代伊犁多民族移民过程、移民特点、贡献及其历史作用诸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郭基南,锡伯族著名诗人和作家。一九二三年生于新疆伊犁河畔乌孙山下(今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七岁父母去世,只上过二年小学。一九三九年毕业于伊犁中学。一九四四年参加“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革命,在伊犁专科学校、伊犁报社从事教学和编辑工作。解放后,先后担任过察布查尔中学校长、察市查尔县县长等职务。现任《新疆民族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0.
《伊犁史地文集》是一本研究伊犁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民族、文学等内容的学术专著。书中处处表现出作者敏锐公正的眼光,或曰“史识”;书中资料丰富、准确,体现了作者的“史德”;这部著作文字精美,可读性很强,感染力也很强,富有“史趣”。  相似文献   

11.
伊犁师范学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在北疆的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坐落在中国西北边陲名城伊宁,承担着为北疆地区培养各民族师资的光荣任务.伊犁师院的前身是阿合买提江专科学校、伊犁第一师范、第二师范和伊犁师范学校.1948年成立阿合买提江专科学校,开设政治、农业、畜牧、建筑、财经和师范等专业,到新疆解放初期,在校生已达765名.随着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1951年新疆省人民政府决定,将专科学校的一部分专业迁往乌鲁木齐与新疆学院合并,原校址仅保留师范专业.1954年9月份设为伊犁师范学校和伊犁男子高中.随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事业发展对师资的需求,1959年,在伊犁男子高中的基础上新成立了伊犁第二师范学校,原伊犁师范学校更名为伊犁第一师范学校.从1961年至1965年,两所师范学校除招收普通中师班外,还招艺术、体育、汉语等中专班,同时相继开办了哈萨克语和维吾尔语大专班.截止1965年,两校先后从北京、天津、保定、唐山、阜新等地招收了大批维、哈语专业大专生,累计达440名.1971年2月,两所师范学校合并为伊犁师范学校,设置了普通中师、音美、体育、翻译、工业基础、电教、汉语、幼师、英语、维语、语文、数学等专业.文化大革命期间,伊犁师范学校曾一度搬迁到伊宁县十月公社开门办学.1977年,全部搬回  相似文献   

12.
锡伯族是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其部分西迁伊犁后曾为祖国的屯垦戍边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清代伊犁锡伯营藏传佛教寺院和卡伦寺庙为主要考察对象,用较翔实的资料论述了靖远寺的历史、建置、藏经、主要经济来源、宗教活动以及卡伦寺庙的相关情况,表明藏传佛教在锡伯族社会中的功能及其对锡伯族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伊犁外侨(主要是俄侨、苏侨)问题,从清季民初至20世纪中叶近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里,一直是严重干扰新疆伊犁社会政治稳定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沙俄以及苏联政府利用其地缘历史文化强势,通过苏(俄)驻伊犁领事馆,长期蓄意在伊犁中国各族人民中推行渗透性民族分裂政策,大量秘密地发展中国各族公民为“侨民”,形成一股数量巨大并具有特殊势力的居民群体,为其地缘政治利益服务。他们无视中国主权,恃强坐大,兴风作浪,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无孔不入,极尽鸠占鹊巢之能事。我国政府为解决伊犁苏侨问题,根据中苏两国关系发展变化情况,分别采取“友好协商,集体遣返”、“个人申请,集体遣返”、“严格清查,结束遣返”等措施,正确稳妥地解决了伊犁外侨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伊犁哈萨克族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是我国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充分发掘和利用哈萨克族传统饮食文化资源,规避伊犁旅游业遭遇的"瓶颈"-季节性旅游问题,努力实现从纯粹的"客位"参观旅游向"主位"参与性旅游和从利益的对立体向利益的共同体这两个重要转变.加快伊犁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哈萨克族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文名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外文名称:I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别名:伊犁地理位置:中国新疆北部伊犁河谷处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著名景点:伊犁将军府、那拉提、汉家公主纪念馆等主要民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等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上,发表了佟克力先生的《伊犁资料与研究综述》一文,对伊犁研究的重要资料的钩沉,做了相当的努力,给读者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对建国以来有关伊犁民族文化史资料的介绍,相当充实,比较系统。这是多年来读者一直期盼的文字,它的发表是很及时也十分有意义的。但细读佟文后,觉得还有些重要的资料未能收录介绍,有些言论似有偏颇之处,愿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一百多年前到伊犁考察、访问的几个外国人(拉德洛夫、马达汉和日野强)留下的笔记和日记.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对伊犁当时的边防守备情况、经济贸易状况,以及城市建设、交通、宗教、教育、民俗、民族关系等等方面有所了解。他们的见闻,尽管难免囿于偏见、先入为主、失之偏颇之处,但是可以弥补国人有关著作的阙失与粗疏。重温百年前伊犁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伊犁,激发起我们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5年 9月新疆三区民族军向国民党发动大规模进攻。张治中奉命调查解决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三区少数民族革命暴动问题 ,他遵循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民族主义原则 ,和平解决了新疆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是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加上不同民族的悠久历史与传统习俗的和谐融合,形成了新疆不同地域的各自旅游文化特色。选择位于新疆东、南、北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哈密、喀什和伊犁三个民族地区旅游经济进行实证研究,为促使新疆旅游经济更好地发展,并对其他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古丽尼萨加玛勒汉语不仅是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交际的重要工具,而且是联合国五大工作语言之一。80年代初,我区各民族中小学把汉语作为一门主课列入教学计划,汉语教学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